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验证藻类光合作用时吸收CO2并产生O2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2957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验证光合作用的全过程、也可分别验证呼吸作用产生CO2、光合吸收CO2产生O2、能够直观的反应出CO2的存在、便于学生理解的用于验证藻类光合作用时吸收CO2并产生O2的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CO2制备组件、光合作用反应组件;通过设置的CO2制备组件便可单独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通过供气管上设置有CO2产生检测装置,便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二氧化碳的产生与存在,通过设置的光合作用反应组件便可单独的验证光合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通过CO2制备组件、光合作用反应组件联合使用便可验证光合作用的全过程,操作简单,适合在生物科学教具技术领域推广。合在生物科学教具技术领域推广。合在生物科学教具技术领域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验证藻类光合作用时吸收CO2并产生O2的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科学教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验证藻类光合作用时吸收CO2并产生O2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浙教版《科学》教材中对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验证方法。将金鱼藻置于装满水的烧杯中,漏斗倒扣后再扣上试管,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或卫生香验证是否是氧气。此装置虽然材料简单但是时间长、玻璃仪器不易携带、易出现气体溶度不纯导致实验容易的失败问题,一般作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参与性少。另外,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与验证氧气实验独立区分耗费时间长,不便于教师对课时节奏的把握。
[0003]目前国内现有的一些实验装置存在不足,一部分装置对于二氧化碳的存在没有演示过程,只能验证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还有一些采用了二氧化碳传感器来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但是对于使用金鱼藻来验证的实验时,对于水中的二氧化碳依然促存在无法检测的情况,且二氧化碳传感器成本高,只有数字感受,使得演示过程不都生动具体,不利于学生理解,另外也存在一个装置不能同时演示金鱼藻类产生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这三个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验证光合作用的全过程、也可分别验证呼吸作用产生CO2、光合吸收CO2产生O2、能够直观的反应出CO2的存在、便于学生理解的用于验证藻类光合作用时吸收CO2并产生O2的实验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验证藻类光合作用时吸收CO2并产生O2的实验装置,包括CO2制备组件、光合作用反应组件,所述CO2制备组件用于给光合作用反应组件提供CO2;
[0006]所述光合作用反应组件包括透明材质制成的第一实验瓶、第二实验瓶,所述第二实验瓶的高度小于第一实验瓶,所述第二实验瓶的外径小于等于第一实验瓶的外径的一半,所述第二实验瓶设置在第一实验瓶内且二者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实验瓶的瓶口处设置有第一瓶塞,所述第二实验瓶的瓶口处设置有第二瓶塞,所述第二实验瓶的内腔的中下部设置有透明的植物罩,所述植物罩呈喇叭状结构且小径端位于上方,所述植物罩上端设置有集气管。集气管可以采用现有的输液管,所述集气管的一端与植物罩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集气管的另一端向上依次贯穿第二瓶塞、第一瓶塞延伸至第一瓶塞的右上方,所述集气管远离植物罩的一端可拆缷的连接有集气瓶,所述集气瓶水平设置,所述集气瓶的瓶底底壁上端设置有O2验证孔,所述第二实验瓶内设置有供气管,供气管可以采用现有的输液管,所述供气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实验瓶的底部,所述供气管的另一端向上依次贯穿第二瓶塞、第一瓶塞后与CO2制备组件相连。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CO2制备组件包括透明材质制成的第三实验瓶、第四实验瓶,所
述第四实验瓶的高度小于第三实验瓶,所述第四实验瓶的外径小于等于第三实验瓶的外径的一半,所述第四实验瓶设置在第三实验瓶内且二者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三实验瓶的瓶口处设置有第三瓶塞,所述第四实验瓶的瓶口处设置有第四瓶塞,所述供气管的远离第二实验瓶的一端向下依次贯穿第三瓶塞、第四瓶塞延伸至第四实验瓶的内腔高度方向的中部。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供气管上设置有CO2产生检测装置,所述CO2产生检测装置位于第一实验瓶与第三实验瓶之间,所述CO2产生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莫菲氏滴壶,所述第一莫菲氏滴壶用于盛装检测CO2用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所述第一莫菲氏滴壶两端分别与供气管相连接,所述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夹止结构和第二止夹结构且分别位于第一莫菲氏滴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夹止结构、第二止夹结构均用于供气管的内腔的封闭与打开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实验瓶的左侧设置有CO2吸收检测装置,所述CO2吸收检测装置包括第二莫菲氏滴壶、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左端与第二莫菲氏滴壶的右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右端斜向上依次贯穿第一实验瓶的侧壁、第二实验瓶的侧壁并与第二实验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与第二实验瓶的内腔互相连通,所述第二莫菲氏滴壶的左端通过管帽密封,所述第二莫菲氏滴壶用于盛装检测CO2用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0010]进一步的是,所述集气管上设置有第三夹止结构且位于靠近集气瓶的一端,所述第三夹止结构用于供气管的内腔的封闭与打开。
