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动力耙刀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878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02
一种多用途动力耙刀及其使用方法,其包括外部设置的机壳,机壳前端的两侧对称设置侧连接块,机壳中部一侧固定的支柱,支柱顶端设置的中连接块,机壳顶端中部设置的齿轮箱以及齿轮箱前端中部设置的输入轴,还包括调节机构、耙刀机构、输出轴和第一传动带轮,所述机壳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的底端设置有耙刀机构,齿轮箱一端的中部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的端部安装有第一传动带轮;所述耙刀机构包括耙刀箱、通过槽和传动带,耙刀箱固定在调节机构的底端,耙刀箱的中部安装有转轴,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对耕地进行整地,同时可根据整地需要选择不同形状的耙刀使用,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适用性强。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途动力耙刀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耙刀,具体为一种多用途动力耙刀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动力耙是指利用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通过万向节传动轴和传动系统,驱动工作部件进行旱田碎土整地作业的机具,按照工作部件的运动方式可分为往复式动力耙、水平旋转动力耙和垂直旋转动力耙等,发达国家的动力耙不仅在功能上不断提高,品种不断增加,结构上日趋完善,而且向系列化和大型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动力耙产品也得到发展,特别是水平旋转动力耙,在北方旱作地区推广使用。
[0003]水平旋转动力耙的主要工作部件是一排立轴转子,每个转子装有两个直立耙刀,工作时转子由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系统驱动,一边旋转,一边前进,撞击土块,使耕层土壤松碎,钉齿在撞击土块的过程中经常性的会碰撞到土层中的石块长时间碰撞石块易造成钉齿的损坏,影响对土块的碎土,现有的耙刀安装在耙刀盘上一般为固定结构,形状固定,无法根据整地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耙刀形状的调节,适用性差,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用途动力耙刀及其使用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耙刀安装在耙刀盘上一般为固定结构,形状固定,无法根据整地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耙刀形状的调节,适用性差,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外部设置的机壳,机壳前端的两侧对称设置侧连接块,机壳中部一侧固定的支柱,支柱顶端设置的中连接块,机壳顶端中部设置的齿轮箱以及齿轮箱前端中部设置的输入轴,还包括调节机构、耙刀机构、输出轴和第一传动带轮,所述机壳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的底端设置有耙刀机构,齿轮箱一端的中部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的端部安装有第一传动带轮;所述耙刀机构包括耙刀箱、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耙刀轴、耙刀、第二传动带轮、安装架、固定螺栓、下螺栓孔、上螺栓孔、通过槽和传动带,耙刀箱固定在调节机构的底端,耙刀箱的中部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的中部安装有耙刀轴,耙刀轴的底端安装有耙刀,转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二传动带轮,耙刀箱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通过固定螺栓与机壳固定。
[0006]优选的,所述机壳底部对称开设有下螺栓孔,机壳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上螺栓孔。
[0007]优选的,所述机壳对应安装架位置处开设有通过槽。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带轮通过传动带与第一传动带轮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壳体、横梁、内腔、丝杆、手柄、轴承、导向柱、升降块、丝孔和导向孔,调节壳体对称固定在机壳内侧的两端,调节壳体的顶端固定有横梁,调节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内腔,内腔的中部安装有丝杆,丝杆的顶端安装有手柄,丝杆的两侧对
称固定有导向柱,丝杆和导向柱上设置有升降块,升降块对应丝杆位置处开设有丝孔,升降块对应导向柱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
[0010]优选的,所述丝杆通过轴承与调节壳体连接。
[0011]一种多用途动力耙刀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拖拉机的侧连接轴与侧连接块连接,拖拉机的的中升降轴与中连接块连接,同时拖拉机的输出轴与输入轴连接;2)输入轴带动齿轮箱工作,齿轮箱一端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输出轴转动,输出轴转动通过传动带带动第二传动带轮转动,第二传动带轮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其上的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与之啮合连接的两个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耙刀轴转动,耙刀轴转动带动耙刀转动,即可进行整地;3)当用于不同形状的耙刀使用时,将传动带取下,转动手柄,手柄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与升降块上开设的丝孔的配合下,使得升降块在丝杆上向上移动,升降块向上移动带动耙刀箱向上移动,即可将不使用的耙刀箱收起,使用不同形状耙刀的耙刀箱使用时,丝杆转动与升降块上开设的丝孔的配合下,使得升降块在丝杆上向下移动,升降块向下移动带动耙刀机构向下移动,即可将对应形状的耙刀的耙刀箱降下,安装好传动带,并通过固定螺栓对安装架进行固定,即可按上述传动方式进行整地,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便于根据整地需要选择不同形状的耙刀使用。
