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调节跟随式放射影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94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调节跟随式放射影像设备,主要包括2个动作部和2个探头,通过2个动作部分别执行驱动2个探头移动的动作,使得2个探头能够沿着球形的轨迹始终球对称地移动,同时通过探头发射和接收X射线以完成放射摄影工作,还使用定位部供2个动作部上的第一探测部探测,以调节校正2个动作部自身的位置,以及探测一个动作部的动作并且通过控制部控制另一个动作部执行动作的第二探测部,以使得一个动作部能够跟随另一个动作部的动作而调节校正自身的动作。从而无需C臂也能够使得2个探头多角度同步对正,减小了DR设备的体积,并且工作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调节跟随式放射影像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放射诊断的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调节跟随式放射影像设备。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自调节跟随式放射影像设备的跟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DR摄影系统包括两个探头,其中一个探头用于发射,另一个探头用于接收,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需要始终正对彼此,以实现正位拍摄。
[0003]现有的立柱DR,其探头不能转动,因此不能实现多角度拍摄。
[0004]现有的悬吊DR,其探头可以转动,可以实现多角度拍摄,但是在其探头转动后需要执行X轴和Z轴移动才能够对准另一个探头,步骤多,效率低。
[0005]现有的自走式DR,其必须使用C臂才能确保2个探头彼此始终对齐并且源距不变,而C臂体积庞大,不能在较低的高度执行较大倾斜角度的拍摄,否则C臂会与地面碰撞。
[0006]在相关技术中,具有C臂的自走式DR的拍摄角度最多,并且无需校正探头的朝向,因此工作效率最高,但是,具有C臂的自走式DR体积庞大、结构复杂、成本高昂,都是人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技术内容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调节跟随式放射影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2个探头(40),分别用于X射线摄影的发射和接收;定位部(60),呈中心对称形状,并且能够被探测;2个动作部,环绕所述定位部(60)中心对称地布置,并且用于执行驱动2个所述探头(40)沿着球形的轨迹始终球对称移动的动作,所述轨迹的球心位于所述定位部(60)中心的正上方;其中,所述动作部包括:行走装置(50),用于在水平面上沿着任意方向移动;升降驱动器(10),安装在所述行走装置(50)上;转动驱动器(20),安装在所述升降驱动器(10)的执行部,所述转动驱动器(20)的作动轴水平设置;摆臂(30),垂直于所述转动驱动器(20)的作动轴,并且具有长度、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长度=所述探头(40)的源距/2,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转动驱动器(20)的作动轴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探头(40)连接;第一探测部(52),连接在所述行走装置(50)上,并且用于探测所述定位部(60)的位置和结构;第二探测部(53),用于探测一个动作部执行的动作,并且与另一个动作部通讯连接;控制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探测部(52)的探测结果,并且控制2个动作部环绕所述定位部(60)中心对称,以及接收所述第二探测部(53)的探测结果,并且控制一个动作部跟随另一个动作部执行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调节跟随式放射影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60)是形成于地面的图案,所述第一探测部(52)用于探测颜色;或者,所述定位部(60)是形成于地面下方的金属件,所述第一探测部(52)用于探测金属;或者,所述定位部(60)是放置于地面的信号发射器,所述第一探测部(52)用于探测信号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林霞韩萍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