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景冬专利>正文

一种低噪音型冷却模组及其电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251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噪音型冷却模组及其电气装置,其包括散热器(1)、风扇模组(2)、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4),第一风扇包括第一扇轮(31)、第一风道(32),第二风扇包括第二扇轮(41)、第二风道(42),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扇叶的数量为偶数个,多个第二扇叶的数量为奇数个,且多个第一扇叶的数量小于多个第二扇叶的数量;第一风道的轮廓线为非圆形,第二风道的轮廓线为非圆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出风所导致的共振,从而能够降低噪音。从而能够降低噪音。从而能够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噪音型冷却模组及其电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装置、电子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低噪音型冷却模组及其电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

2所示,现有的冷却模组,其包括散热器1、风扇模组2、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4,散热器1的侧边安装有风扇模组2,风扇模组2的壳体具有出风面21,出风面21邻近散热器1设置,风扇模组2包括并列/并排设置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4,第一风扇3包括第一扇轮31、第一风道32,第一扇轮31设置于第一风道32内,第一扇轮31包括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扇叶,第二风扇4包括第二扇轮41、第二风道42,第二扇轮41设置于第二风道42内,第二扇轮41包括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二扇叶。由于风扇模组2的出风面21与散热器1的散热片之间具有间隙,现有技术中的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4的扇叶数相同,且风道轮廓线为圆形,存在共振导致噪音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低噪音型冷却模组,其通过第一风扇、第二风扇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减少出风所导致的共振,从而能够降低噪音。本专利技术通过涡流抑制部的设计,能够促进两侧涡流向凹陷部内流动并汇入主流,从而能够降低噪音。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低噪音型冷却模组,其包括散热器(1)、风扇模组(2)、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4),散热器的侧边安装有风扇模组,风扇模组的壳体具有出风面(21),出风面邻近散热器设置,风扇模组包括并列/并排设置第一风扇、第二风扇,第一风扇包括第一扇轮(31)、第一风道(32),第一扇轮设置于第一风道内,第一扇轮包括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扇叶,第二风扇包括第二扇轮(41)、第二风道(42),第二扇轮设置于第二风道内,第二扇轮包括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二扇叶,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扇叶的数量为偶数个,多个第二扇叶的数量为奇数个,且多个第一扇叶的数量小于多个第二扇叶的数量;第一风道的轮廓线为非圆形,第二风道的轮廓线为非圆形。
[0006]进一步地,多个第一扇叶的数量为4个或6个,多个第二扇叶的数量为5个或7个;第一风道(32)的轮廓线为椭圆形,第二风道(42)的轮廓线为椭圆形。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32)的椭圆形轮廓线的短轴竖直设置,第二风道(42)的椭圆形轮廓线的长轴竖直设置;两椭圆的长轴尺寸大体上相等,短轴尺寸大体上相等。
[0008]进一步地,所述风扇模组的壳体的出风面(21)上设置有涡流抑制部(5),涡流抑制部设置于第一风道(32)与第二风道(42)之间,涡流抑制部为凹陷部(51、52)。
[0009]进一步地,所述涡流抑制部(5)包括第一凹陷部(51),第一风道(32)的椭圆形轮廓线的短轴的第一端点与第二风道(42)的椭圆形轮廓线的长轴的第一端点连线构成第一虚
拟线(52),第一凹陷部为椭圆形结构,第一凹陷部的椭圆形外轮廓大体上与第一虚拟线、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相切。
[0010]进一步地,所述涡流抑制部(5)还包括第二凹陷部(53),第一风道(32)的椭圆形轮廓线的短轴的第二端点与第二风道(42)的椭圆形轮廓线的长轴的第二端点连线构成第二虚拟线(54),第二凹陷部为椭圆形结构,第二凹陷部的椭圆形外轮廓大体上与第二虚拟线、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相切。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扇轮(31)与第二扇轮(41)的旋转方向(R)相反。
[0012]一种具有低噪音型冷却模组的电气装置,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冷却模组、电气元件。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低噪音型冷却模组,其通过第一风扇、第二风扇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减少出风所导致的共振,从而能够降低噪音。本专利技术通过涡流抑制部的设计,能够促进两侧涡流向凹陷部内流动并汇入主流,从而能够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现有技术冷却模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现有技术冷却模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低噪音型冷却模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低噪音型冷却模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散热器1(散热片)、风扇模组2、出风面21、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4、第一扇轮31、第一风道32、第二扇轮41、第二风道42、涡流抑制部5、第一凹陷部51、第一虚拟线52、第二凹陷部53、第二虚拟线54、基圆P、旋转方向R。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如图2