[001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将拖拉机的侧连接轴与侧连接块连接,拖拉机的的中升降轴与中连接块连接,同时拖拉机的输出轴与输入轴连接,输入轴带动齿轮箱工作,齿轮箱一端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输出轴转动,输出轴转动通过传动带带动第二传动带轮转动,第二传动带轮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其上的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与之啮合连接的两个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耙刀轴转动,耙刀轴转动带动耙刀转动,即可进行整地,当用于不同形状的耙刀使用时,将传动带取下,转动手柄,手柄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与升降块上开设的丝孔的配合下,使得升降块在丝杆上向上移动,升降块向上移动带动耙刀箱向上移动,即可将不使用的耙刀箱收起,使用不同形状耙刀的耙刀箱使用时,丝杆转动与升降块上开设的丝孔的配合下,使得升降块在丝杆上向下移动,升降块向下移动带动耙刀机构向下移动,即可将对应形状的耙刀的耙刀箱降下,并通过固定螺栓对安装架进行固定,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便于根据整地需要选择不同形状的耙刀使用,适用性强。
[0013]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对耕地进行整地,同时可根据整地需要选择不同形状的耙刀使用,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调节机构设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调节壳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耙刀箱俯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耙刀箱内部传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机壳;2、侧连接块;3、支柱;4、中连接块;5、齿轮箱;6、输入轴;7、调节机构;701、调节壳体;702、横梁;703、内腔;704、丝杆;705、手柄;706、轴承;707、导向柱;708、升降块;709、丝孔;710、导向孔;8、耙刀机构;801、耙刀箱;802、转轴;803、第一锥齿轮;804、第二锥齿轮;805、耙刀轴;806、耙刀;807、第二传动带轮;808、安装架;809、固定螺栓;810、下螺栓孔;811、上螺栓孔;812、通过槽;813、传动带;9、输出轴;10、第一传动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1

5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实施例一,由图1

5给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用途动力耙刀,包括外部设置的机壳1,机壳1前端的两侧对称设置侧连接块2,机壳1中部一侧固定的支柱3,支柱3顶端设置的中连接块4,机壳1顶端中部设置的齿轮箱5以及齿轮箱5前端中部设置的输入轴6,还包括调节机构7、耙刀机构8、输出轴9、第一传动带轮10、调节壳体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动力耙刀,包括外部设置的机壳(1),机壳(1)前端的两侧对称设置侧连接块(2),机壳(1)中部一侧固定的支柱(3),支柱(3)顶端设置的中连接块(4),机壳(1)顶端中部设置的齿轮箱(5)以及齿轮箱(5)前端中部设置的输入轴(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机构(7)、耙刀机构(8)、输出轴(9)和第一传动带轮(10),所述机壳(1)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调节机构(7),调节机构(7)的底端设置有耙刀机构(8),齿轮箱(5)一端的中部设置有输出轴(9),输出轴(9)的端部安装有第一传动带轮(10);所述耙刀机构(8)包括耙刀箱(801)、转轴(802)、第一锥齿轮(803)、第二锥齿轮(804)、耙刀轴(805)、耙刀(806)、第二传动带轮(807)、安装架(808)、固定螺栓(809)、下螺栓孔(810)、上螺栓孔(811)、通过槽(812)和传动带(813),耙刀箱(801)固定在调节机构(7)的底端,耙刀箱(801)的中部安装有转轴(802),转轴(802)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一锥齿轮(803),第一锥齿轮(803)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锥齿轮(804),第二锥齿轮(804)的中部安装有耙刀轴(805),耙刀轴(805)的底端安装有耙刀(806),转轴(80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传动带轮(807),耙刀箱(801)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架(808),安装架(808)通过固定螺栓(809)与机壳(1)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动力耙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底部对称开设有下螺栓孔(810),机壳(1)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上螺栓孔(8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动力耙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对应安装架(808)位置处开设有通过槽(8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动力耙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带轮(807)通过传动带(813)与第一传动带轮(1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动力耙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调节壳体(701)、横梁(702)、内腔(703)、丝杆(704)、手柄(705)、轴承(706)、导向柱(707)、升降块(708)、丝孔(709)和导向孔(710),调节壳体(701)对称固定在机壳(1)内侧的两端,调节壳体(7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冷雨泉刘向东周爱鹏陈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川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