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75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致发光器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同时还涉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采用双主体材料和特定的掺杂剂材料,共同作为发光层材料使用,特定主体材料和特定掺杂材料的组合可获得合适的能级匹配,使发光层中载流子的浓度更加平衡,从而提高了有机发光器件的综合性能。高了有机发光器件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发光器件
,具体公开了一种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同时还涉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致发光(OLED)是指有机材料在电流或电场的激发作用下的电致发光现象,根据此原理制成的器件称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现在通用的场发射显示(FED)、液晶显示(LCD)、等离子体显示(PDP)等平板显示技术相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以下特点:材料采用有机物/高分子,因而选择范围宽,可实现从红光到蓝光的任何颜色的显示;驱动电压低,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高,可制成柔性显示器件;响应速度快,发光视角宽;器件超薄,体积小、重量轻;更为重要的是,有机发光材料以其固有的多样性为材料选择提供了宽广的范围,通过对有机分子结构的设计、组装和剪裁,能够满足多方面不同的需要和易于实现大面积显示。
[0003]一般而言,在阴、阳电极之间插入一层或多层超薄的有机半导体薄膜就形成了典型的OLED器件结构。目前,大多数小分子器件结构均采用多层薄膜结构,每一层都具有特殊的功能。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有机薄膜分为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其对应的有机材料分别为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阻挡材料、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空穴阻挡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和电子注入材料。在高透光性的ITO阳极和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阴极间施加电场时,空穴会从功函数较高的阳极、电子则从功函数较低的阴极分别注入到相邻的有机材料中,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在外加电场的驱动下迁移,最终在发光层相遇并复合形成激子。接下来,激子在有机层中扩散并经历辐射过程发光。
[0004]众所周知,磷光OLED器件的发光层是由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组成,由主体发光材料将能量传递给客体发光材料,由客体发光材料调控颜色而发光。因此,商业上期望得到更高的效率、更饱和的发光光谱和更长的使用寿命等特性的磷光器件,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级要高于掺杂材料;2、主体材料发射光谱与掺杂材料的吸收光谱需要有较好重叠;3、良好的热稳定性;4、主体材料HOMO/LUMO需能包含掺杂材料的HOMO/LUMO能级,并且与相邻的功能层材料的能级相匹配;5、主体材料有较高载流子迁移率和较好的载流子平衡性。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匹配组合,对于获得高性能的OLED磷光器件至关重要。
[0005]现有磷光OLED器件普遍存在寿命短且发光效率不佳等短板。本专利技术拟在通过对发光层材料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采用双主体材料和特定的掺
杂剂材料,共同作为发光层材料使用,特定主体材料和特定掺杂材料的组合可获得合适的能级匹配,使发光层中载流子的浓度更加平衡,从而提高了有机发光器件的综合性能。
[0007]具体而言,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包括: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所述主体材料包括第一主体化合物和第二主体化合物;
[0008]所述第一主体化合物、第二主体化合物和所述掺杂材料分别具有通式(I)、通式(II)和通式(III)所示的结构:
[0009][0010]其中:
[0011]通式(I)中,M选自单键、亚苯基、亚联苯基;Y1和Y2分别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20
芳基;Ar1和Ar2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2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30
杂环基;R
P1
、R
P2
、R
P3
、R
P4
、R
P5
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氘、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10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2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30
杂环基;
[0012]通式(ⅠI)中,X为O或S;Z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10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r为整数0或1;L1和L2分别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20
芳基;R
N1
、R
N2
、R
N3
、R
N4
、R
N5
、R
N6
、R
N7
、R
N8
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10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20
芳基;
[0013]通式(ⅠII)中,Y为O、S或Se;T选自N和CR;m为整数0、1、2、3或4;q为整数1或2;R、R
C1
、R
C2
、R
C3
、R
C4
、R
C5
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20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20
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20
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20
氘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30
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20
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30
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3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30
氘代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30
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20
烷硅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20
芳基烷硅基;或者,R
C1
、R
C2
、R
C3
、R
C4
、R
C5
中相邻的取代基能任选地连接成环;
[0014]通式(I)、通式(II)和通式(III)中,可取代的基团上具有取代基时,取代基至少为一个,且取代基选自氘、卤素、氰基、C1~C
30
的链状烷基、C3~C
20
的环烷基、C3~C
20
的杂环烷
基、C1~C
30
的烷硅基、C6~C
60
的芳基、C3~C
60
的杂芳基。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表示所述第一主体化合物的通式(I)中,M选自单键、亚苯基、亚联苯基,进一步优选为单键;Y1和Y2分别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所述主体材料包括第一主体化合物和第二主体化合物;所述第一主体化合物、第二主体化合物和所述掺杂材料分别具有通式(I)、通式(II)和通式(III)所示的结构:其中:通式(I)中,M选自单键、亚苯基、亚联苯基;Y1和Y2分别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20
芳基;Ar1和Ar2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2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30
杂环基;R
P1
、R
P2
、R
P3
、R
P4
、R
P5
分别独立地选自H、氘、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10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2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30
杂环基;通式(ⅠI)中,X为O或S;Z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10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r为整数0或1;L1和L2分别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20
芳基;R
N1
、R
N2
、R
N3
、R
N4
、R
N5
、R
N6
、R
N7
、R
N8
分别独立地选自H、氘、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10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20
芳基;通式(ⅠII)中,Y为O、S或Se;T选自N和CR;m为整数0、1、2、3或4;q为整数1或2;R、R
C1
、R
C2
、R
C3
、R
C4
、R
C5
分别独立地选自H、氘、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20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20
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20
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20
氘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30
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20
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30
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3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30
氘代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30
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20
烷硅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20
芳基烷硅基;或者,R
C1
、R
C2
、R
C3
、R
C4
、R
C5
中相邻的取代基能任选地连接成环;通式(I)、通式(II)和通式(III)中,可取代的基团上具有取代基时,取代基至少为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洁曹占广段陆萌呼建军石志亮杭德余班全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云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