[0011]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实验瓶的内侧壁的中部设置有多个可充电的LED植物补光灯,所述多个LED植物补光灯沿第一实验瓶的周向方向均布,每个LED植物补光灯均朝向植物罩设置。
[0012]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夹止结构、第二夹止结构、第三夹止结构均采用输液调节器。
[0013]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实验瓶、第二实验瓶、第三实验瓶、第四实验瓶采用透明塑料制成的塑料瓶。
[0014]进一步的是,所述植物罩内设置有上下两端均为敞口的圆柱状罩体,所述圆柱状罩体的外径与植物罩的小径端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圆柱状罩体的上端与植物罩的小径端固定连接且二者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圆柱状罩体的高度小于植物罩高度的一半。
[0015]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实验瓶的内侧壁与第二实验瓶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第一实验瓶的内腔的中上部;所述第三实验瓶的内侧壁与第四实验瓶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第三实验瓶的内腔的中上部。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第一实验瓶、第二实验瓶、植物罩均为透明的,便可直观的观察到植物罩内藻类的光合作用的全过程,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0018]2.通过设置的供气管便可将CO2制备组件制备出的CO2输送至第二实验瓶的底部,便于给植物罩内的藻类提供充足的CO2;
[0019]3.通过设置的CO2制备组件便可单独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通过供气管上设置有CO2产生检测装置,便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二氧化碳的产生与存在;
[0020]4.通过第一实验瓶上设置的CO2吸收检测装置,方便来判断第二实验瓶内加入的
清水中是否有的CO2的吸收和存在,便可确保植物罩内藻类有充足的CO2来进行光合作用;
[0021]5.通过设置的光合作用反应组件便可单独的验证光合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0022]6.通过CO2制备组件、光合作用反应组件联合使用便可验证光合作用的全过程,也就是藻类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光合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的完整过程。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该用于验证藻类光合作用时吸收CO2并产生O2的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该用于验证藻类光合作用时吸收CO2并产生O2的实验装置的透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植物罩、集气管、集气瓶、第三夹止结构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标记说明:第一实验瓶1、第二实验瓶2、第一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验证藻类光合作用时吸收CO2并产生O2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CO2制备组件、光合作用反应组件,所述CO2制备组件用于给光合作用反应组件提供CO2;所述光合作用反应组件包括透明材质制成的第一实验瓶(1)、第二实验瓶(2),所述第二实验瓶(2)的高度小于第一实验瓶(1),所述第二实验瓶(2)的外径小于等于第一实验瓶(1)的外径的一半,所述第二实验瓶(2)设置在第一实验瓶(1)内且二者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实验瓶(1)的瓶口处设置有第一瓶塞(3),所述第二实验瓶(2)的瓶口处设置有第二瓶塞(4),所述第二实验瓶(2)的内腔的中下部设置有透明的植物罩(5),所述植物罩(5)呈喇叭状结构且小径端位于上方,所述植物罩(5)上端设置有集气管(6),所述集气管(6)的一端与植物罩(5)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集气管(6)的另一端向上依次贯穿第二瓶塞(4)、第一瓶塞(3)延伸至第一瓶塞(3)的右上方,所述集气管(6)远离植物罩(5)的一端可拆缷的连接有集气瓶(7)且该集气瓶(7)水平设置,所述集气瓶(7)的瓶底底壁的上端设置有O2验证孔(8),所述第二实验瓶(2)内设置有供气管(13),所述供气管(13)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实验瓶(2)的底部,所述供气管(13)的另一端向上依次贯穿第二瓶塞(4)、第一瓶塞(3)后与CO2制备组件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验证藻类光合作用时吸收CO2并产生O2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O2制备组件包括透明材质制成的第三实验瓶(9)、第四实验瓶(10),所述第四实验瓶(10)的高度小于第三实验瓶(9),所述第四实验瓶(10)的外径小于等于第三实验瓶(9)的外径的一半,所述第四实验瓶(10)设置在第三实验瓶(9)内且二者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三实验瓶(9)的瓶口处设置有第三瓶塞(11),所述第四实验瓶(10)的瓶口处设置有第四瓶塞(12),所述供气管(13)的远离第二实验瓶(2)的一端向下依次贯穿第三瓶塞(11)、第四瓶塞(12)延伸至第四实验瓶(10)的内腔高度方向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验证藻类光合作用时吸收CO2并产生O2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13)上设置有CO2产生检测装置,所述CO2产生检测装置位于第一实验瓶(1)与第三实验瓶(9)之间,所述CO2产生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莫菲氏滴壶(14),所述第一莫菲氏滴壶(14)用于盛装检测CO2用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所述第一莫菲氏滴壶(14)两端分别与供气管(13)相连接,所述供气管(13)上设置有第一夹止结构(18)和第二止夹结构且分别位于第一莫菲氏滴壶(14)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夹止结构(18)、第二止夹结构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梅先思圆王朝君叶超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