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窑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65207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窑炉装置。上述的新型窑炉装置包括装料载具、窑炉主体、第一输送通道以及第二输送通道;窑炉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置换室、第一窑炉主体组件、第二窑炉主体组件及换向机构;置换室形成有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输入通道位于输出通道的上方;第一窑炉主体组件形成有第一温腔;上述的新型窑炉装置,升温输送通道及冷却输送通道均设于第一温腔内,且升温输送通道位于冷却输送通道的上方,第一恒温输送通道及第二恒温输送通道均设于第二温腔内,且第一恒温输送通道位于第二恒温输送通道的上方,加上在第一恒温输送通道输出的装料载具通过换向机构换向输送于第二恒温输送通道,大大降低了新型窑炉装置的占地面积。积。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窑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粉体烧结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窑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将有限的能源进行多次使用,是当今社会所有人的共责。高温烧结窑炉一直是工业上的耗能大户,比如陶瓷领域高温烧结窑炉、锂电电极领域的高温气氛烧结窑炉主体等。
[0003]然而,传统的高温烧结炉在满足烧结需求前提下存在能耗较高的问题,使高温烧结炉的节能效果较差;此外,高温烧结炉还存在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高温烧结炉在满足烧结需求前提下存在能耗较高且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窑炉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新型窑炉装置,包括:
[0007]装料载具;
[0008]窑炉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置换室、第一窑炉主体组件、第二窑炉主体组件及换向机构;所述置换室形成有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所述输入通道位于所述输出通道的上方;所述第一窑炉主体组件形成有第一温腔,所述第二窑炉主体组件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温腔连通的第二温腔;
[0009]第一输送通道,包括升温输送通道及第一恒温输送通道,所述升温输送通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输入通道及所述第一恒温输送通道;
[0010]第二输送通道,包括冷却输送通道及第二恒温输送通道,所述冷却输送通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恒温输送通道及所述输出通道;
[0011]所述升温输送通道及所述冷却输送通道均设于所述第一温腔内,且所述升温输送通道位于所述冷却输送通道的上方;
[0012]所述第一恒温输送通道及所述第二恒温输送通道均设于所述第二温腔内,且所述第一恒温输送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恒温输送通道的上方;所述换向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恒温输送通道的装料载具换向输送于所述第二恒温输送通道,使所述装料载具依次通过所述输入通道、所述升温输送通道、所述第一恒温输送通道、所述第二恒温输送通道、所述冷却输送通道及所述输出通道。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温输送通道呈预设角度倾斜设置;及/或,
[0014]所述第一恒温输送通道呈预设角度倾斜设置。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角度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5
°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温输送通道与所述第一恒温输送通道呈线性排列设置;及/或,
[0017]所述第二恒温输送通道与所述冷却输送通道呈线性排列设置。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的上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加热棒组件,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的下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加热棒组件;
[0019]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的上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加热棒组件,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的下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四加热棒组件。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腔包括多个第一温腔单元,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温腔单元之间设有一个第一隔断墙,所述第一隔断墙开设有第一过孔,所述升温输送通道及所述第一恒温输送通道均穿设于所述第一隔断墙的第一过孔,且所述升温输送通道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一温腔单元,所述冷却输送通道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一温腔单元;
[0021]所述第二温腔包括多个第二温腔单元,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温腔单元之间设有一个第二隔断墙;所述第二隔断墙开设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恒温输送通道及所述冷却输送通道均穿设于所述第二隔断墙的第二过孔,且所述第二恒温输送通道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二温腔单元,所述第一恒温输送通道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二温腔单元。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型窑炉装置还包括测温传感器组件,所述测温传感器组件包括上位传感器组件、中位传感器组件及下位传感器组件;所述上位传感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的上方,所述上位传感器组件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加热棒组件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中位传感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之间,所述中位传感器组件分别与每一所述第二加热棒组件的控制端及每一所述第三加热棒组件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下位传感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的下方,所述下位传感器组件分别与多个所述第四加热棒组件的控制端电连接。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向机构包括变向台、转向传输辊组及推动组件;
[0024]所述变向台形成有变向活动腔体,所述变向活动腔体与所述第二温腔连通;
