一种导杆式VCM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3189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杆式VCM马达,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限位组件、安装在底座上的与限位组件连接的载体线圈、安装在底座上的永磁体组件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外壳,利用导杆、导槽、滑槽限位组件结构来实现VCM马达载体在受到驱动时稳定上升,减少了弹簧的使用量,还能使VCM马达在受到冲击时稳定性更好,并改善了制造难度和增强了移动精度,同时导杆设计使装配工艺变得简单,节省了生产成本;通过在载体线圈上装载轭铁,通过轭铁的作用可与磁铁外壳的作用可使VCM马达具有更强的推力,可驱动更重的镜头,同时还可让导杆与导槽贴合在一起,减小移动误差,使VCM马达拥有更强的推进力,可驱动更重的镜头。重的镜头。重的镜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杆式VCM马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VCM马达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是涉及一种导杆式VCM马达。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等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对于智能电子设备的摄像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式摄像机自动对焦依靠步进电机驱动,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现阶段智能产品摄像机小型化的要求,此时VCM马达应运而生,它解决了步进电机无法进一步缩小的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传统VCM马达在利用永磁体和线圈驱动时严重依赖弹簧,其弹簧制作要求极为严格苛刻,且由于部件过于细小,装配极为困难,且较小的马达无法驱动较重的镜头,且在马达受到冲击时稳定弹簧极为容易受到冲击而变形失去原有的作用,这些问题噬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杆式VCM马达,利用导杆、导槽、滑槽结构实现VCM马达载体在受到驱动时稳定上升,减少了弹簧的使用量,使VCM马达在受到冲击时更能保持稳定性,并改善了制造难度和增强了移动精度,同时导杆设计使装配工艺变得简单,节省了生产成本;通过在载体线圈上装载轭铁,使VCM马达拥有更强的推进力,可驱动更重的镜头。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导杆式VCM马达,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限位组件、安装在底座上的与限位组件连接的载体线圈、安装在底座上并用于驱动载体线圈上下运动的永磁体组件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外壳,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承托在载体线圈底部的下弹簧以及对载体线圈的上下运动起到导向作用的导杆。
[0005]本设计的VCM马达利用安装在底座上的限位组件限制载体线圈的移动位置并使其平稳运行,限位组件主要包括导杆以及与导杆配合的机构,使载体线圈在设定轨道内运行,利用导杆机构舍弃了传统机构中的稳定弹簧机构,使VCM马达装配变得更加简单,同时使设计困难程度大大降低,也降低了安装困难程度,在vcm马达受到冲击时稳定性更好,在底座上安装有下弹簧,其为一组对称安装在底座上,可支撑载体线圈受使其平衡,避免因受力不平衡而引发的倾斜卡死现象,同时下弹簧可将载体线圈升出后拉回复位,通过安装在底座上的永磁体组件与载体线圈中线圈作用产生推力将装载在载体线圈内的镜头推动,当线圈中有电流经过时,线圈中的电流穿越永磁体所产生的磁场,在切割磁感线的作用下线圈中将产生一个向前的推力推动线圈以及载体线圈沿着导杆向前运动,此时将镜头搭载在载体线圈内镜头便可实现向前移动,此时下弹簧被拉伸,产生一个对抗移动的复拉力,当输入的电流变小后,下弹簧的拉力大于电磁感应的力,载体线圈与镜头便可被拉回,与在特定的位置设置镜片,即可实现摄像机不同距离对焦功能,通过在底座外部四周安装铁制外壳,可有效降低外部磁场等干扰。
[0006]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载体线圈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有轭
铁,所述轭铁用于增强线圈的吸合力。
[0007]在载体线圈上左右对称方向上还开设有两个安装槽,在每个安装槽内分别装配有一个轭铁,轭铁可与磁铁外壳的相互作用可使VCM马达具有更强的推力,可驱动更重的镜头,同时还可使导杆与导槽更加紧密的贴合在一起,减小移动误差。
[0008]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导槽以及设置在载体线圈上的滑槽。
[0009]在底座上还设有导槽,导槽的存在使为了更加快捷方便的装配导杆,导杆与导槽为可拆卸连接,大大增强零件的互换性,使零件在拆解维修时工序变得更简单,导杆安装在导槽内并固定,且导杆露出导槽一部分在导槽外,以便于与载体线圈滑槽相配合滑动,使载体线圈沿着设定的轨道移动。
[0010]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槽有四个,均匀设置在底座四个角落,所述滑槽有四个,均匀设置在载体线圈四个角落,所述滑槽与导槽相对应,所述导杆有四个,安装在四个导槽内。
[0011]在底座上设置的导槽有四个分别均匀的设置在底座四个角落,同时在载体线圈对应的位置上也设有四个滑槽,每个导槽与滑槽相对应,当导槽中装入导杆后,导杆固定在导槽内并与滑槽作用,滑槽可沿着导杆滑动,通过四个滑槽导杆的作用,限制载体线圈上下移动。
