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保温合成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524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保温合成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换热装置、蒸汽入口管道、蒸汽出口管道、冷冻水进水管道、冷冻水出水管道、压缩空气进气管道和真空管道,且节能保温合成反应釜的各管道对应设置有蒸汽入口阀组、冷冻水出水阀组、压缩空气进气阀组、真空阀组、蒸汽出口阀组和冷冻水进水阀组。该节能保温合成反应釜兼具升温、降温和保温三种功能,同时满足有机硅合成反应过程中需要对反应釜内的物料加热升温、冷却降温以及后续长时间保温的需求。却降温以及后续长时间保温的需求。却降温以及后续长时间保温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保温合成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节能
,具体涉及一种节能保温合成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反应釜的节能保温方式主要是在其表面使用玻璃钢、铝板或不锈钢板等做保护外壳,在反应釜和保护外壳之间填充硅酸铝或岩棉等保温层,但该保温层存在使用量大,保温效果不佳的问题,且仅保温而没有升温和降温功能。
[0003]传统的夹套或半盘管反应釜一般是带有搅拌装置的釜式反应器,是化工、医药、染料、涂料等作为行业生产中常用的典型设备,主要是向夹套或者半盘管内部导入加热介质或冷却介质从而完成釜内加热或冷却的功能。为了防止忽高忽低的热源供应,影响着产品质量问题,因此保温工作就显得愈发重要。
[0004]而在很多合成反应过程中,例如大多有机硅合成反应时,需要对反应釜内的物料加热升温、冷却降温、以及后续的保温反应的过程,保温时间长,如果保温效果不好,需要频繁的加热,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保温合成反应釜。
[0006]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节能保温合成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换热装置、蒸汽入口管道、蒸汽出口管道、冷冻水进水管道、冷冻水出水管道、压缩空气进气管道和真空管道,所述换热装置套设于反应釜本体的外壁,所述蒸汽入口管道、冷冻水出水管道、压缩空气进气管道和真空管道均与换热装置的顶部接口连通,所述蒸汽出口管道和冷冻水进水管道均与换热装置的底部接口连通,所述蒸汽入口管道和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蒸汽入口阀组,所述冷冻水出水管道和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冷冻水出水阀组,所述压缩空气进气管道和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压缩空气进气阀组,所述真空管道和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真空阀组,所述蒸汽出口管道和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蒸汽出口阀组,所述冷冻水进水管道和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冷冻水进水阀组。
[0007]优选的,所述换热装置为夹套或盘管。
[0008]优选的,所述蒸汽入口阀组包括第一蒸汽入口阀、以及依次串联的第二蒸汽入口阀、自动调节阀和第三蒸汽入口阀,所述第二蒸汽入口阀、自动调节阀和第三蒸汽入口阀均与第一蒸汽入口阀并联。
[0009]优选的,所述节能保温合成反应釜还包括插设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内并用于监测反应釜本体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与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的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自动调节阀电性连接并用于控制自动调节阀的开度。
[0010]优选的,所述节能保温合成反应釜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搅拌桨、以及与搅拌桨传动连接的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桨转动。
[0011]优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连通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设置有气动阀。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的节能保温合成反应釜,设置反应釜本体、换热装置、蒸汽入口管道、蒸汽出口管道、冷冻水进水管道、冷冻水出水管道、压缩空气进气管道和真空管道,使用时根据反应釜本体的加热和冷却需求,来调整各阀组的开闭;当需要加热时,在所有阀组关闭情况下,开启蒸汽入口阀组和蒸汽出口阀组,蒸汽进入换热装置向反应釜本体加热进而加热釜内物料;当需要降温时,在所有阀组关闭情况下,开启冷冻水进水阀组和冷冻水出水阀组,冷冻水进入换热装置向反应釜本体换热降温进而降低釜内物料温度;当需要保温时,在所有阀组关闭情况下,开启压缩空气进气阀组和蒸汽出口阀组,促进换热装置的水排空避免水分沿真空管道进入真空泵等真空设备而造成真空设备损坏,排干水分后关闭压缩空气进气阀组和蒸汽出口阀组,开启真空阀组,使换热装置处于真空状态,降低外界温度对反应釜本体的干扰,保护了反应釜本体的物料温度不会流失过快,更有利于反应釜本体保温。
