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多功能隔磁片的音圈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306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多功能隔磁片的音圈马达,包括外壳、镜头载体、将镜头载体悬挂在外壳之内的上簧片、围绕镜头载体设置的若干个磁铁,包括隔磁片,所述隔磁片设在所述磁铁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隔磁片包括隔磁部、位于隔磁部两端的抗扭部、位于抗扭部顶面的簧片固定部;所述隔磁部用于将所述磁铁朝向所述外壳侧壁的外侧面包覆起来;所述抗扭部与所述外壳侧壁抵接;所述上簧片的顶面对准所述外壳的内顶壁,所述簧片固定部与所述上簧片的底面发生抵接并将所述上簧片往所述外壳压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隔磁片的设立位置及其特殊形状,对位于隔磁片三个周边的磁铁组、外壳、上簧片均施加作用,起到马达隔磁、载体抗扭、上簧片压制的作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多功能隔磁片的音圈马达


[0001]本技术涉及音圈马达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带多功能隔磁片的音圈马达。

技术介绍

[0002]音圈马达,又被称为VCM马达(Voice Coil Motor),音圈马达的关键部件为外壳、上簧片、镜头载体、盘绕镜头载体的线圈、下簧片以及底座,外壳和底座是不动的部件,磁铁环绕安装在外壳四周固定。线圈缠绕在载体的外圈,和载体合为一体。载体由上下簧片悬挂于在外壳的内腔内磁场空间中,当线圈通电时,在安培力的作用下,载体将可以上下运动,带动镜头实现对焦动作。
[0003]因为镜头是通过螺纹连接到载体上的,行业内要求载体在光孔圆周方向要有一定的定性抗扭力。所以VCM马达要设计必要的抗扭结构。目前VCM马达的抗扭结构如图1所示,外壳通常是金属结构,在外壳D设计4个倒挂勾勾状的止动柱A,载体G配合设计4个凹槽位 B,由于止动柱A和凹槽位B间隙非常小,当载体沿光孔扭转时,就可以有效止动,防止损坏马达内部其他结构。但是外壳D采用模具裁切成型的金属钣金,因此4个止动柱A的棱边难免比较锋利或者有毛刺,而载体G是模具热成型的塑胶材料,两者止动时接触面很容易刮破产生碎屑尘埃,导致光学污染。另外,单从零件结构考虑,外壳设计4个止动柱A会使得模具制作比较复杂,生产难度大,成本高,载体G设计4个凹槽位B也大大牺牲载体的空间,压缩了其它必要的结构特征,不利于性能和可靠性。
[0004]除此之外,磁铁组直接面向外壳,磁铁组的磁场会穿透过塑胶和外壳并延伸到马达之外,这样就产生了对外的磁干扰风险。如今终端的摄像头组件通常是几个摄像头相邻组合在一起,这意味着是几个对焦马达也挨着很近,如果其中一颗马达的磁干扰过大,必然会影响到旁边马达的正常工作,因为每个马达动力软件都是电磁推力作用,当然磁干扰也有可能影响到其他的电子元件。
[0005]再说,如图2所示,在目前的马达结构中,上弹簧C是先安装在外壳D内,上弹簧C的固定部H承靠在外壳D的内凸台上,然后安装磁铁F把上弹簧固定部H压紧在外壳D的内凸台上。但是限于空间和电磁性能问题,磁铁F的长度不能加长完全覆盖住上弹簧固定部H,所以在剧烈的运动和冲击时,上弹簧的出弦位置E还会有松动的风险。
[0006]总体而言,根据目前的磁铁组安装形式,马达结构存在抗扭效果欠佳、磁场漏磁、上弹簧压制不良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首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带多功能隔磁片的音圈马达,通过在磁铁组到外壳之间设置隔磁片,根据隔磁片的特殊结构,改善马达结构的抗扭、漏磁、上簧片松动现象。
[0008]本技术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9]一种带多功能隔磁片的音圈马达,包括外壳、镜头载体、将镜头载体悬挂在外壳之内的上簧片、围绕镜头载体设置的若干个磁铁,包括隔磁片,所述隔磁片设在所述磁铁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隔磁片包括隔磁部、位于隔磁部两端的抗扭部、位于抗扭部顶面的簧片固定部;所述隔磁部用于将所述磁铁朝向所述外壳侧壁的外侧面包覆起来;所述抗扭部与所述外壳侧壁抵接;所述上簧片的顶面对准所述外壳的内顶壁,所述簧片固定部与所述上簧片的底面发生抵接并将所述上簧片往所述外壳压紧。
[0010]优选地,所述隔磁片为板状结构,所述隔磁片的中部平直设置并形成所述隔磁部,所述隔磁部的形状尺寸与所述磁铁的外侧面相对应;所述隔磁片的两端折弯设置并形成所述抗扭部,所述抗扭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外壳侧壁抵接;所述抗扭部的顶面形成所述簧片固定部,所述簧片固定部与所述上簧片进行抵接。
[0011]优选地,所述抗扭部的顶面进行部分加高,所述抗扭部顶面的加高部位为所述簧片固定部,所述簧片固定部顶面的形状位置与所述上簧片的安装部位相对应。
[0012]优选地,所述外壳内顶壁的四个边角设有安装凸台,所述上簧片的安装部位与所述安装凸台一一对应,所述簧片固定部的顶面将所述上簧片压向所述安装凸台。
[0013]优选地,所述音圈马达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下端部进行卡合以形成腔室,所述隔磁部的底面与所述底座进行抵接。
[0014]优选地,所述隔磁部的表面不小于所述磁铁的外侧面。
[0015]优选地,所述隔磁部的顶部设有凸沿,所述凸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磁铁的长度,所述凸沿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磁铁的宽度,所述凸沿用于遮挡所述磁铁的顶面,所述磁铁的顶面朝向所述外壳的内顶壁。
[0016]优选地,所述隔磁片采用钢材制成。
[0017]优选地,所述外壳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0018]优选地,所述镜头载体的每个周侧面都设有磁铁,每个所述磁铁的外侧面都对应设有所述隔磁片。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通过在磁铁和外壳之间设置隔磁片,隔磁片经过折弯设置,从而在中部形成平直的隔磁部、在两端部形成卷折的抗扭部、在两端部的顶面形成高起的簧片固定部。
[0021]在安装状态下,所述隔磁部用于包覆磁铁的外侧面和顶面,以此隔绝磁铁的磁场往外往上散射,能够克服马达对外的磁干扰风险;所述抗扭部的外周面与外壳侧壁抵接,当载体沿光孔扭转时,就可以有效止动,并且抗扭部与外壳是面面接触,两者材质相近,能够减少刮擦所产生的碎屑污染,有利于保护马达内部其他结构;所述簧片固定部与上簧片抵接,根据隔磁片自身尺寸的设计和马达的安装结构,安装状态下,簧片固定部能够顺势将上簧片压向外壳内顶壁,克服了弹簧松动的风险。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利用隔磁片的设立位置及其特殊形状,对位于隔磁片三个周边的磁铁组、外壳、上簧片均施加作用,起到马达隔磁、载体抗扭、上簧片压制的作用,当中构思巧妙、结构新颖、科学合理,在简化马达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对相关构件的安装情况进行了有效改进,十分值得在音圈马达这类精密光学部件领域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现有技术的止动柱和凹槽位的安装示意图;
[0025]图2为现有技术的音圈马达的装配示意图;
[0026]图3为本实施例的拆解示意图;
[0027]图4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
[0028]图5为本实施例的隔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实施例的隔磁片与磁铁的装配示意图;
[0030]图7为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0031]图8为本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32]图中,A

