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支撑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9553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支撑连接结构,包括软垫总成、变速器后端盖、中心固定球销、中心软垫、固定螺母及固定支架;中心固定球销压入中心软垫,中心固定球销与中心软垫压入变速器后端盖的圆孔中,软垫总成通过中心孔套于中心固定球销上,并将软垫总成压入变速器后端盖的底部方孔中,中心固定球销插入固定支架的安装孔中,使用固定螺母与中心固定球销的螺纹部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变速器后支撑的快速装配,只需要一个螺母就可以完成变速器支撑连接的安装,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由于结构紧凑,降低了变速器固定支撑连接结构在高度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提高了变速器支撑横梁离地高度。解决了现有连接结构装配效率较低,整车的通过性较差等问题。较差等问题。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器支撑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变速器
,具体涉及一种变速器支撑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变速器一般通过变速器后端固定在车架上,通过软垫进行缓冲减震。如图1所示为一种轻客产品的变速器固定支撑连接结构,通过过渡支架03将软垫总成04固定到变速器总成01上,然后将它们一道固定到变速器支撑横梁上的软垫固定支架08上。
[0003]由于过渡支架03需要通过两个过渡支架安装螺栓05固定到变速器总成01上,软垫总成04需要四组软垫总成第一固定螺栓螺母02固定到过渡支架03上,另外还需要四组软垫总成第二固定螺栓螺母07,装配效率较低,另外结构较复杂,高度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较大,使变速器支撑横梁上的软垫固定支架08的位置较低,导致变速器支撑横梁离地高度较低,使整车的通过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器支撑连接结构,通过对软垫总成的固定方式的改变,简化连接结构,降低变速器固定支撑连接结构在高度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提高装配效率和变速器支撑横梁离地高度,主要解决现有连接结构装配效率较低,整车的通过性较差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变速器支撑连接结构,包括软垫总成、变速器后端盖、中心固定球销、中心软垫、固定螺母及固定支架;
[0007]所述软垫总成上设置有中心孔,所述变速器后端盖上设置有底部方孔、槽口及圆孔;所述中心固定球销包括螺纹部、限位面、颈部及球部,限位面设置于螺纹部与颈部之间;
[0008]所述中心软垫上设置有锥孔和球座孔,所述锥孔与球座孔连通;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孔;
[0009]所述中心固定球销压入中心软垫,所述中心固定球销与中心软垫压入变速器后端盖的圆孔中,所述软垫总成通过中心孔套于中心固定球销上,并将软垫总成压入变速器后端盖的底部方孔中,中心固定不过销插入固定支架的安装孔中,使用固定螺母与中心固定球销的螺纹部配合。
[0010]进一步的,中心固定球销的球部压到中心软垫的球座中,中心固定球销的颈部进入中心软垫上的锥孔中。
[0011]进一步的,中心软垫的外侧面与变速器后端盖上的圆孔配合,中心固定球销的颈部与变速器后端盖上的槽口对齐。
[0012]进一步的,软垫总成上的中心孔限制中心软垫和中心固定球销在变速器后端盖上的圆孔中前后移动,形成互锁,实现中心固定球销在变速器后端盖上的柔性固定。
[0013]进一步的,软垫总成包括软垫总成本体,所述软垫总成本体为四个角部导圆角的
长方体结构。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软垫包括软垫本体,所述软垫本体为轴向部分切割的圆柱体,所述锥形孔开口于切割平面上。
[0015]进一步的,锥孔和球座孔的中线重合,且垂直于软垫本体的轴向中线。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变速器后支撑的快速装配,只需要一个螺母就可以完成变速器支撑连接的安装,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由于结构紧凑,降低了变速器固定支撑连接结构在高度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提高了变速器支撑横梁离地高度。