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结构以及其形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ateral diffused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LDMOS)晶体管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aterally diffused metal
‑
oxide
‑
semiconductor,LDMOS)元件是一种常见的功率半导体元件。由于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具有水准式的结构,容易制造且易于和现行的半导体技术整合,进而减少制作成本。同时,其可以耐较高的击穿电压而具有高的输出功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功率转换器(power converter)、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切换开关(switch)、整流器(rectifier)等元件。
[0003]然而由于LDMOS等元件通常面积较大,因此也占用整个半导体结构将近约一半的面积。因此如何改进元件结构,使得LDMOS的面积缩减,将是业界的研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包含:基底;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aterally diffused metal
‑
oxide
‑
semiconductor,LDMOS)元件位于该基底上,其中该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包含:第一阱区,位于该基底上,该第一阱区有第一导电型态;第二阱区,位于该第一阱区之内,且其中一部分的该第二阱区的上下两面被该第一阱区所包围,其中该第二阱区具有第二导电型态,其中该第二导电型态与该第一导电型态互补;源极掺杂区,位于该第二阱区之内,该源极掺杂区具有该第一导电型态;以及深漏极掺杂区,位于该第一阱区之内,该深漏极掺杂区具有该第一导电型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第一阱区与该第二阱区的材质均包含单晶硅,而该深漏极掺杂区的材质包含多晶硅,且该深漏极掺杂区的形状包含柱状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第一阱区、该第二阱区与该深漏极掺杂区的材质均包含单晶硅,该深漏极掺杂区具有U型剖面轮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还包含有接触结构,位于该第一阱区上,并且与该深漏极掺杂区电连接,其中该接触结构的底面低于该第一阱区的顶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深漏极掺杂区的掺杂浓度高于1E18cm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还包含有浅漏极掺杂区,位于该第一阱区之内,并且连接该深漏极掺杂区。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第一阱区包含有阻障层以及漂移区相互连接,且部分该第二阱区位于该阻障层与该漂移区之间。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还包含有至少一绝缘结构,位于该深漏极掺杂区旁边。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第一导电型态包含N型,该第二导电型态包含P型,或是该第一导电型态包含P型,该第二导电型态包含N型。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深漏极掺杂区的宽度小于0.5微米。1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含:提供基底;形成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aterally diffuse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卷浩和,蔡博安,李世平,
申请(专利权)人:力晶积成电子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