止动柱;B

凹槽位;C

上弹簧;D

外壳;E

上簧片出弦位置;F

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多功能隔磁片的音圈马达,包括外壳、镜头载体、将镜头载体悬挂在外壳之内的上簧片、围绕镜头载体设置的若干个磁铁,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磁片,所述隔磁片设在所述磁铁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隔磁片包括隔磁部、位于隔磁部两端的抗扭部、位于抗扭部顶面的簧片固定部;所述隔磁部用于将所述磁铁朝向所述外壳侧壁的外侧面包覆起来;所述抗扭部与所述外壳侧壁抵接;所述上簧片的顶面对准所述外壳的内顶壁,所述簧片固定部与所述上簧片的底面发生抵接并将所述上簧片往所述外壳压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多功能隔磁片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片为板状结构,所述隔磁片的中部平直设置并形成所述隔磁部,所述隔磁部的形状尺寸与所述磁铁的外侧面相对应;所述隔磁片的两端折弯设置并形成所述抗扭部,所述抗扭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外壳侧壁抵接;所述抗扭部的顶面形成所述簧片固定部,所述簧片固定部与所述上簧片进行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多功能隔磁片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扭部的顶面进行部分加高,所述抗扭部顶面的加高部位为所述簧片固定部,所述簧片固定部顶面的形状位置与所述上簧片的安装部位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华潘涛张需要卓英吉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友华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