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支架冲压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705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支架冲压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底板体,所述模具底板体的上端贴合有底模体且与模具底板体上端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模具底板体的底壁固定有支撑底座,且底模体的侧壁固定有矩形分布的连接立柱体,所述连接立柱体的顶端固定有与底模体保持平行的顶座体,所述顶座体的中心部固定有驱动泵体,所述驱动泵体的输出端贯穿于所述顶座体的内部并向所述顶座体的下方延伸,所述功能顶仓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机构。本实用为了提高整个模具的冲压过程中的稳定,待冲压板体的两侧设置了两组可调节间距大小的侧卡辊,方便待冲压板体移动的同时,为待冲压板体的两侧位置进行的限制,从而提高了冲压位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冲压位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冲压位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支架冲压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支架冲压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加工成零件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0003]目前,常见的冲压模具在面对较长的待冲压板材时,一般需要人工推动板材移动或者利用机械手臂进行推动的操作,人工推动的方式过于劳累,而机械手臂采用的结构较为复杂,增加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且由于板体较长,长期移动易产生部分偏差,从而造成后续的冲压质量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支架冲压成型模具,能解决人工推动的方式过于劳累,而机械手臂采用的结构较为复杂,增加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且由于板体较长,长期移动易产生部分偏差,从而造成后续的冲压质量变差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支架冲压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底板体,所述模具底板体的上端贴合有底模体且与模具底板体上端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模具底板体的底壁固定有支撑底座,且底模体的侧壁固定有矩形分布的连接立柱体,所述连接立柱体的顶端固定有与底模体保持平行的顶座体,所述顶座体的中心部固定有驱动泵体,所述驱动泵体的输出端贯穿于所述顶座体的内部并向所述顶座体的下方延伸,所述驱动泵体的输出端顶部固定有模具顶板体,所述模具顶板体的底部贴合有顶模体,且顶模体与模具顶板体的底部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模具顶板体和模具底板体的表面均开设有用于限制顶模体和底模体移动的螺栓孔,所述支撑底座的表面且位于模具底板体的一侧固定有用于驱动模具移动的自调节驱动机构,所述支撑底座的侧壁固定有功能底座,且功能底座的顶部套接连接有功能顶仓,所述功能顶仓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机构。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调节驱动机构包括自调节主仓、自调节顶仓、调节弹簧体、伺服电机和驱动横辊体,所述自调节主仓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支撑底座的上端,所述调节弹簧体固定于所述自调节主仓的上端内壁,所述自调节顶仓的侧壁滑动连接于所述自调节主仓的内壁且自调节顶仓的底壁与所述调节弹簧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底座固定于所述自调节顶仓的顶端,所述驱动横辊体安装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且与所述自调节顶仓呈垂直分布。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横辊体采用筒状结构且表面环形分布若干组橡胶凸起,所述自调节顶仓和自调节主仓均关于所述驱动横辊体的中心点左右对称分布,所述驱动横辊体的另一端与另一组所述自调节顶仓的顶端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侧拉板、拉板驱动轴、侧