[0012]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杆有两个,安装在底座同一侧导槽内。
[0013]还可使用双导杆策略,导杆安装在底座同一侧,与滑槽以及导槽和限位永磁体共同作用可实现同样的限位作用,并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消耗。
[0014]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杆有两个,安装在底座对角导槽内。
[0015]导杆还可以装配在底座导槽的对角上,与滑槽以及导槽和限位永磁体共同作用可实现同样的限位作用,并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消耗。
[0016]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槽为挖空的半圆柱体状,所述滑槽设置在载体线圈的侧壁,所述导杆的形状为圆柱体状,所述导杆固定安装在导槽中,所述导杆与滑槽相接,且滑槽可沿导杆的延伸方向做上下滑动。
[0017]导槽为挖空的半圆柱体状,其上端开放下端封闭,当需要装配导杆时只需要将导杆从上端半开口出放入,随后导杆进入导槽中,由于导槽下端封闭,导杆进入导槽后可直接定位在导槽中确定的位置,且不会发生偏移的现象,使得装配工艺变得更加简便,同时,所述滑槽设置在载体线圈的侧壁,该结构可以使得导杆与滑槽接触时与载体线圈之间留出空隙,避免直接接触载体线圈中的线圈,避免因滑动摩擦造成线圈保护层破坏,导杆为圆柱体,这样的导杆在装配时无论什么形态都能很方便的装入导槽中,在装入导槽后固定在导槽中,导杆不能移动,导杆露出导槽部分与滑槽相接触,滑槽可沿着导杆延伸方向上下滑动,有效限制了载体线圈的移动方向。
[0018]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两个个导电孔以及分别安装在导电孔内的两个金属引脚,所述下弹簧一端焊接在底座的金属引脚上,所述底座还包括磁体槽,所述限位永磁体安装在磁体槽内,所述载体线圈还包括设置在载体线圈上的放线槽、安装在放线槽内的线圈,所述下弹簧另一端安装在载体线圈底部并与线圈焊接。
[0019]在底座角落上还设有两个导电孔,每个导电孔中都装有一个贯穿导电孔的金属引脚,金属引脚一端位于底座内,一端位于底座外,可联通外界控制系统传递来的电流,进而将电流引导到线圈中,同时每个下弹簧一端都与底座上的金属引脚焊接在一起,可使下弹簧导通电流在底座上还设有磁体槽,限位永磁体安装在磁体槽内,提升了安装精度并降低了安装难度。在载体线圈上设有放线槽,线圈安装在放线槽内,当有电流流通时,电流经过线圈切割永磁体的磁感场产生向上的推力,推动载体线圈向上移动,下弹簧一端焊接在载体线圈底部,与线圈联通形成电流回路,同时在载体线圈受到推力往上移动时产生回复力,当电流过小或消失时推力小于回复力,载体线圈被拉回,通过将镜头搭载在载体线圈中计算回复力和磁感力可实现不同距离的镜头对焦。
[0020]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永磁体组件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第一永磁体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限位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为一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杆式VCM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限位组件、安装在底座上的与限位组件连接的载体线圈、安装在底座上并用于驱动载体线圈上下运动的永磁体组件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外壳,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承托在载体线圈底部的下弹簧以及对载体线圈的上下运动起到导向作用的导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杆式VCM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线圈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有轭铁,所述轭铁用于增强线圈的吸合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杆式VCM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导槽以及设置在载体线圈上的滑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杆式VCM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有四个,均匀设置在底座四个角落,所述滑槽有四个,均匀设置在载体线圈四个角落,所述滑槽与导槽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杆式VCM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有四个,安装在四个导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杆式VCM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有两个,安装在底座同一侧导槽内。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建华潘涛张需要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友华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