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功能性并列复合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216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纤维领域,针对复合纤维高弹性、染色性、抗紫外性难以兼具的问题,提供一种功能性并列复合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纤维是由PTT和改性PET组成的并列双组份复合纤维,改性PET的分子链上含有聚乙二醇分子链段和磺酸盐基团,PTT和改性PET分子链上分散有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所述纤维的截面呈双扇叶形排列,双扇叶形表面设有沟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希望由PTT和改性PET组成的并列双组份复合纤维,改性PET的分子链上含有聚乙二醇分子链段、磺酸盐基团,还分散有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配合纤维的沟槽双扇叶形截面,具有优异的弹性、低温染色性和抗紫外性。低温染色性和抗紫外性。低温染色性和抗紫外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能性并列复合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纤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功能性并列复合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21世纪以来,并列复合纤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PTT/PET、PBT/PET、高粘PET/低粘PET等为代表的并列复合弹性纤维,这类纤维膨松度大,弹性和回复性好,手感优良,其中以PTT/PET为代表的并列复合弹性纤维弹性性能最佳,广泛应用于弹性内衣、游泳衣、针织品、织带、短袜。
[0003]虽然,PTT/PET并列复合弹性纤维具有非常好的保型性和卷曲弹性,但是弹性与氨纶弹性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实际使用时仍然需要添加少量氨纶,来提高弹性,由于纤维功能性缺乏,而往往需要跟其他纤维混纺或混织使用;另外由于PET组分的存在,需要高温高压条件下,才能使分散染料进入分子结构实现染色,不仅染色后色泽的鲜艳、色谱的宽广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高温染色也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
[0004]东丽公司申请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8138379A公开了一种并列型复合纤维,通过提高PBT的粘度,实现PBT与阳离子聚酯并列形成一种弹性适中、弹性回复率好的双组分弹性纤维,可以实现阳离子染色效果,但是由于PBT分子结构本身特性局限,无法达到高弹效果。而且,随着纤维应用场景的延伸,对其提出了更多的功能性要求,如用于游泳衣时需要具备抗紫外性能。据此需要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复合纤维高弹性、染色性、抗紫外性难以兼具的问题,提供一种功能性并列复合弹性纤维,由PTT和改性PET组成的并列双组份复合纤维,改性PET的分子链上含有聚乙二醇分子链段、磺酸盐基团,还分散有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配合纤维的沟槽双扇叶形截面,具有优异的弹性、低温染色性和抗紫外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功能性并列复合弹性纤维,是由PTT和改性PET组成的并列双组份复合纤维,改性PET的分子链上含有聚乙二醇分子链段和磺酸盐基团,PTT和改性PET分子链上分散有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所述纤维的截面呈双扇叶形排列,双扇叶形表面设有沟槽。
[0007]作为优选,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为:将硝酸锌、硅酸钠与去离子水搅拌充分混合,滴加氨水,调节体系PH为8~11,反应0.5~6h,得到共沉淀产物,经洗涤、干燥、研磨、煅烧得到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所述干燥为真空条件下80~100℃干燥6~18h;所述煅烧为先低温300~500℃下煅烧1~3h,再高温500~800℃下煅烧0.5~4h。氧化锌具有非常优秀的抗紫外功能,结合纤维表面的凹槽能够反射紫外光。未经包覆的纳米ZnO,由于氧具有强烈的吸电子作用,使锌带有正电性,能与聚酯的中间产物BHET进行络合,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催化反应活性,使反应速度加快,分子量分布变差和颜色发黄严重,本发
明通过二氧化硅包覆抑制其活性保证了反应的正常进行。而且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在改性PET中的分散更加均匀,不容易团聚。
[0008]作为优选,硝酸锌和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1

1.6)。
[0009]作为优选,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的平均粒径D90为100~500nm。
[0010]作为优选,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表面经过改性处理,步骤为:将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分散在乙醇中,加热至40