[0025]所述转向传输辊组位于所述变向活动腔体内并与所述变向台转动连接,所述转向传输辊组用于在相对于所述变向台转动至第一角度时连通于所述第一恒温输送通道的输出端,并在相对于所述变向台转动至第二角度时连通于所述第二恒温输送通道的输入端;
[0026]所述推动组件用于在所述转向传输辊组相对于所述变向台转动至所述第二角度时推动所述装料载具滑动至所述第二恒温输送通道的输入端。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传输辊组包括转向中心轴、转动传输辊体带及转向驱动件,所述转动传输辊体带位于所述变向活动腔体内,所述转动传输辊体带的一端与所述转向中心轴连接,所述转向中心轴位于所述变向活动腔体内并与所述变向台转动连接,所述转向驱动件设于所述变向台,且所述转向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向中心轴连接,所述转向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向中心轴转动,使所述转动传输辊体带相对于述变向台转动至所述第一角度或所述第二角度。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驱动件为外转向电机;及/或,
[0029]所述转动传输辊体带包括安装板及多个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传动辊体,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形成有固定孔,所述转向中心轴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内并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多个所述传动辊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及/或,
[0030]所述换向机构还包括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设于所述变向活动腔体的内壁,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转动传输辊体带的距离,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转向驱
动件的控制端电连接;及/或,
[0031]所述转动传输辊体带的上下侧均设有保温加热辊;及/或,
[0032]所述第一窑炉主体组件和/或所述第二窑炉主体组件形成有进气口,所述第一窑炉主体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一温腔连通的排气通道。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34]1、上述的新型窑炉装置,装料载具依次通过输入通道、升温输送通道、第一恒温输送通道、第二恒温输送通道、冷却输送通道及输出通道完成烧结过程,由于升温输送通道及冷却输送通道均设于第一温腔内,且升温输送通道位于冷却输送通道的上方,第一恒温输送通道及第二恒温输送通道均设于第二温腔内,且第一恒温输送通道位于第二恒温输送通道的上方,在升温输送通道与冷却输送通道之间、第一恒温输送通道与第二恒温输送通道之间均采用上下排布设置的方式,且中间均未设置隔离层结构,如此使冷却输送通道的降温余热作用于升温输送通道的四周,以用于升温输送通道的升温,上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窑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料载具;窑炉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置换室、第一窑炉主体组件、第二窑炉主体组件及换向机构;所述置换室形成有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所述输入通道位于所述输出通道的上方;所述第一窑炉主体组件形成有第一温腔,所述第二窑炉主体组件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温腔连通的第二温腔;第一输送通道,包括升温输送通道及第一恒温输送通道,所述升温输送通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输入通道及所述第一恒温输送通道;第二输送通道,包括冷却输送通道及第二恒温输送通道,所述冷却输送通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恒温输送通道及所述输出通道;所述升温输送通道及所述冷却输送通道均设于所述第一温腔内,且所述升温输送通道位于所述冷却输送通道的上方;所述第一恒温输送通道及所述第二恒温输送通道均设于所述第二温腔内,且所述第一恒温输送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恒温输送通道的上方;所述换向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恒温输送通道的装料载具换向输送于所述第二恒温输送通道,使所述装料载具依次通过所述输入通道、所述升温输送通道、所述第一恒温输送通道、所述第二恒温输送通道、所述冷却输送通道及所述输出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窑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输送通道呈预设角度倾斜设置;及/或,所述第一恒温输送通道呈预设角度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窑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窑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输送通道与所述第一恒温输送通道呈线性排列设置;及/或,所述第二恒温输送通道与所述冷却输送通道呈线性排列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窑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的上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加热棒组件,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的下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加热棒组件;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的上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加热棒组件,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的下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四加热棒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窑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腔包括多个第一温腔单元,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温腔单元之间设有一个第一隔断墙,所述第一隔断墙开设有第一过孔,所述升温输送通道及所述第一恒温输送通道均穿设于所述第一隔断墙的第一过孔,且所述升温输送通道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一温腔单元,所述冷却输送通道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一温腔单元;所述第二温腔包括多个第二温腔单元,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温腔单元之间设有一个第二隔断墙;所述第二隔断墙开设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恒温输送通道及所述冷却输送通道均穿设于所述第二隔断墙的第二过孔,且所述第二恒温输送通道分别位于多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帅军阮丁山李长东李凤光刘伟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