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养殖专用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486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黑水虻养殖专用铲,涉及昆虫养殖辅助设备技术领域,黑水虻养殖专用铲包括侧板、底板、灯光板、电源调节器和后板,底板上分设有两个侧板,两个侧板通过后板连接,侧板和后板上安装有灯光板,后板固定安装有电源调节器,电源调节器与灯光板电连接,用于照明驱赶黑水虻往饲料底部钻,侧板一侧设有斜边部和垂直部,和垂直部呈夹角设置。通过本装置可以铲走上层的饲料而保留底部的幼虫,减少了对幼虫的损伤,避免了原铲底直接接触幼虫导致挤压造成损失。在傍晚或灯光不足时翻炒饲料还可打开灯光板进行光照,由于黑水虻的畏光性会钻入饲料底部,进一步减少了翻炒饲料时对幼虫的伤害。的伤害。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黑水虻养殖专用铲


[0001]本技术属于昆虫养殖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黑水虻养殖专用铲。

技术介绍

[0002]黑水虻是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其幼虫被称为"凤凰虫",成为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鸡粪、猪粪及餐厨垃圾等废弃物方面。在其饲养过程中,多采用沟槽模式对黑水虻幼虫进行饲养,在黑水虻幼虫5日龄

12日龄期间,需要时常翻动饲料,使饲料疏松透气,易于幼虫取食,这样可以提高幼虫的存活率,现有黑水虻铲多为市面上的培养铲或铁铲,其底端铲饲料时与黑水虻幼虫较多接触会导致幼虫损伤,降低了幼虫在翻动饲料时的存活率,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黑水虻养殖专用铲,具体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4]黑水虻养殖专用铲,包括:侧板、底板、灯光板、电源调节器和后板,所述底板上分设有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通过后板连接,侧板和后板上安装有灯光板,所述后板固定安装有电源调节器,电源调节器与灯光板电连接,用于照明驱赶黑水虻往饲料底部钻,所述侧板一侧设有斜边部和垂直部,和垂直部呈夹角设置,夹角为α。
[0005]优选地,侧板、底板和后板均采用轻质材料制备,减轻铲体重量。
[0006]进一步地,所述后板固定连接有手持杆。
[0007]优选地,所述手持杆为空心塑料杆,表面设有螺纹部,便于技术员手持。
[0008]进一步地,所述灯光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LED灯,所述LED灯与电源调节器电连接,用于灯光照明。
[0009]优选地,所述斜边部与底板之间的连接部钝化处理,避免铲尖过于锋利伤害幼虫。
[0010]优选地,夹角α的角度为120
°
,便于微调铲子角度时减少幼虫损伤几率。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装置可以铲走上层的饲料而保留底部的幼虫,减少了对幼虫的损伤,避免了原铲底直接接触幼虫导致挤压造成损失。在傍晚或灯光不足时翻动饲料还可打开灯光板进行光照,由于黑水虻的畏光性会钻入饲料底部,进一步减少了翻动饲料时对幼虫的伤害,装置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2]图1所示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所示为灯光板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侧板1、斜边部101、垂直部102、底板2、灯光板3、LED灯301、电源调节器
4、手持杆5、后板6。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0016]实施例1
[0017]参阅图1和图2,黑水虻养殖专用铲,包括:侧板1、底板2、灯光板3、电源调节器4和后板6,底板2上分设有两个侧板1,两个侧板1通过后板6连接,后板6固定连接有手持杆5,手持杆5为空心塑料杆,表面设有螺纹部,便于技术员手持,侧板1和后板6上安装有灯光板3,后板6固定安装有电源调节器4(自带电源),电源调节器4与灯光板3电连接,用于照明驱赶黑水虻往饲料底部钻,灯光板3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LED灯301,LED灯301与电源调节器4电连接,用于灯光照明,侧板1一侧设有斜边部101和垂直部102,和垂直部102呈夹角设置,夹角为α,本实施例的夹角α角度为120
°

[0018]具体地,侧板1、底板2和后板6均采用轻质材料制备。
[0019]具体地,斜边部101与底板2之间的连接部钝化处理,避免铲尖过于锋利伤害幼虫。
[0020]在对沟槽内饲养的黑水虻幼虫进行饲料翻动时,只需将本技术倾斜将沟槽上层的饲料铲走而保持下部的幼虫不被铲走,操作者可以将斜边部101和垂直部102的连接部深入沟槽底部,根据经验和实际饲料的厚度来微调铲子的角度,上层的饲料会被铲走而保留底部的幼虫,减少了幼虫的损伤,同时仅斜边部会有底部幼虫接触,避免了原铲底直接接触幼虫导致挤压造成损失。
[0021]在傍晚或灯光不足时翻动饲料还可打开灯光板3进行光照,由于黑水虻的畏光性会钻入饲料底部,进一步减少了翻动饲料时对幼虫的伤害,装置简单,实用性强。
[0022]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其技术方案和/或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修改和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黑水虻养殖专用铲,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板(1)、底板(2)、灯光板(3)、电源调节器(4)和后板(6),所述底板(2)上分设有两个侧板(1),两个所述侧板(1)通过后板(6)连接,侧板(1)和后板(6)上安装有灯光板(3),所述后板(6)固定安装有电源调节器(4),电源调节器(4)与灯光板(3)电连接,所述侧板(1)一侧设有斜边部(101)和垂直部(102),和垂直部(102)呈夹角设置,夹角为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养殖专用铲,其特征在于,侧板(1)、底板(2)和后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怀靳亮占智高关丽梅王金昌杨朝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江西省流域生态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