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切换电路及智能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093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4:12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及智能门锁,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第二电压检测单元、第一开关单元以及第二开关单元,其中: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其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源耦接,其第二输入端与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其输出端与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耦接;第二电压检测单元,其第一输入端与第二电源耦接,其第二输入端与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其输出端与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耦接;第一开关单元,其第一端与第一电源耦接,其第二端与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第二开关单元,其第一端与第二电源耦接,其第二端与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实现第一电源与第二电源之间的无损切换。二电源之间的无损切换。二电源之间的无损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切换电路及智能门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智能门锁也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门锁,得到广泛的应用。
[0003]目前,智能门锁都是通过干电池或者锂电池供电。受智能门锁体积的局限,电池体积受到限制。一种方案中,智能门锁中设置有一个供电电源,但是由于电池的容量有限,难以实现较长时间的续航。
[0004]现有技术中,为解决续航问题,在智能门锁中设置两个独立的供电电源,在使用过程中,两个供电电源之间可以相互切换。供电电源的切换方式包括软件切换以及硬件切换。然而,现有的供电电源在切换过程中的功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是供电电源在切换过程中存在的功耗较高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第二电压检测单元、第一开关单元以及第二开关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耦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耦接;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单元,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耦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耦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耦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耦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耦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耦接。
[0008]可选的,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耦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耦接。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PMOS管,其中:所述第一PMOS管,其栅极与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源耦接,其源极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
[0010]可选的,所述控制方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PMOS管,其中:所述第二PMOS管,其栅极与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源耦接,其源极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
[00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以及上述任一种
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当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高于第二电源的输出电压时,通过第一开关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源为负载供电。当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低于第二电源的输出电压时,通过第二开关单元控制第二电源为负载供电,从而实现两个电源均摊为负载供电的任务,实现电源的无损耗切换。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现有技术中,当采用软件方式实现供电电源的切换时,软件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功耗。并且,软件的运行还依赖于控制芯片,从而增加了智能门锁的成本。当采用硬件方式实现供电电源的切换时,通常依赖于一供电电源为另一供电电源充电的方式。然而,在充电过程中,供电电源存在较大的能量浪费。
[001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高于第二电源的输出电压时,通过第一开关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源为负载供电。当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低于第二电源的输出电压时,通过第二开关单元控制第二电源为负载供电,从而实现两个电源均摊为负载供电的任务,实现电源的无损耗切换。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第二电压检测单元、第一开关单元以及第二开关单元,其中:
[0019]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源耦接,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耦接;
[0020]第二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电源耦接,第二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第二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耦接;
[0021]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耦接,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
[0022]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源耦接,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
[0023]在具体实施中,第一电源与第二电源可以为相互独立的电源,第一电源与第二电源均可以为干电池或者其他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可以连接负载。
[0024]在使用过程中,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与第二电源的输出电压会发生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使用第一电源为负载供电时,随着供电时间的增加,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会逐渐降低。相应地,当使用第二电源为负载供电时,随着供电时间的增加,第二电源的输出电压也会逐渐降低。
[002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同一时刻,仅有第一电源或者第二电源为负载供电,第一电源与第二电源不会同时为负载供电。
[0026]参照图1,给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可以包括第一比较器D1。第一比较器D1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源VBAT_A耦接,第一比较器D1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第一比较器D1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耦接。
[0028]第一比较器D1的第一输入端可以为“+”端,第一比较器D1的第二输入端可以为
“‑”
端。通过第一比较器D1,对第一电源VBAT_A的输出电压与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也即负载的输入电压)进行比较。当第一电源VBAT_A的输出电压高于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时,第一比较器D1的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至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从而控制第一开关单元的导通。
[002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电压检测单元可以包括第二比较器D2。第二比较器D2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电源VBAT_B耦接,第二比较器D2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第二比较器D2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耦接。
[0030]第二比较器D2的第一输入端可以为“+”端,第二比较器D2的第二输入端可以为
“‑”
端。通过第二比较器D2,对第二电源VBAT_B的输出电压与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也即负载的输入电压)进行比较。当第二电源VBAT_B的输出电压高于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时,第二比较器D2的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至第二开关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第二电压检测单元、第一开关单元以及第二开关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耦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耦接;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单元,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耦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耦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耦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耦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耦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耦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朱强蒋慧君张杰刘晓沐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遁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