解决了现有连接结构装配效率较低,整车的通过性较差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技术一种变速器支撑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支撑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软垫总成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后端盖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中心固定球销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中心软垫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01、变速器总成;02、软垫总成第一固定螺栓螺母;03、过渡支架;04、软垫总成;05、过渡支架安装螺栓;06、软垫固定螺母;07、软垫总成第二固定螺栓螺母;08、变速器支撑横梁上的软垫固定支架;1、软垫总成;2、变速器后端盖;3、中心固定球销;4、中心软垫;5、固定螺母;6、固定支架;11、侧面;12、中心孔;13、端面;21、底部方孔;22、底部方孔上端面;23、槽口;24、圆孔;31、螺纹部;32、限位面;33、颈部;34、球部;41、圆柱面;42、锥孔;43、球座孔;44、切割平面;61、上平面;6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8]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变速器支撑连接结构,包括软垫总成、变速器后端盖、中心固定球销、中心软垫、固定螺母及固定支架。
[0029]如图3所示为软垫总成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软垫总成1包括软垫总成本体,软垫总成本体为四个角部导圆角的长方体结构,在软垫总成本体上设置有中心孔12,本申请的软垫总成本体的厚度为侧面11,端面13与中心孔垂直。
[0030]如图4所示为变速器后端盖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除了对涉及到的安装位置外,其它部分均没有进行任何的改进,因此不详细描述变速器后端盖的具体结构,本申请的变速器后端盖上设置有底部方孔21、槽口23及圆孔24,底部方孔、槽口及圆孔相互连通。
[0031]如图5所示为中心固定球销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中心固定球销3依次由螺纹部
31、颈部33及球部34组成,在螺纹部与颈部之间设置有限位面32。
[0032]如图6所示为中心软垫的结构示意图,中心软垫4包括软垫本体,软垫本体为轴向部分切割的圆柱体,锥孔42开口于切割平面44上,锥孔42和球座孔43的中线重合,且垂直于软垫本体的轴向中线。
[0033]如图7所示为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固定支架6没有进行改进,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孔62,因此不对固定支架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4]具体的安装如下所示:
[0035]首先将中心固定球销3的球部34压到中心软垫4上的球座43中,中心固定球销3的颈部33进入中心软垫4上的锥孔42中,然后将中心软垫4的圆柱面41和变速器后端盖2上的圆孔24对齐,中心固定球销3上的颈部33与变速器后端盖2上的槽口23对齐,将中心软垫4和中心固定球销3一道压入变速器后端盖2上的圆孔24中,再将软垫总成1上的中心孔12从中心固定球销3螺纹部31套到中心固定球销3上,将软垫总成1压入变速器后端盖2上的底部方孔21中,直到软垫总成1上的端面13与变速器后端盖2上的底部方孔上端面22贴合,软垫总成1上的侧面11与变速器后端盖2上的底部方孔21侧面贴合,软垫总成1上的中心孔12限制了中心软垫4和中心固定球销3在变速器后端盖2上的圆孔24中前后移动,形成互锁,完成了中心固定球销3在变速器后端盖2上的柔性固定,再将中心固定球销3螺纹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支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垫总成、变速器后端盖、中心固定球销、中心软垫、固定螺母及固定支架;所述软垫总成上设置有中心孔,所述变速器后端盖上设置有底部方孔、槽口及圆孔;所述中心固定球销包括螺纹部、限位面、颈部及球部,限位面设置于螺纹部与颈部之间;所述中心软垫上设置有锥孔和球座孔,所述锥孔与球座孔连通;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中心固定球销压入中心软垫,所述中心固定球销与中心软垫压入变速器后端盖的圆孔中,所述软垫总成通过中心孔套于中心固定球销上,并将软垫总成压入变速器后端盖的底部方孔中,中心固定不过销插入固定支架的安装孔中,使用固定螺母与中心固定球销的螺纹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支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中心固定球销的球部压到中心软垫的球座中,中心固定球销的颈部进入中心软垫上的锥孔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光仙孙海燕贾美霞罗世成姚学森刘军刘天伍胡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