50℃,加入2

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和2

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2

4):1,氮气保护下回流反应3

5h,得到改性处理的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分散在乙醇溶液中,表面带上羟基,2

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羟基反应,在其表面吸附聚集,使得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表面带上C=C双键,后期可以参与聚合反应,提高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在纤维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0011]作为优选,所述改性PET的制备方法为:(1)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以摩尔比1:(1.1

1.4)混合打浆,浆料酯化得酯化物I;(2)将酯化物I、催化剂、聚乙二醇、SIPE及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混合,进行酯交换反应得酯化物II;(3)将酯化物II依次进行预缩聚、终缩聚,得到改性PET;缩聚的温度为260~280℃,时间为3~5h,压力为200~400Pa。
[0012]其中,步骤(1)打浆的温度为50~70℃、时间为0.5~2.0h;酯化的温度为240~260℃、压力为60~65kPa、时间为0.5~2h;步骤(2)酯交换反应的温度为235~255℃、压力为10~15kPa、时间为0.5~2h;催化剂选自乙二醇锑、醋酸锑或三氧化二锑,且催化剂的加入量以锑为单位为混合物总质量的100~300ppm;聚乙二醇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4000g/mol。
[0013]作为进一步优选,步骤(2)聚乙二醇添加量为混合物总质量的1~5%,SIPE添加量为混合物总质量的4~10%,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添加量为混合物总质量的0.1~2%。
[0014]PTT的制备方法为:1)对苯二甲酸与丙二醇以摩尔比1:(1.05~2.5)混合打浆,浆料酯化得酯化物I;2)将酯化物I、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及钛系催化剂混合,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添加量为混合物总质量的0.1~2%,进行酯交换反应得酯化物II;3)将酯化物II依次进行预缩聚、终缩聚,得到改性PTT;缩聚的温度为220~250℃,时间为1.0~3.0h,压力为0~500Pa。
[0015]其中,步骤1)打浆的温度为50~70℃、时间为0.5~2.0h;酯化的温度为230~250℃、压力为40~45kPa、时间为1.0~2.5h;步骤2)酯交换反应的温度为235~255℃、压力为10~15kPa、时间为0.5~2h;催化剂选自钛酸四丁酯、钛酸异丙酯或二氧化钛水合物,且催化剂的加入量以钛为单位为混合物总质量的20~100pp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功能性并列复合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熔融纺丝采用双螺杆、双熔体管道、双纺丝箱体和双通道并列型纺丝组件,PTT和改性PET两组分在双箱体中实现温度的平衡;PTT和改性PET的质量比为1:(0.5

1.2)。
[001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聚乙二醇、SIPE在改性PET中的均匀分布,PET、聚乙二醇、SIPE聚合后链段中同时存在软、硬段,可以提高纤维的弹性。聚乙二醇具有亲水性,可以降低聚合的玻璃化温度,增大的聚合物体系中的自由体积,再结合并列纤维双扇叶形截面具有大量沟槽结构(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的存在可以在分子层面形成沟槽结构),使小分子染料更容易进入分子内部,SIPE的磺酸盐基团通过化学键牢牢结合阳离子染料,实现低温阳离子染色功能;(2)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能性并列复合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是由PTT和改性PET组成的并列双组份复合纤维,改性PET的分子链上含有聚乙二醇分子链段和磺酸盐基团,PTT和改性PET分子链上分散有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所述纤维的截面呈双扇叶形排列,双扇叶形表面设有沟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并列复合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为:将硝酸锌、硅酸钠与去离子水搅拌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物,滴加氨水,调节体系PH为8~11,反应0.5~6h,得到共沉淀产物,经洗涤、干燥、研磨、煅烧得到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所述干燥为真空条件下80~100 ℃干燥6~18 h;所述煅烧为先低温300~500 ℃下煅烧1~3 h,再高温500~800 ℃下煅烧0.5~4 h。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并列复合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硝酸锌和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1

1.6)。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并列复合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的平均粒径D90为100~500 n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并列复合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表面经过改性处理,步骤为:将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氧化锌分散在乙醇中,加热至40

50 ℃,加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海良杨新华陈烨徐伟成李皓岩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