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混凝土抗渗供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964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智能混凝土抗渗供压系统,属于供压系统技术领域,包括供压组件,供压组件包括系统阀组支撑板以及设置于系统阀组支撑板一侧的固定板,其中系统阀组支撑板的形状为L形,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固定板的形状为L形;所述系统阀组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系统供压阀座和电磁阀二,所述系统供压阀座和电磁阀二分别设置于系统阀组支撑板的两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量程小的水泵提供的液体压力过小而导致无法实现试验目的,量程大的泵会造成供给液体压力不稳定和气体部件寿命较短、自动化程度较低且控制不方便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供气组件增压泵和控压组件的配合使用,为抗渗系统提供稳定、合适的加压水。合适的加压水。合适的加压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混凝土抗渗供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供压系统
,具体涉及智能混凝土抗渗供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是评价混凝土质量好坏和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各工程质监站严格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必检指标。所谓抗渗性能是指构筑物所使用的材料能抵抗水或其它液体(轻油、重油)介质在压力作用下渗透的性能。
[0003]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自动化的抗渗检测装置,试验前密封组件把混凝土试件密封时需要检测密封压,密封压要保持恒定,试验时需要逐级加压,此时要检测试验压。
[0004]市面上普遍介质为水的泵最大压力远超过或者小于抗渗仪实际所需的压力,而抗渗仪密封压和试验压最大不超过5兆帕,用量程大的泵会造成压力不稳定,水管、电气件和蓄能器都容易损坏,寿命较短,自动化程度较低且控制不方便,由此提出智能混凝土抗渗供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智能混凝土抗渗供压系统,其目的在于解决了量程小的水泵提供的液体压力过小而导致无法实现试验目的,量程大的泵会造成供给液体压力不稳定和气体部件寿命较短、自动化程度较低且控制不方便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智能混凝土抗渗供压系统,包括供压组件:
[0007]供压组件包括系统阀组支撑板,其中系统阀组支撑板的形状为L形,所述系统阀组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
[0008]所述系统阀组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系统供压阀座和标定阀座,所述系统供压阀座和标定阀座分别设置于系统阀组支撑板的两端,所述供压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增压组件,所述增压组件用于提高加压水的压力。
[0009]进一步地,所述增压组件包括增压泵、压力表、第一针型阀和储水盒,所述系统供压阀座通过管路与增压泵相连接,所述增压泵一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针型阀,所述第一针型阀的一侧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增压泵通过管路与储水盒相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增压泵将增压后的加压水提供管路供给给系统供压阀座,所述储水盒用于提供稳定的水源。
[0011]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泵通过管路与供气组件相连接,所述供气组件的外侧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管路与供气组件相连接,所述供气组件为增压泵供气。
[00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供气组件为增压泵的运转通过高压气体。
[0013]进一步地,所述系统供压阀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电磁阀一,所述系统供压阀座其中一侧的电磁阀一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供压组件,所述系统供压阀座另一侧的所述电磁阀一的一端设置有试验供压组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密封供压组件为用于为控制密封部件提供加压水,所述
试验供压组件为用于为控制试验混凝土抗渗能力的部件提供加压水。
[0015]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供压组件包括电磁阀一、单向阀、第一出水管和连接管,所述系统供压阀座其中一侧的电磁阀一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一出水管。
[00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单向阀防止加压水倒流。
[0017]进一步地,所述试验供压组件包括电磁阀一、第二针型阀、第二出水管、标定阀座和第三出水管,所述标定阀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出水管,所述标定阀座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针型阀,所述第二针型阀的一侧与系统供压阀座另一侧的电磁阀一固定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二针型阀控制加压水的流量大小,标定阀座为外部标定试验环境提供可靠接口,即第三方通过标定阀座连接标准压力表检定试验环境。
[0019]进一步地,所述系统阀组支撑板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两个平板构成,两个所述平板宽度和厚度相同,两个所述平板长度不同,呈L形,两个所述平板长度比为1:4。
[002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L形利于固定和安装部件。
[0021]进一步地,所述系统阀组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
