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升系统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954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起重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起升系统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所述起升系统包括主起升机构和副起升机构,所述主起升机构包括安装于起重臂上的主变幅小车(13)和通过主起升吊索(15)连接于该主变幅小车的主吊钩组件(14);所述副起升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起重臂上的副变幅小车(23)和通过副起升吊索(25)连接于该副变幅小车的副吊钩组件(24)。该起升系统可以用于如超大塔机中,利用主起升机构吊运重载,并利用副起升机构吊运轻载,以便通过将副起升机构设计为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而高效地轻载吊运,以满足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需要。通过将主变幅小车和副变幅小车安装于同一起重臂上,该起升系统不会导致起重机的结构显著复杂化。著复杂化。著复杂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升系统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


[0001]本技术涉及起重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起升系统。在此基础上,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起升系统的塔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和施工建设中,常常需要利用各类起重机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例如,塔式起重机(也称为“塔机”)具有高耸的塔身,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施工、桥梁、风电、港口码头、核电厂等施工建设中。随着施工项目的大型化、模块化和集约化发展趋势,对塔式起重机也提出了超大型化发展要求。与一般塔机相比,超大塔机具有作业高度高、吊载重量大、作业幅度长等特点。
[0003]由于被涉及为用于吊运重量较大的负载,超大塔机的起升速度通常较小,当作业过程中需要吊装轻载时,其吊运效率低,严重限制了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超大塔机吊运轻载时吊运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起升系统,该起升系统可以用于超大塔机中,以在保持吊运重载能力的前提下提升吊运轻载时的吊运效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起升系统,包括:
[0006]主起升机构,该主起升机构包括安装于起重臂上的主变幅小车和通过主起升吊索连接于该主变幅小车的主吊钩组件;
[0007]副起升机构,该副起升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起重臂上的副变幅小车和通过副起升吊索连接于该副变幅小车的副吊钩组件。
[0008]优选地,该副吊钩组件的绕绳倍率小于所述主吊钩组件的绕绳倍率。
[0009]优选地,所述主变幅小车包括沿所述起重臂的长度方向顺次布置并通过第一连接构件彼此相接的第一变幅小车和第二变幅小车,所述主吊钩组件包括连接有主吊钩的吊钩安装板以及分别铰接至该吊钩安装板的第一动滑轮组和第二动滑轮组,该第一动滑轮组和第二动滑轮组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主起升吊索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一变幅小车和第二变幅小车。
[0010]优选地,所述主变幅小车安装有多个第一定滑轮,所述主吊钩组件具有多个第一动滑轮,所述主起升吊索绕所述第一定滑轮和第一动滑轮延伸,且所述第一定滑轮和第一动滑轮的滑轮轴沿水平方向并垂直于所述起重臂长度方向。
[0011]优选地,所述副变幅小车通过第二连接构件连接至所述主变幅小车,以能够被驱动为随该主变幅小车一同变幅运动。
[0012]优选地,所述副变幅小车安装有用于引入所述副起升吊索的入绳滑轮,该入绳滑轮的滑轮轴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垂直于所述起重臂长度方向,且该入绳滑轮布置于相对所述起重臂的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水平偏移的位置。
[0013]优选地,所述副变幅小车安装有第二定滑轮,所述副吊钩组件具有第二动滑轮和第三动滑轮,所述副起升吊索依次绕所述第二动滑轮、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动滑轮延伸以具有4倍绕绳倍率,且所述第二动滑轮、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动滑轮的滑轮轴平行于所述起重臂的长度方向。
[0014]优选地,所述副变幅小车安装有滑轮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定滑轮,所述副吊钩组件具有滑轮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动滑轮,所述第三动滑轮的滑轮轴位于所述起重臂的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上。
[0015]优选地,所述副变幅小车安装有第三定滑轮和用于引出所述副起升吊索的出绳滑轮,所述第三定滑轮的滑轮轴平行于所述起重臂的长度方向,所述出绳滑轮的滑轮轴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副起升吊索绕过所述第三动滑轮后依次绕所述第三定滑轮和出绳滑轮延伸并使得出绳方向相对所述起重臂的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水平偏移。
[0016]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起升系统的塔式起重机。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起升系统可以用于如超大塔机中,利用主起升机构吊运重载,并利用副起升机构吊运轻载,由此,该副起升机构可以设计为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以较快的速度进行轻载吊运,以满足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需要。由于主起升机构的主变幅小车和副起升机构的副变幅小车安装于同一起重臂上并沿该起重臂运行,而无需为副起升机构设置单独的吊臂,因此本技术的起升系统不会导致起重机的整体结构显著复杂化。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起升系统中主起升机构的绕绳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起升系统中副起升机构的绕绳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起升系统中主起升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其采用图1所示的绕绳方式;
[0021]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起升系统中主变幅小车和副变幅小车的主视图;
[0022]图5是图4中主变幅小车和副变幅小车的俯视图,其中增加了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并示出了副起升吊索的延伸路径;
[0023]图6是图5中的副变幅小车的放大图;
[0024]图7是图6中副变幅小车的左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1

