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CM马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7949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VCM马达结构,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底部且与壳体形成腔室的底座、底部设于壳体内的载体、设于载体内的镜头、设于载体外周的线圈、设于壳体内且与线圈相对设置的多个磁铁以及设于壳体内且悬挂支撑载体的上弹簧片和下弹簧片,所述载体周向设有多个固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限位柱,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载体可沿所述限位柱上下来回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载体周向设置多个固设于壳体内的限位柱,且在线圈通电时可使载体沿限位柱上下来回移动,这样既可保证线圈未通电时镜头及载体在壳体内不会发生晃动,提高摄像头寿命,又可保证线圈通电时镜头及载体可沿光轴方向稳定地来回移动。地来回移动。地来回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CM马达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VCM马达
,具体是涉及一种VCM马达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满足摄像头的拍摄需求,现有摄像头基本上都具备自动对焦功能。而在摄像头内设置马达就成为了趋势。现有一种VCM马达,其一般由镜头、镜头载体、上弹簧、下弹簧、外壳及底座组成,且在载体与外壳之间设有线圈和磁铁,这样当线圈通电时即可带动载体及镜头沿光轴方向来回运动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
[0003]然而,现有VCM马达依然存在以下诸多隐患:1、镜头载体与外壳之间仅由上弹簧和下弹簧悬挂支撑,导致线圈未通电时存在镜头载体在外壳内晃动的现象以及线圈通电时存在镜头载体偏离光轴方向来回运动的现象;2、外壳内镜头载体的运动空间受限,导致镜头载体的行程较小、摄像头的远景拍摄距离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CM马达结构,以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VCM马达结构,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底部且与壳体形成腔室的底座、底部设于壳体内的载体、设于载体内的镜头、设于载体外周的线圈、设于壳体内且与线圈相对设置的多个磁铁以及设于壳体内且悬挂支撑载体的上弹簧片和下弹簧片,所述载体周向设有多个固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限位柱,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载体可沿所述限位柱上下来回移动。
[0006]更进一步,所述载体包括支撑部、滑移适配部和线圈安装部,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壳体上方且抵靠于所述壳体的顶端,所述滑移适配部和线圈安装部设于所述壳体内。r/>[0007]更进一步,所述滑移适配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线圈安装部及支撑部的外径。
[0008]更进一步,所述线圈固设于所述线圈安装部上,多个所述限位柱贯穿所述线圈安装部且设于所述线圈的内侧。
[0009]更进一步,所述线圈安装部的顶端面与所述壳体内的顶端面之间的距离H=2mm~3mm。
[0010]更进一步,所述壳体内的底部设有限位柱安装面和磁铁安装面,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滑移适配部相匹配的滑移适配孔。
[0011]更进一步,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芯片避让槽。
[0012]更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底座避让孔,所述底座设于所述底座避让孔内,所述壳体和底座均固设于线路板上。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载体周向设置多个固设于壳体内的限位柱,且在线圈通电时可使载体沿限位柱上下来回移动,这样既可保证线圈未通电时镜头及载体在壳体内不会发生晃动,提高摄像头寿命,又可保证线圈通电时镜头及载体可沿光轴方向稳定地上下来回移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VCM马达结构的爆炸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VCM马达结构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VCM马达结构中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VCM马达结构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说明:1

镜头,2

载体,21

支撑部,22

滑移适配部,23

线圈安装部,3

壳体,301

滑移适配孔,302

支撑面,303

磁铁安装面,304

限位柱安装面,305

底座避让孔,4

磁铁,5

上弹簧片,6

线圈,7

下弹簧片,8

底座,801

芯片避让槽,9

芯片,10

限位柱,11

线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如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出一种VCM马达结构,该VCM马达结构包括镜头1、载体2、壳体3、多个磁铁4、上弹簧片5、线圈6、下弹簧片7、底座8、芯片9、多个限位柱10以及线路板11。
[0023]其中,在线路板11上固定安装有芯片9、底座8和壳体3。具体的,在底座8的底部设有芯片避让槽801,在该芯片避让槽801内容置有芯片9,即芯片9封闭在底座8与线路板11之间。本实施例通过将底座8和壳体3均固定安装在线路板11上,可增强马达结构与线路板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通过在底座8的底部设置芯片避让槽801,可适用于多种型号的芯片9,提高了马达结构的通用性。
[0024]在壳体3内的底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底座避让孔305、限位柱安装面304和磁铁安装面303。其中,底座避让孔305与底座8相适配,以用于容置底座8并与壳体3形成腔室;在限位柱安装面304上周向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限位柱10的安装孔(图中未示意出),以将限位柱10固定安装在壳体3内;磁铁安装面303与限位柱安装面304之间形成台阶面且高于限位柱安装面304,在磁铁安装面303上可安装多个磁铁4。再有,在壳体3的顶部设置有滑移适配孔301,壳体3的顶端面设置为支撑面302。
[0025]在壳体3上同轴地安装有可上下来回移动的载体2,在该载体2内同轴地固定安装
有镜头1。具体的,载体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支撑部21、滑移适配部22和线圈安装部23,且滑移适配部22的外径小于线圈安装部23及支撑部21的外径,即滑移适配部22相对于线圈安装部23及支撑部21呈凹陷状;同时,支撑部21设置在壳体3的上方且支撑部21的底端面可抵靠在壳体3的支撑面302上,这样在线圈6未通电时可使载体2及镜头1通过支撑部21稳定地支撑在壳体3上,以避免载体2及镜头1在壳体3内发生晃动,特别是当镜头1的重量较大时,可通过载体2的支撑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CM马达结构,包括壳体(3)、设于壳体(3)底部且与壳体(3)形成腔室的底座(8)、底部设于壳体(3)内的载体(2)、设于载体(2)内的镜头(1)、设于载体(2)外周的线圈(6)、设于壳体(3)内且与线圈(6)相对设置的多个磁铁(4)以及设于壳体(3)内且悬挂支撑载体(2)的上弹簧片(5)和下弹簧片(7),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2)周向设有多个固设于所述壳体(3)内的限位柱(10),所述线圈(6)通电时所述载体(2)可沿所述限位柱(10)上下来回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CM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2)包括支撑部(21)、滑移适配部(22)和线圈安装部(23),所述支撑部(21)设于所述壳体(3)上方且抵靠于所述壳体(3)的顶端,所述滑移适配部(22)和线圈安装部(23)设于所述壳体(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CM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适配部(22)的外径小于所述线圈安装部(23)及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礼宗龚海鑫程红云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