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排放BOG循环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293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零排放BOG循环回收利用系统,包括LNG储罐和液氮罐,液氮罐中设有浸没在液氮中的盘管,该盘管的两端分别穿出液氮罐后在液氮罐上设有BOG进气口和LNG出液口,BOG排气口和BOG进气口通过BOG管路连通,LNG出液口通过LNG出液管路连接有三通阀,该三通阀还通过LNG双向输送管路与LNG输液口连通、通过LNG加注管路与加气枪连通。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高效且完全地冷凝为LNG,不仅实现了BOG的循环回收利用,而且排放的氮气对环境完全没有影响,同时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并且,液氮只会在吸热后才被气化,没有浪费,极大降低了液氮的消耗量,大大降低了BOG的处理成本,同时液氮储罐改造相对简单,改造成本较低。改造成本较低。改造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排放BOG循环回收利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LNG存储
,具体涉及一种零排放BOG循环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LNG储罐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液态LNG部分会气化形成LNG蒸发气(简称BOG)。目前,大多数情况是BOG并不能进行回收,只能排空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排空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0003]因此,应运而生了一种BOG回收技术,能够通过向LNG储罐中通入液氮来将LNG储罐中的BOG冷凝为LNG。但本案申请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现有的这种方式,液氮盘管只能布置在LNG储罐的顶部,通常不能与液态LNG接触,导致液氮盘管的布置长度极为有效,覆盖空间很小,不仅BOG冷凝效率极低,而且液氮的实际使用量却极大,需要持续不断地向LNG储罐通液氮,成本极高。同时,现有的这种方式需要对结构较为复杂、工艺要求较高的LNG储罐进行改造,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高。
[0004]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零排放BOG循环回收利用系统。
[0006]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零排放BOG循环回收利用系统,包括LNG储罐和液氮罐,所述LNG储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BOG排气口和LNG输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罐中设有浸没在液氮中的盘管,该盘管的两端分别穿出液氮罐后在液氮罐上设有BOG进气口和LNG出液口,所述BOG排气口和BOG进气口通过BOG管路连通,所述LNG出液口通过LNG出液管路连接有三通阀,该三通阀还通过LNG双向输送管路与LNG输液口连通、通过LNG加注管路与加气枪连通;
[0008]所述BOG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LNG双向输送管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LNG加注管路上设有第三控制阀和潜液泵,所述LNG出液管路上设有只允许LNG从LNG出液口向三通阀单向流动的单向阀;
[0009]当第一控制阀打开、第二控制阀打开、第三控制阀关闭时,LNG储罐中的BOG从BOG排气口排出后,经BOG管路流入盘管冷凝为LNG,冷凝得到的LNG再依次通过LNG出液管路和LNG双向输送管路从LNG输液口循环回LNG储罐中;
[0010]当第一控制阀打开、第二控制阀打开、第三控制阀打开时,LNG储罐中的BOG从BOG排气口排出后,经BOG管路流入盘管冷凝为LNG,冷凝得到的LNG与从LNG出液口输出的LNG分别通过LNG出液管路和LNG双向输送管路汇入LNG加注管路中,再通过潜液泵泵向加气枪;
[0011]当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打开、第三控制阀打开时,LNG储罐中的LNG从LNG出液口排出后经LNG双向输送管路输送到LNG加注管路中,再通过潜液泵泵向加气枪。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零排放BOG循环回收利用系统,通过将BOG输送到液氮储罐中
的盘管中,能够高效且完全地冷凝为LNG,再通过管路循环回LNG储罐或直接输送到加气机,不仅实现了BOG的循环回收利用,而且排放的氮气对环境完全没有影响,同时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并且,液氮储罐中能够布置大量的盘管,极大提高了BOG的冷凝效率,且液氮只会在吸热后才被气化,没有浪费,极大降低了液氮的消耗量,大大降低了BOG的处理成本,同时液氮储罐改造相对简单,改造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