[002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固定孔方便与固定螺栓配合方便系统阀组支撑板的固定。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管通过管路与密封控压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三出水管通过管路与试验控压组件相连通;
[0024]所述密封控压组件包括直通一、密封阀座、压力变送器一、吊柱一、排液管路一和排液电磁阀一,所述密封阀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直通一,所述密封阀座顶部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压力变送器一,所述密封阀座顶部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排液电磁阀一,所述排液电磁阀一的一侧设置有排液管路一,所述密封阀座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吊柱一;
[0025]所述试验控压组件包括直通二、试验阀座、吊柱二、压力变送器二、蓄能器、排液电磁阀二和排液管路二,
[0026]所述试验阀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直通二,所述试验阀座顶部的中段设置有蓄能器,所述试验阀座两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吊柱二,所述试验阀座顶部的一端设置有压力变送器二,所述试验阀座顶部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液电磁阀二,所述排液电磁阀二的一侧设置有排液管路二。
[002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蓄能器用于消除压力波动,稳定试验压,所述压力变送器一和压力变送器二用于测量和控制水压的压力,当检测到水压的压力大于限定值时,压力变送器二控制排液电磁阀二打开排液管路二的内部通道,压力变送器一控制排液电磁阀一打开排液管路一的内部通道,使压力减小;
[0028]当水压压力值小于限定值时,则排液电磁阀一或关闭所在的通道,使水压加大,从而达到独立控制、互不影响、自动加压和保压的效果。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30]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供气组件增压泵和控压组件的配合使用,为抗渗系统提供稳定、合适的加压水,避免了液体压力过小而导致无法实现试验目的和量程大的泵会造成供给液体压力不稳定,从而提高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
[0031]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系统阀组支撑板的使用,L形利于固定和安装部件,通过电磁阀一的使用,控制加压水是否进入密封供压组件或试验供压组件,其中密封供压组件用于为控制密封部件提供加压水,所述试验供压组件用于为控制试验混凝土抗渗能力的部件提供加压水,从而实现快速的自动化检测。
[0032]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排液电磁阀一和压力变送器一的配合使用,使密封阀座供给给直通一的加压水的压力保持稳定,通过排液电磁阀二和排压力变送器二的配合使用,使试验阀座供给给直通二的加压水的压力保持稳定,通过蓄能器的使用,用于消除压力波动,稳定试验压。
[0033]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3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混凝土抗渗供压系统,包括供压组件:供压组件包括系统阀组支撑板(1),其中系统阀组支撑板(1)的形状为L形,所述系统阀组支撑板(1)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16);所述系统阀组支撑板(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系统供压阀座(6)和标定阀座(14),所述系统供压阀座(6)和标定阀座(14)分别设置于系统阀组支撑板(1)的两端,所述供压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增压组件,所述增压组件用于提高加压水的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混凝土抗渗供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包括增压泵(2)、压力表(3)、第一针型阀(4)和储水盒(8),所述系统供压阀座(6)通过管路与增压泵(2)相连接,所述增压泵(2)一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针型阀(4),所述第一针型阀(4)的一侧设置有压力表(3),所述增压泵(2)通过管路与储水盒(8)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混凝土抗渗供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2)通过管路与供气组件(5)相连接,所述供气组件(5)的外侧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管路与供气组件(5)相连接,所述供气组件(5)为增压泵(2)供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混凝土抗渗供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供压阀座(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电磁阀一(9),所述系统供压阀座(6)其中一侧的电磁阀一(9)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供压组件,所述系统供压阀座(6)另一侧的所述电磁阀一(9)的一端设置有试验供压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混凝土抗渗供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供压组件包括电磁阀一(9)、单向阀(10)、第一出水管(11)和连接管(17),所述系统供压阀座(6)其中一侧的电磁阀一(9)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管(17),所述连接管(17)的顶端设置有单向阀(10),所述单向阀(10)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一出水管(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混凝土抗渗供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供压组件包括电磁阀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宝森程磊夏瑞芳车道平杨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研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