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柱控制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518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升降柱技术领域的升降柱控制平台,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外部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内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设壳体且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柱体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杆相适配的内螺纹孔,所述壳体内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环形阵列且等间距分布的导杆,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多个与导杆相适配的导向孔。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螺杆顺时针转动,螺杆带动柱体向上移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螺杆逆时针转动,螺杆带动柱体向下移动,从而实现柱体的上下移动,相比现有技术,设置导杆和加固套,增强了柱体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提升了柱体的抗撞击能力。以及提升了柱体的抗撞击能力。以及提升了柱体的抗撞击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柱控制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升降柱
,特别是涉及升降柱控制平台。

技术介绍

[0002]路桩是柱形路障的俗称。常采用橡胶、PVC、PE经吹塑、钢管和注塑而成,具有良好的警示、柔韧性、抗汽车滚压,主要用于城市路口车道、高速公路养护、交警执法、路政执法、酒店、小区、机场、银行、学校、商贸中心、体育场所、危险地区、道路施工地段等。
[0003]现有的升降柱通常采用气动的方式控制其升降,但气动方式将升降柱升至最高点时,其抗撞击能力较差,并且采用气动式升降,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较差,升降柱容易与壳体的轴心容易产生偏位,为此我们提出升降柱控制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升降柱控制平台,设置导杆和加固套,以及采用螺杆驱动控制升降的方式,增强了柱体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提升了柱体的抗撞击能力。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升降柱控制平台,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外部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内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设壳体且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柱体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杆相适配的内螺纹孔,所述壳体内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环形阵列且等间距分布的导杆,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多个与导杆相适配的导向孔。
[000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杆和加固套,增强了柱体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提升了柱体的抗撞击能力。
[000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杆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限位环,所述壳体内开设有与限位环相适配的限位槽。
[000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固套,所述加固套设置在导杆的外壁上。
[000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柱体左右两侧的外壁上均开设有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一泄压孔,所述柱体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泄压孔,所述第一泄压孔与第二泄压孔之间相互贯通。
[001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的下侧可拆卸地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位于腔体内且与电机相抵的密封垫,所述底板的下侧设置有多个用于将其与底座固定连接的螺钉。
[00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柱体外壁相贴合的密封环。
[001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环的上侧可拆卸地安装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上开设有与柱体相适配的圆孔。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螺杆顺时针转动,螺杆带动柱体向上移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螺杆逆时针转动,螺杆带动柱体向下移动,从而实现柱体的上下移动,相比现有技术,设置导杆和加固套,增强了柱体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提升了柱体的抗撞击能力。
[0015]2、开设第一泄压孔和第二泄压孔,且第一泄压孔与第二泄压孔相互贯通,避免柱体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对壳体内的空气挤压后产生反作用力,不利于柱体向下移动,第一泄压孔呈倾斜向下设置,避免雨水通过第一泄压孔进入壳体内部,在安装环、密封环和限位座的相互配合下,密封环能够避免雨水通过柱体与壳体之间的缝隙进入壳体内部,设置底板、密封垫和螺钉,便于后期使用者能够对底座内部的电机进行维护或更换。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升降柱控制平台的整体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升降柱控制平台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升降柱控制平台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4是本技术升降柱控制平台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柱体;2、底座;3、腔体;4、电机;5、螺杆;6、导杆;7、限位环;8、限位槽;9、加固套;10、第一泄压孔;11、第二泄压孔;12、底板;13、密封垫;14、螺钉;15、安装环;16、密封环;17、限位座;18、圆孔;19、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

图4所示,包括柱体1,柱体1的外部设置有壳体19,壳体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底座2内开设有腔体3,腔体3中设置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轴穿设壳体19且固定连接有螺杆5,柱体1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杆5相适配的内螺纹孔,壳体19内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环形阵列且等间距分布的导杆6,壳体19的内部开设有多个与导杆6相适配的导向孔。进一步的,导杆6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限位环7,壳体19内开设有与限位环7相适配的限位槽8,壳体19内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固套9,加固套9设置在导杆6的外壁上,柱体1左右两侧的外壁上均开设有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一泄压孔10,柱体1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泄压孔11,第一泄压孔10与第二泄压孔11之间相互贯通,开设第一泄压孔10和第二泄压孔11,且第一泄压孔10与第二泄压孔11相互贯通,避免柱体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对壳体19内的空气挤压后产生反作用力,不利于柱体1向下移动,第一泄压孔10呈倾斜向下设置,避免雨水通过第一泄压孔10进入壳体19内部。
[0025]基于上,电机4的输出轴带动螺杆5顺时针转动,螺杆5带动柱体1向上移动,电机4的输出轴带动螺杆5逆时针转动,螺杆5带动柱体1向下移动,从而实现柱体1的上下移动,相比现有技术,设置导杆6和加固套9,增强了柱体1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提升了柱体1的抗撞击能力。
[0026]实施例二
[0027]如图1

图4示,包括柱体1,柱体1的外部设置有壳体19,壳体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底座2内开设有腔体3,腔体3中设置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轴穿设壳体19且固定连接有螺杆5,柱体1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杆5相适配的内螺纹孔,壳体19内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环形阵列且等间距分布的导杆6,壳体19的内部开设有多个与导杆6相适配的导向孔。进一步的,底座2的下侧可拆卸地安装有底板12,底板12上固定连接有位于腔体3内且与电机4相抵的密封垫13,底板12的下侧设置有多个用于将其与底座2固定连接的螺钉14,壳体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环15,安装环15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柱体1外壁相贴合的密封环16,安装环15的上侧可拆卸地安装有限位座17,限位座17上开设有与柱体1相适配的圆孔18。
[0028]基于上,在安装环15、密封环16和限位座17的相互配合下,密封环16能避免雨水通过柱体1与壳体19之间的缝隙进入壳体19内部,设置底板12、密封垫13和螺钉14,便于后期使用者能够对底座2内部的电机4进行维护或更换。
[0029]上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电机4的输出轴带动螺杆5顺时针转动,螺杆5带动柱体1向上移动,电机4的输出轴带动螺杆5逆时针转动,螺杆5带动柱体1向下移动,从而实现柱体1的上下移动,相比现有技术,设置导杆6和加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升降柱控制平台,包括柱体(1),所述柱体(1)的外部设置有壳体(19),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内开设有腔体(3),所述腔体(3)中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穿设壳体(19)且固定连接有螺杆(5),所述柱体(1)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杆(5)相适配的内螺纹孔,所述壳体(19)内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环形阵列且等间距分布的导杆(6),所述壳体(19)的内部开设有多个与导杆(6)相适配的导向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柱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6)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限位环(7),所述壳体(19)内开设有与限位环(7)相适配的限位槽(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柱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9)内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固套(9),所述加固套(9)设置在导杆(6)的外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柱控制平台,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育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