4所示,一种低噪音型冷却模组,其包括散热器1、风扇模组2、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4,散热器1的侧边安装有风扇模组2,风扇模组2的壳体具有出风面21,出风面21邻近散热器1设置,风扇模组2包括并列/并排设置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4,第一风扇3包括第一扇轮31、第一风道32,第一扇轮31设置于第一风道32内,第一扇轮31包括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扇叶,第二风扇4包括第二扇轮41、第二风道42,第二扇轮41设置于第二风道42内,第二扇轮41包括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二扇叶,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扇叶的数量为偶数个,多个第二扇叶的数量为奇数个,且多个第一扇叶的数量小于多个第二扇叶的数量;第一风道32的轮廓线为非圆形,第二风道42的轮廓线为非圆形。
[0022]进一步地,多个第一扇叶的数量为4个或6个,多个第二扇叶的数量为5个或7个;第一风道32的轮廓线为椭圆形,第二风道42的轮廓线为椭圆形。
[0023]由于风扇模组2的出风面21与散热器1的散热片之间具有间隙,现有技术中的第一
风扇3、第二风扇4的扇叶数相同,且风道轮廓线为圆形,存在共振导致噪音升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低噪音型冷却模组,其通过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4的设计,具体为多个第一扇叶的数量为4个或6个,多个第二扇叶的数量为5个或7个;第一风道32的轮廓线为椭圆形,第二风道42的轮廓线为椭圆形,能够有效地减少出风所导致的共振,从而能够降低噪音。
[0024]进一步地,第一风道32的椭圆形轮廓线的短轴竖直设置,第二风道42的椭圆形轮廓线的长轴竖直设置;两椭圆的长轴尺寸大体上相等,短轴尺寸大体上相等。
[0025]进一步地,风扇模组2的壳体的出风面21上设置有涡流抑制部5,涡流抑制部5设置于第一风道32与第二风道42之间,涡流抑制部5为凹陷部(51、52)。
[0026]进一步地,涡流抑制部5包括第一凹陷部51,第一风道32的椭圆形轮廓线的短轴的第一端点与第二风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音型冷却模组,其包括散热器(1)、风扇模组(2)、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4),散热器的侧边安装有风扇模组,风扇模组的壳体具有出风面(21),出风面邻近散热器设置,风扇模组包括并列/并排设置第一风扇、第二风扇,第一风扇包括第一扇轮(31)、第一风道(32),第一扇轮设置于第一风道内,第一扇轮包括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扇叶,第二风扇包括第二扇轮(41)、第二风道(42),第二扇轮设置于第二风道内,第二扇轮包括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二扇叶,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扇叶的数量为偶数个,多个第二扇叶的数量为奇数个,且多个第一扇叶的数量小于多个第二扇叶的数量;第一风道的轮廓线为非圆形,第二风道的轮廓线为非圆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噪音型冷却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扇叶的数量为4个或6个,多个第二扇叶的数量为5个或7个;第一风道(32)的轮廓线为椭圆形,第二风道(42)的轮廓线为椭圆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噪音型冷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32)的椭圆形轮廓线的短轴竖直设置,第二风道(42)的椭圆形轮廓线的长轴竖直设置;两椭圆的长轴尺寸大体上相等,短轴尺寸大体上相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噪音型冷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冬
申请(专利权)人:景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