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残余铝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3152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残余铝清理装置,包括有底板,底板上表面两侧向上垂直设置有支撑板,两支撑板的顶部连接有上固定板,上固定板上设置有压紧油缸,压紧油缸的输出端向下延伸并在末端连接有上夹具;底板上在与上夹具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下夹具;在底板上,两支撑板之间位置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滑动座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避让孔,下夹具位于避让孔中;底板的一端上方设置有后固定板,后固定板上设置有推动油缸,推动油缸的输出端与滑动座相连接;滑动座在避让孔远离后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模具托,滑动座在模具托和避让孔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模具挡板。本方案可将挤压模具中残余铝快速清理分离,加快模具周转速度,并且不同模具均能适用。同模具均能适用。同模具均能适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残余铝清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铝型材生产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残余铝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铝型材挤压工序中,完成一定数量的铝棒的挤压成型后,挤压模具中会堆积较多的铝(也称“压余”)而影响成型甚至将模具完全堵住,届时需要拆卸、更换新的模具;用过的模具需要将残余铝清理干净,才能重新上机再次使用。目前一般通过煲模工序对模具进行处理,其原理为将模具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使模具中的铝部分溶解,然后将模具取出、清洗,再将模具上残留的少量铝清理脱落。煲模工序一般需要6至8小时。
[0003]由于煲模工序存在着所需时间长、消耗氢氧化钠量大、操作复杂、工人劳动强度大等弊端,目前已有称为压余机(Mold waste Machine)的产品,用物理的方式清理残余铝。市面上现有的压余机基本都采用类似液压机的方式,将模具放置于工作台上,上方液压油缸的压头向下伸出,工作人员手持一根杆/长钉,伸入模具的分流孔中,逐一地通过液压油缸将分流孔中的残余铝推出;可以想到该方案仍需较多人力及时间,还存在着人员安全隐患。也有原理类似的专利方案,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76995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将压头设置为向下延伸有多根与模具分流孔相对应的长杆,从而下压过程无需人手介入、并能够一次将多个分流孔中的残余铝推出;但不同的挤压模具分流孔布局往往有所不同,该方案的适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残余铝清理装置,实现将挤压模具中的大部分残余铝快速清理分离,加快挤压模具周转速度,并且分流孔布局不同的挤压模具均能适用。
[0005]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残余铝清理装置,包括有底板,底板上表面两侧向上垂直设置有支撑板,两支撑板的顶部连接有上固定板,上固定板上设置有压紧油缸,压紧油缸的输出端向下延伸并在末端连接有上夹具;底板上在与上夹具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下夹具;在底板上,两支撑板之间位置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滑动座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避让孔,下夹具位于避让孔中;底板的一端上方设置有后固定板,后固定板上设置有推动油缸,推动油缸的输出端与滑动座相连接;滑动座在避让孔远离后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模具托,滑动座在模具托和避让孔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模具挡板。
[0006]进一步地,模具挡板上具有用于容纳铝棒的开槽,开槽内侧的间距大于铝棒的直径且小于挤压模具的直径。
[0007]优选地,模具挡板的两侧在朝向模具托的一侧延伸设置有定位挡板,两定位挡板与挤压模具的外侧面相匹配。
[0008]优选地,模具托的上表面向下凹陷,与挤压模具的圆柱形侧面相匹配。
[0009]优选地,上夹具的下表面及下夹具的上表面均为与铝棒的圆柱形侧面相匹配的圆弧面。
[0010]优选地,其特征在于,两支撑板相对的侧面均设置有竖向的升降滑轨,上夹具的两侧设置有升降滑块,升降滑块与升降滑轨相匹配地滑动连接。
[0011]优选地,两支撑板相对的侧面均具有限位部,两限位部之间的距离与滑动座的宽度相匹配。
[0012]优选地,支撑板在靠近后固定板的一侧具有侧连接板,侧连接板与后固定板相连接。
[0013]优选地,侧连接板上设置有平动滑轨,滑动座与平动滑轨滑动连接。
[0014]优选地,滑动座靠近后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滑动座背板,滑动座背板与推动油缸的输出端相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6]1、本技术的方案采用了与现有压余机完全不同的方式,通过将压余铝棒固定、而后推动挤压模具的方式将挤压模具中残余的铝拉出来,为挤压模具清理装置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0017]2、由于本方案是将残余铝从挤压模具中拉出来,而并非从挤压模具的分流孔中将残余铝推出来,所以分流孔布局情况不同的挤压模具均能适用,适用范围广。