[0014](2)该节能保温合成反应釜兼具升温、降温和保温三种功能,同时满足合成反应过程中需要对反应釜内的物料加热升温、冷却降温以及后续长时间保温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所述蒸汽入口阀组的流程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为:1、反应釜本体;2、换热装置;3、蒸汽入口管道;4、蒸汽出口管道;5、冷冻水进水管道;6、冷冻水出水管道;7、压缩空气进气管道; 8、真空管道;9、蒸汽入口阀组;91、第一蒸汽入口阀;92、第二蒸汽入口阀; 93、自动调节阀;94、第三蒸汽入口阀;10、冷冻水出水阀组;11、压缩空气进气阀组;12、真空阀组;13、蒸汽出口阀组;14、冷冻水进水阀组;15、温度传感器;16、搅拌桨;17、搅拌电机;18、进料口;19、出料管;20、气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9]如图1

2所示,一种节能保温合成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换热装置 2、蒸汽入口管道3、蒸汽出口管道4、冷冻水进水管道5、冷冻水出水管道6、压缩空气进气管道7和真空管道8,所述换热装置2套设于反应釜本体1的外壁,所述蒸汽入口管道3、冷冻水出水管道6、压缩空气进气管道7和真空管道8均与换热装置2的顶部接口连通,所述蒸汽出口管道4和冷冻水进水管道 5均与换热装置2的底部接口连通,所述蒸汽入口管道3和换热装置2之间设置有蒸汽入口阀组9,所述冷冻水出水管道6和换热装置2之间设置有冷冻水出水阀组10,所述压缩空气进气管道7和换热装置2之间设置有压缩空气进气阀组11,所述真空管道8和换热装置2之间设置有真空阀组12,所述蒸汽出口管道4和换热装置2之间设置有蒸汽出口阀组13,所述冷冻水进水管道5 和换热装置2之间设置有冷冻水进水阀组14。
[0020]使用时根据反应釜本体1的加热和冷却需求,来调整各阀组的开闭;当需要加热时,在所有阀组关闭情况下,开启蒸汽入口阀组9和蒸汽出口阀组13,蒸汽进入换热装置2向
反应釜本体1加热进而加热釜内物料;当需要降温时,在所有阀组关闭情况下,开启冷冻水进水阀组14和冷冻水出水阀组10,冷冻水进入换热装置2向反应釜本体1换热降温进而降低釜内物料温度;当需要保温时,在所有阀组关闭情况下,开启压缩空气进气阀组11和蒸汽出口阀组13,促进换热装置2的水排空避免水分沿真空管道8进入真空泵等真空设备而造成真空设备损坏,排干水分后关闭压缩空气进气阀组11和蒸汽出口阀组13,开启真空阀组12,使换热装置2处于真空状态,降低外界温度对反应釜本体1 的干扰,保护了反应釜本体1的物料温度不会流失过快,更有利于反应釜本体 1保温。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装置2为夹套;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装置 2为盘管。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入口阀组9包括第一蒸汽入口阀91、以及依次串联的第二蒸汽入口阀92、自动调节阀93和第三蒸汽入口阀94,所述第二蒸汽入口阀92、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保温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本体、换热装置、蒸汽入口管道、蒸汽出口管道、冷冻水进水管道、冷冻水出水管道、压缩空气进气管道和真空管道,所述换热装置套设于反应釜本体的外壁,所述蒸汽入口管道、冷冻水出水管道、压缩空气进气管道和真空管道均与换热装置的顶部接口连通,所述蒸汽出口管道和冷冻水进水管道均与换热装置的底部接口连通,所述蒸汽入口管道和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蒸汽入口阀组,所述冷冻水出水管道和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冷冻水出水阀组,所述压缩空气进气管道和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压缩空气进气阀组,所述真空管道和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真空阀组,所述蒸汽出口管道和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蒸汽出口阀组,所述冷冻水进水管道和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冷冻水进水阀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保温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为夹套或盘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保温合成反应釜,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孙佳男王启瑶
申请(专利权)人:铨盛聚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