主起升卷筒;12

主起升吊索托辊;13

主变幅小车;13a

第一变幅小车;13b

第二变幅小车;13c

第一连接构件;131

第一定滑轮;14

主吊钩组件;141

第一动滑轮组;142

第二动滑轮组;141a,142a

第一动滑轮;143

吊钩安装板;144

主吊钩;15

主起升吊索;
[0027]21

副起升卷筒;22

副起升吊索托辊;23

副变幅小车;23a

第二连接构件;231

入绳滑轮;232

第二定滑轮;233

第三定滑轮;234

出绳滑轮;24

副吊钩组件;241

第二动滑
轮;242

第三动滑轮;243

副吊钩;25

副起升吊索。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9]参照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起升系统,可用于如超大塔机中,包括主起升机构和副起升机构,其中,主起升机构包括主变幅小车13和主吊钩组件14,副起升机构包括副变幅小车23和副吊钩组件24。其中,主变幅小车13和副变幅小车23安装于同一起重臂上,并能够被如变幅钢丝绳牵引为沿该起重臂变幅运行,以在沿该起重臂延伸方向吊运负载。
[0030]如图1和图3所示,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起升机构,该主起升机构包括安装于起重臂上的主变幅小车(13)和通过主起升吊索(15)连接于该主变幅小车(13)的主吊钩组件(14);副起升机构,该副起升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起重臂上的副变幅小车(23)和通过副起升吊索(25)连接于该副变幅小车(23)的副吊钩组件(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副吊钩组件(24)的绕绳倍率小于所述主吊钩组件(14)的绕绳倍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幅小车(13)包括沿所述起重臂的长度方向顺次布置并通过第一连接构件(13c)彼此相接的第一变幅小车(13a)和第二变幅小车(13b),所述主吊钩组件(14)包括连接有主吊钩(144)的吊钩安装板(143)以及分别铰接至该吊钩安装板(143)的第一动滑轮组(141)和第二动滑轮组(142),该第一动滑轮组(141)和第二动滑轮组(142)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主起升吊索(15)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一变幅小车(13a)和第二变幅小车(13b)。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幅小车(13)安装有多个第一定滑轮(131),所述主吊钩组件(14)具有多个第一动滑轮(141a,142a),所述主起升吊索(15)绕所述第一定滑轮(131)和第一动滑轮(141a,142a)延伸,且所述第一定滑轮(131)和第一动滑轮(141a,142a)的滑轮轴沿水平方向并垂直于所述起重臂长度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起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变幅小车(23)通过第二连接构件(23a)连接至所述主变幅小车(13),以能够被驱动为随该主变幅小车(13)一同变幅运动。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起升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芳宾英付英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