[0018]3、采用本方案进行快速的物理方式的清理,然后再进行煲模,相比传统直接进行煲模的方式,可将煲模工序的工作时间缩短一半,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在工作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0025]1、底板;2、支撑板;3、上固定板;4、压紧油缸;5、上夹具;6、下夹具;7、滑动座;8、避让孔;9、后固定板;10、推动油缸;11、模具托;12、模具挡板;13、定位挡板;14、升降滑轨;15、升降滑块;16、限位部;17、侧连接板;18、平动滑轨;19、滑动座背板;20、挤压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技术提供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残余铝清理装置,可称为“模具拉铝机”或“压余拉松机”,其基本工作原理为,在挤压工序中挤压最后一支铝棒时,将压余厚度调整至例如70mm左右,挤压完成后,将挤压模具连同压余铝棒一起从挤压机上拆卸下来,放置到本装置工作位置,本装置先将挤压模具后端的短铝棒夹紧固定,然后通过油缸将挤压模具往外推,使短铝棒和挤压模具分离,同时带出挤压模具中的残余铝。
[0027]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残余铝清理装置,包括有底板1,底板1上表面两侧向上垂直设置有支撑板2,两支撑板2的顶部连接有上固定板3,形成龙门结
构。上固定板3上设置有压紧油缸4,压紧油缸4的输出端向下延伸并在末端连接有上夹具5;具体例如压紧油缸4倒置地设置于上固定板3上,固定板3上相应位置具有通孔,压紧油缸4的输出端(活塞杆)穿过该通孔向下延伸,从而与位于该龙门结构内的上夹具5相连接。底板1上在与上夹具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下夹具6。
[0028]上夹具5和下夹具6用于相配合地夹持固定挤压模具20上的压余铝棒。优选地,上夹具5的下表面及下夹具6的上表面均为与铝棒的圆柱形侧面相匹配的圆弧面,且表面具有一定粗糙度,从而增大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力,保证夹持固定效果。还可在上夹具5和下夹具6夹持铝棒的面上设置防滑突起、防滑齿或者防滑垫,进一步防止铝棒移动。
[0029]请同时参阅图2、图3,在底板1上,两支撑板2之间位置滑动连接有滑动座7,滑动座7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避让孔8,下夹具6位于避让孔8中,从而固定的下夹具6不会阻碍滑动座7在底板1上的前后移动。底板1的一端(后端)的上方设置有后固定板9。例如,支撑板2在靠近后固定板9的一侧具有侧连接板17,侧连接板17与底板1垂直,侧连接板17与后固定板9相连接,或者,底板1较长,直接垂直地连接设置后固定板9;优选具有侧连接板17,保证后固定板9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在很大的作用力下保持结构不发生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残余铝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1),所述底板(1)上表面两侧向上垂直设置有支撑板(2),两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连接有上固定板(3),所述上固定板(3)上设置有压紧油缸(4),所述压紧油缸(4)的输出端向下延伸并在末端连接有上夹具(5);所述底板(1)上在与所述上夹具(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下夹具(6);在所述底板(1)上,两所述支撑板(2)之间位置滑动连接有滑动座(7),所述滑动座(7)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避让孔(8),所述下夹具(6)位于所述避让孔(8)中;所述底板(1)的一端上方设置有后固定板(9),所述后固定板(9)上设置有推动油缸(10),所述推动油缸(10)的输出端与所述滑动座(7)相连接;所述滑动座(7)在所述避让孔(8)远离所述后固定板(9)的一侧设置有模具托(11),所述滑动座(7)在所述模具托(11)和所述避让孔(8)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模具挡板(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型材挤压模具残余铝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挡板(12)上具有用于容纳铝棒的开槽,所述开槽内侧的间距大于铝棒的直径且小于挤压模具(20)的直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型材挤压模具残余铝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挡板(12)的两侧在朝向所述模具托(11)的一侧延伸设置有定位挡板(13),两所述定位挡板(13)与挤压模具(20)的外侧面相匹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型材挤压模具残余铝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托(1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与挤压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文兵李冠章英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