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614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辊压机构,其特征在于,辊压机构包括:主动辊;压辊组件,压辊组件包括工作辊,工作辊与主动辊之间形成辊压间隙,工作辊包括辊轴、辊压部及缓冲件,辊压部包括第一非覆层区凸起、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及第三非覆层区凸起,第一非覆层区凸起、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及第三非覆层区凸起间隔设置于辊轴上,缓冲件为至少四个,至少四个缓冲件分别套设于第一非覆层区凸起、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和第三非覆层区凸起的至少一侧。上述辊压机构,辊压部能够与极片的各留白区位置对应并对其进行辊压,通过缓冲件能够覆盖极片的削薄区和陶瓷层区并对其进行辊压,经过一次辊压可使极片的非涂覆区都得到辊压,减少了工序、提高了辊压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压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极片生产
,特别是涉及辊压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应用广泛,为了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通常要对电池极片进行辊压,锂电池的极片是在箔材两面进行涂布正负极浆料形成,存在一定的延展性,为提高生产效率,需要用同一片箔材同时生产两条或者更多极片,在前序的涂布过程中,为了节省活性物质的用量,极片间的区域通常未涂覆活性物质,在辊压时,压辊压在极片的涂覆区上进行辊压延展,而涂覆区的活性物质会对铂片剩余区域产生挤压而造成箔片延展,通常为了使箔片各处延展率一致,对极片的涂覆区辊压后,还需要多个辊压机构先后多次对箔片的非涂覆区进行辊压,工序多、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辊压装置对极片非涂覆区需要多次辊压操作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辊压箔片非涂覆区、工艺简单、效率高的辊压机构。
[0004]一种辊压机构,所述辊压机构包括:
[0005]主动辊;
[0006]压辊组件,所述压辊组件包括工作辊,所述工作辊与所述主动辊之间形成辊压间隙,所述工作辊包括辊轴、辊压部及缓冲件,所述辊压部包括第一非覆层区凸起、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及第三非覆层区凸起,所述第一非覆层区凸起、所述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及所述第三非覆层区凸起间隔设置于所述辊轴上,所述缓冲件为至少四个,至少四个所述缓冲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非覆层区凸起、所述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和所述第三非覆层区凸起的至少一侧。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非覆层区凸起、所述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和所述第三非覆层区凸起均为相对于所述辊轴凸起的环状,并且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辊轴上。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非覆层区凸起、所述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和所述第三非覆层区凸起的外圆面的至少一侧边设有凹环,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凹环连接。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的外圆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非覆层区凸起、所述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和所述第三非覆层区凸起的直径。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辊组件还包括移动驱动装置,所述移动驱动装置与所述工作辊连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轴为一体式辊轴。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辊组件还包括支撑辊和连接架,所述支撑辊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辊设置于所述移动驱动装置与所述工作辊之间,所述支撑辊通过所述连接架与所述移动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工作辊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辊与所述主动辊之间,所述主动辊与所述连接架连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轴为分体式辊轴,所述分体式辊轴包括第一分辊、第二分辊及第三分辊,所述第一非覆层区凸起、所述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及所述第三非覆层区凸起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分辊、所述第二分辊及所述第三分辊上。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辊组件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和所述移动驱动装置均为三个,三个所述移动驱动装置分别与三个所述支撑架连接,三个所述支撑架分别与所述第一分辊、所述第二分辊、所述第三分辊连接。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旋转驱动装置,所述主动辊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驱动连接。
[0016]上述辊压机构,工作辊与主动辊之间形成辊压间隙,能够夹持并辊压极片,工作辊的辊压部包括第一非覆层区凸起、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及第三非覆层区凸起,第一非覆层区凸起、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及第三非覆层区凸起间隔设置于辊轴上,辊压时,第一非覆层区凸起、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及第三非覆层区凸起能够与极片的各留白区位置对应并对其进行辊压,至少四个所述缓冲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非覆层区凸起、所述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和所述第三非覆层区凸起的至少一侧,通过缓冲件能够覆盖极片的削薄区和陶瓷层区并对其进行辊压,经过一次辊压,可使极片的非涂覆区都得到辊压,提高了极片非涂覆区的延展率的一致性,并且减少了工序、提高了极片辊压效率、减少了辊压机构数量。上述辊压机构能够实现对极片的非涂覆区同时进行辊压,工艺简单、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辊压机构示意图;
[0018]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工作辊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极片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一实施例中的辊压机构另一示意图;
[0021]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工作辊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2]标号说明:
[0023]1、压辊组件;2、主动辊;
[0024]S、极片;S1、留白区;S2、覆层区;S3、削薄区;S4、陶瓷层区;
[0025]11、移动驱动装置;12、支撑辊;13、工作辊;131、一体式辊轴;1311、第一非覆层区凸起;1312、第二非覆层区凸起;1313、第三非覆层区凸起;132、缓冲件;14、支撑架;15、第一分辊;16、第二分辊;17、第三分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机构包括:主动辊;压辊组件,所述压辊组件包括工作辊,所述工作辊与所述主动辊之间形成辊压间隙,所述工作辊包括辊轴、辊压部及缓冲件,所述辊压部包括第一非覆层区凸起、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及第三非覆层区凸起,所述第一非覆层区凸起、所述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及所述第三非覆层区凸起间隔设置于所述辊轴上,所述缓冲件为至少四个,至少四个所述缓冲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非覆层区凸起、所述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和所述第三非覆层区凸起的至少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覆层区凸起、所述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和所述第三非覆层区凸起均为相对于所述辊轴凸起的环状,并且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辊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覆层区凸起、所述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和所述第三非覆层区凸起的外圆面的至少一侧边设有凹环,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凹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的外圆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非覆层区凸起、所述第二非覆层区凸起和所述第三非覆层区凸起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德顺肖礼军吴记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