卡辊和顶卡板,所述功能顶仓的侧壁纵向间距开设两组方槽,且侧拉板滑动连接于方槽内,所述拉板驱动轴安装于所述功能顶仓的中心部且位于两组侧拉板之间,所述侧卡辊安装于所述侧拉板远离功能顶仓处的上端部,所述侧卡辊的顶部开设插孔,所述顶卡板通过螺纹连接于插孔顶部。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卡辊与侧拉板的上端转动连接,且侧卡辊滚筒状对称分布于两组所述功能顶仓的两侧,所述顶卡板与侧卡辊的顶端插孔螺纹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组所述侧拉板的相对面均设置有与拉板驱动轴表面啮合连接的卡槽,所述拉板驱动轴的一端贯穿于所述功能顶仓的表面并向外部延伸,所述拉板驱动轴的内部采用中空螺纹状。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整体采用上下对称设计,上下分布的顶模体和底模体均采用滑动可拆卸的更换方便,便于对模具的更换,在支撑底座的顶端且位于底模体的一侧处设置了用于对待冲压板体支撑的自调节驱动机构,可以驱动待冲压板体移动的同时,可通过配置的多组调节弹簧体进行缓冲,使待冲压板体在冲压过程中保持与底模体和顶模体处于较为贴合的状态,且为了提高整个模具的冲压过程中的稳定,待冲压板体的两侧设置了两组可调节间距大小的侧卡辊,方便待冲压板体移动的同时,为待冲压板体的两侧位置进行的限制,从而提高了冲压位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侧拉板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自调节主仓处内部图;
[0017]图5为本技术A处局部放大图;
[0018]其中:1、模具底板体;2、底模体;3、支撑底座;4、连接立柱体;5、顶座体;6、驱动泵体;7、模具顶板体;8、顶模体;9、自调节主仓;10、自调节顶仓;11、调节弹簧体;12、伺服电机;13、驱动横辊体;14、功能底座;15、功能顶仓;16、侧拉板;17、拉板驱动轴;18、侧卡辊;19、顶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0]实施例
[0021]请参照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支架冲压成型模具,包括板状结构的
模具底板体1,模具底板体1的上端贴合有底模体2且与模具底板体1上端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通过滑动连接可使底模体2在模具底板体1的上端滑动移动,滑动移动方便对底模体2的更换,这样即可轻易将模具进行更换,模具底板体1的底壁固定有支撑底座3,且底模体2的侧壁固定有矩形分布的连接立柱体4,连接立柱体4的顶端固定有与底模体2保持平行的顶座体5,顶座体5与支撑底座3通过矩形分布的连接立柱体4进行加固,使整个模具采用上下分布式设计,顶座体5的中心部固定有驱动泵体6,驱动泵体6的输出端贯穿于顶座体5的内部并向顶座体5的下方延伸,驱动泵体6的输出端顶部固定有板状结构模具顶板体7,模具顶板体7的底部贴合有与底模体2处于同一竖直方形上且同于进行冲压成型的顶模体8,且顶模体8与模具顶板体7的底部滑槽滑动连接,模具顶板体7和模具底板体1的表面均开设有用于限制顶模体8和底模体2移动的螺栓孔,顶模体8与模具顶板体7同样采用滑动的安装方式,顶模体8和底模体2均可通过螺栓进行位置的加固,更换难度较低,支撑底座3的表面且位于模具底板体1的一侧固定有用于驱动模具移动的自调节驱动机构,自调节驱动机构包括自调节主仓9、自调节顶仓10、调节弹簧体11、伺服电机12和驱动横辊体13,自调节主仓9的底部固定于支撑底座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支架冲压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底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底板体(1)的上端贴合有底模体(2)且与模具底板体(1)上端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模具底板体(1)的底壁固定有支撑底座(3),且底模体(2)的侧壁固定有矩形分布的连接立柱体(4),所述连接立柱体(4)的顶端固定有与底模体(2)保持平行的顶座体(5),所述顶座体(5)的中心部固定有驱动泵体(6),所述驱动泵体(6)的输出端贯穿于所述顶座体(5)的内部并向所述顶座体(5)的下方延伸,所述驱动泵体(6)的输出端顶部固定有模具顶板体(7),所述模具顶板体(7)的底部贴合有顶模体(8),且顶模体(8)与模具顶板体(7)的底部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模具顶板体(7)和模具底板体(1)的表面均开设有用于限制顶模体(8)和底模体(2)移动的螺栓孔,所述支撑底座(3)的表面且位于模具底板体(1)的一侧固定有用于驱动模具移动的自调节驱动机构,所述支撑底座(3)的侧壁固定有功能底座(14),且功能底座(14)的顶部套接连接有功能顶仓(15),所述功能顶仓(15)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支架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调节驱动机构包括自调节主仓(9)、自调节顶仓(10)、调节弹簧体(11)、伺服电机(12)和驱动横辊体(13),所述自调节主仓(9)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支撑底座(3)的上端,所述调节弹簧体(11)固定于所述自调节主仓(9)的上端内壁,所述自调节顶仓(10)的侧壁滑动连接于所述自调节主仓(9)的内壁且自调节顶仓(10)的底壁与所述调节弹簧体(1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绍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宝旺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