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手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276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机器人手指结构,包括有:手掌骨架;依次可转动连接的近指节、中指节和远指节,近指节铰接在手掌骨架上;第一连杆,其两端分别铰接在手掌骨架和中指节上;第二连杆,其两端分别铰接在近指节和远指节上;驱动组件,包括可活动的驱动杆,驱动杆的一端与近指节相铰接,驱动杆可驱动近指节转动,近指节可驱动中指节转动,中指节可驱动远指节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机器人手指结构通过将近指节、中指节和远指节依次可转动连接,且仅需一个驱动机即可实现手指各指节的转动,简化手指结构,使手指结构整体体积较小,以达到模拟实际人手外观及满足汽车检测中机器人手指需求。满足汽车检测中机器人手指需求。满足汽车检测中机器人手指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手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手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普通的人工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生产力的需求,工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机器人的应用。在机器人技术的推动下,机器人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在汽车检测过程中,为了模拟真人的实际驾驶操作,对机器人手部的灵活性要求较高。
[0003]目前机器人的手指具有多个指节,每个指节均可以转动,每个指节通过舵机来控制,这就导致了舵机数量较多,手指的结构复杂,整个灵巧手驱动器所需的体积较大,进而无法达到模拟实际人手外观及操作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驱动组件简单、各指节联动的机器人手指结构。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机器人手指结构,包括有:
[0006]手掌骨架;
[0007]依次可转动连接的近指节、中指节和远指节,所述近指节铰接在所述手掌骨架上;
[0008]第一连杆,其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手掌骨架和所述中指节上;
[0009]第二连杆,其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近指节和所述远指节上;
[0010]驱动组件,包括可活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近指节相铰接,所述驱动杆可驱动所述近指节转动,所述近指节可驱动所述中指节转动,所述中指节可驱动所述远指节转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机和曲柄,所述曲柄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驱动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杆相铰接,且所述驱动机可驱动所述曲柄摆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曲柄远离所述驱动机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球,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球与所述第一连接套连接形成第一球面副。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近指节上靠近所述手掌骨架的一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套设有第二连接球,所述驱动杆上远离所述驱动机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球与所述第二连接套连接形成第二球面副。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近指节与所述手掌骨架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手掌骨架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上方。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中指节铰接形成第三铰接点,所述近指节与所述中指节铰接形成第四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近指节铰接形成第五铰接点,所述第四铰接点设置在所述第三铰接点与所述第五铰接点之间。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中指节与所述远指节铰接形成第六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远指节铰接形成第七铰接点,所述第六铰接点与所述第七铰接点呈偏心设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位于所述近指节的两侧,所述中指节和所述第二连杆位于所述远指节的两侧。
[0018]进一步地,所述手掌骨架上设有安装槽,所述驱动机的两侧设有连接块,所述驱动机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安装槽中,且所述连接块抵于所述手掌骨架上。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中,该机器人手指结构通过将近指节、中指节和远指节依次可转动连接,近指节铰接在手掌骨架上,当驱动组件通过驱动杆驱动近指节转动时,近指节在第一连杆的作用下可驱动中指节转动,中指节在第二连杆的作用下可驱动远指节转动,进而实现各指节的联动,且仅需一个驱动机即可实现手指各指节的转动,简化手指结构,使手指结构整体体积较小,以达到模拟实际人手外观及满足汽车检测中机器人手指需求;且各指节与各连杆布置合理,各指节转动顺畅。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机器人手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的爆炸图;
[0024]图4为图1的侧视图;
[0025]图5为图1的另一侧视图。
[0026]图中:
[0027]100、手掌骨架;110、安装槽;120、第一铰接点;130、第二铰接点;200、近指节;210、连接轴;220、第二连接球;230、第四铰接点;300、中指节;310、第六铰接点;400、远指节;500、第一连杆;510、第三铰接点;600、第二连杆;610、第五铰接点;620、第七铰接点;700、驱动组件;710、驱动杆;711、第一连接套;712、第二连接套;720、驱动机;721、连接座;730、曲柄;731、第一连接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9]如图1

图5所示,一种机器人手指结构,包括有手掌骨架100、近指节200、中指节300、远指节400、第一连杆500、第二连杆600和驱动组件700。
[0030]其中,手掌骨架100作为手指的安装载体,近指节200、中指节300和远指节400依次可转动连接,且所述近指节200铰接在所述手掌骨架100上;实际使用时,在手掌骨架100上的一侧设有连接座721,近指节200铰接在该连接座721上,第一连杆500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手掌骨架100的连接座721上和所述中指节300上,第二连杆600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近指节200和所述远指节400上;驱动组件700包括可活动的驱动杆710,所述驱动杆710的一端与所述近指节200相铰接,所述驱动杆710可驱动所述近指节200转动,所述近指节200可驱动所述中指节300转动,所述中指节300可驱动所述远指节400转动。即在驱动组件700中
的驱动杆710运动时,驱动杆710可驱动近指节200在手掌骨架100上转动,近指节200的转动又可以通过第一连杆500带动中指节300转动,且中指节300转动时在第二连杆600的作用下可驱动远指节400转动,进而实现手指的张开和弯折,且手指各指节仅需通过一驱动杆710驱动,手指整体结构简单。
[0031]其中,所述驱动组件700还包括驱动机720和曲柄730,所述曲柄730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驱动机720的输出轴上,所述曲柄730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杆710相铰接,且所述驱动机720可驱动所述曲柄730摆动。实际使用时,在所述手掌骨架100上设有安装槽110,所述驱动机720的两侧设有连接块,所述驱动机720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安装槽110中,且所述连接块抵于所述手掌骨架100上;即驱动机720中部与手掌骨架100相连,降低驱动机720安装高度,通过驱动机720两侧的连接座721与手掌骨架100相连,保证驱动机720安装的稳定性,驱动机720驱动曲柄730摆动时即可带动驱动杆710往复运动,进而拉动近指节200转动。
[0032]本实施例中,该驱动机720可采用电动舵机,驱动平稳、控制性能好;所述曲柄730远离所述驱动机720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球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手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手掌骨架;依次可转动连接的近指节、中指节和远指节,所述近指节铰接在所述手掌骨架上;第一连杆,其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手掌骨架和所述中指节上;第二连杆,其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近指节和所述远指节上;驱动组件,包括可活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近指节相铰接,所述驱动杆可驱动所述近指节转动,所述近指节可驱动所述中指节转动,所述中指节可驱动所述远指节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手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机和曲柄,所述曲柄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驱动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杆相铰接,且所述驱动机可驱动所述曲柄摆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手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远离所述驱动机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球,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球与所述第一连接套连接形成第一球面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手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指节上靠近所述手掌骨架的一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套设有第二连接球,所述驱动杆上远离所述驱动机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球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希玲王兴华许驰乐闫梁李辕李兵李振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