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脸识别智能锁内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0622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脸识别智能锁内锁,包括外壳,外壳的中部设置有把手,外壳的下部设置有第一电池盒,外壳的上部设置有第二电池盒,外壳上表面设置有旋钮,旋钮位于把手的下方,旋钮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旋钮的中心,第一转轴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齿轮,第一电池盒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啮合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齿轮,第二转轴的下部伸出外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极大的增加了电池容量,延长了智能锁的使用时长,占用空间小,传动故障率低,非常美观。非常美观。非常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脸识别智能锁内锁


[0001]本技术涉及家居用品的
,特别是一种人脸识别智能锁内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家用产品越来越智能化,门锁也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锁也逐步走进了千家万户。现有的智能锁通常安装一个电池盒,使用时长短,需要频烦更换电池,而且操控门插内部结构复杂,体积大臃肿,易卡死,不易维护,严重影响美观;同时现有智能锁无法防备儿童使用,孩童会频繁开关门,容易挤压磕碰到身体,安全隐患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传动结构简单、使用时间长、安全性高的人脸识别智能锁内锁。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人脸识别智能锁内锁,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中部设置有旋转把手,所述外壳的下部设置有第一电池盒,所述外壳的上部设置有第二电池盒,所述外壳上表面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位于所述把手的下方,所述旋钮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旋钮的中心,所述第一转轴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电池盒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下部伸出所述外壳。
[0005]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把手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平行于所述旋转把手,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固定连接所述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推键,所述推键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固定连接所述推键,所述推键与滑槽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为发夹结构,所述卡条上设置有第一卡环、第二卡环、第三卡环,所述第三卡环套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柱上,所述第一卡环套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柱上,所述旋转把手的转轴内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上端设置有凹槽,所述推键的一端可卡在所述凹槽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触控屏,所述触控屏位于所述外壳的上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数量为4个,所述凹槽对称分布在所述固定轴上的上端。
[0008]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设置两个电池盒,极大的增加了电池容量,延长了智能锁的使用时长;同时两个齿轮的传动结构设置在第一电池盒的下方,占用空间小,传动故障率低,非常美观;通过在旋转把手上设置推键与凹槽结构,通过控制推键卡在卡条上的位置达到控制旋转把手的目的,便于人员控制智能锁的开关,预防儿童误开导致的身体伤害,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技术的旋转把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技术的推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外壳;2、旋转把手;3、触控屏;4、推键;5、第一电池盒;6、旋钮;7、第二电池盒;8、凹槽;9、第一转轴;10、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第二转轴;13、滑槽;14、第一固定柱;15、卡条;16、第二固定柱;17、固定轴;18、凹槽;19、第一卡环;20、第二卡环;21、第三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人脸识别智能锁内锁,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中部设置旋转把手2,外壳1的下部设置第一电池盒5,外壳1的上部设置第二电池盒7,外壳1上表面设置旋钮6,旋钮6位于把手2的下方,旋钮6的下方设置第一转轴9,第一转轴9的顶部固定连接旋钮6的中心,第一转轴9的下方设置第一齿轮10,第一转轴9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齿轮10,第一电池盒5的下方设置第二齿轮11,第二齿轮11啮合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的中部安装第二转轴12,第二转轴12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齿轮11,第二转轴12的下部伸出外壳1,第一齿轮10和第二齿轮11外部使用箱体进行保护,旋转把手2的内部为空腔结构,旋转把手2内设置滑槽13,滑槽13平行于旋转把手2,滑槽13内设有第一固定柱14,第一固定柱14一体连接滑槽
13,滑槽13内设有推键4,推键4的底面设有第二固定柱16,第二固定柱16一体连接推键4,推键4与滑槽13的底面之间放置卡条15,卡条15为发夹结构,卡条15上设置有第一卡环19、第二卡环20、第三卡环21,第三卡环21位于卡条15的端部,第三卡环21套装在第一固定柱14上,第一卡环19套装在第二固定柱16上,第二固定柱16可套装在第二卡环20上,旋转把手2的转轴内设置固定轴17,固定轴17的上端设置4个凹槽18,凹槽18对称分布在固定轴17上的上端,推键4的一端可卡在凹槽18内,外壳1上设置有触控屏3,触控屏3位于外壳1的上部。
[0020]本技术的实施原理如下:旋钮旋转,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运动,第一齿轮转动传动第二齿轮运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转轴运动,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结构实现传动;第一电池盒设置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上方,极大的节约了电池盒的占用空间;推动推键,推键在滑槽内滑动,推键上的第二固定座从第一卡环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脸识别智能锁内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中部设置有旋转把手(2),所述外壳(1)的下部设置有第一电池盒(5),所述外壳(1)的上部设置有第二电池盒(7),所述外壳(1)上表面设置有旋钮(6),所述旋钮(6)位于所述把手(2)的下方,所述旋钮(6)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转轴(9),所述第一转轴(9)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旋钮(6)的中心,所述第一转轴(9)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齿轮(10),所述第一转轴(9)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0),所述第一电池盒(5)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齿轮(11),所述第二齿轮(11)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1)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转轴(12),所述第二转轴(1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1),所述第二转轴(12)的下部伸出所述外壳(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脸识别智能锁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把手(2)的内部设置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平行于所述旋转把手(2),所述滑槽(13)内设置有第一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武建康郑建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遁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