[0015]图2为一层盘管大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所示,一种零排放BOG循环回收利用系统,其主要包括LNG储罐1和液氮罐2。
[0018]LNG储罐1的顶部设有BOG排气口1a,方便BOG的排出,LNG储罐1的底部设有LNG输液口1b,方便LNG的回流。液氮罐2中设有盘管3,盘管3完全浸没在液氮中,能够提高BOG冷凝为LNG的效率。盘管3的两端分别穿出液氮罐2后在液氮罐2上设有BOG进气口3a和LNG出液口3b。其中,BOG排气口1a和BOG进气口3a通过BOG管路4连通,LNG出液口3b通过LNG出液管路5连接有三通阀6,该三通阀6的另外两路中,一路通过LNG双向输送管路7与LNG输液口1b连通,另一路通过LNG加注管路8与加气枪9连通。
[0019]BOG管路4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0,LNG双向输送管路7上设有第二控制阀11,LNG加注管路8上设有第三控制阀12和潜液泵13,LNG出液管路5上设有只允许LNG从LNG出液口3b向三通阀6单向流动的单向阀15。
[0020]当需要将LNG储罐1中的BOG冷凝为LNG、并循环回LNG储罐1时,将第一控制阀10打开、第二控制阀11打开、第三控制阀12关闭。此时,LNG储罐1中的BOG从BOG排气口1a排出后,经BOG管路4流入盘管3冷凝为LNG,冷凝得到的LNG再依次通过LNG出液管路5和LNG双向输送管路7从LNG输液口1b循环回LNG储罐1中。
[0021]当需要将LNG储罐1中的BOG冷凝为LNG、并全部供加气枪9使用时,将第一控制阀10打开、第二控制阀11打开、第三控制阀12打开,LNG储罐1中的BOG从BOG排气口1a排出后,经BOG管路4流入盘管3冷凝为LNG,冷凝得到的LNG与从LNG出液口3b输出的LNG分别通过LNG出液管路5和LNG双向输送管路7汇入LNG加注管路8中,再通过潜液泵13泵向加气枪9。
[0022]当需要将LNG储罐1中的BOG冷凝为LNG、同时配合LNG储罐1中的LNG向加气枪9供液时,将第一控制阀10关闭、第二控制阀11打开、第三控制阀12打开,LNG储罐1中的LNG从LNG出液口3b排出后经LNG双向输送管路7输送到LNG加注管路8中,再通过潜液泵13泵向加气枪9。
[0023]请参见图1和图2,盘管3由至少一层盘管大板组成,盘管大板均为由来回弯折的细管构成的板状结构。本实施例中,盘管3优选由多层盘管大板组成,各层盘管大板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且从上到下依次连通,大幅增加了盘管3的长度,从而能够使盘管3中的BOG能够更好地与液氮进行热交换,提升了液化效率。
[0024]进一步地,盘管3的管壁外均连接有翅片3c,能够有效增大盘管3的换热面积,进一
步提升BOG冷凝为LNG的效率。并且,盘管3的材质为铝,不仅导热效率好,而且不易被腐蚀,稳定可靠。
[0025]请参见图1,BOG管路4上设置有气相减压阀14,该气相减压阀14位于第一控制阀10和BOG进气口3a之间。通过设置气相减压阀14,能够对管路进行减压,保护管路和后续设备。并且,位于BOG排气口1a和第一控制阀10之间的BOG管路4上通过安全排气管15连接有安全排气阀16,能够在压力过高时,通过安全排气阀16进行排放,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
[0026]BOG管路4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17和第一远传温度计18,LNG出液管路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排放BOG循环回收利用系统,包括LNG储罐和液氮罐,所述LNG储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BOG排气口和LNG输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罐中设有浸没在液氮中的盘管,该盘管的两端分别穿出液氮罐后在液氮罐上设有BOG进气口和LNG出液口,所述BOG排气口和BOG进气口通过BOG管路连通,所述LNG出液口通过LNG出液管路连接有三通阀,该三通阀还通过LNG双向输送管路与LNG输液口连通、通过LNG加注管路与加气枪连通;所述BOG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LNG双向输送管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LNG加注管路上设有第三控制阀和潜液泵,所述LNG出液管路上设有只允许LNG从LNG出液口向三通阀单向流动的单向阀;当第一控制阀打开、第二控制阀打开、第三控制阀关闭时,LNG储罐中的BOG从BOG排气口排出后,经BOG管路流入盘管冷凝为LNG,冷凝得到的LNG再依次通过LNG出液管路和LNG双向输送管路从LNG输液口循环回LNG储罐中;当第一控制阀打开、第二控制阀打开、第三控制阀打开时,LNG储罐中的BOG从BOG排气口排出后,经BOG管路流入盘管冷凝为LNG,冷凝得到的LNG与从LNG出液口输出的LNG分别通过LNG出液管路和LNG双向输送管路汇入LNG加注管路中,再通过潜液泵泵向加气枪;当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打开、第三控制阀打开时,LNG储罐中的LNG从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中峰程德才左鑫张驿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兴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