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机舱消杀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483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公共场所用消杀设备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机舱消杀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飞机机舱消杀机器人包括机体、主控单元、伸缩臂、高压惰性气体放电组件和高能脉冲紫外灯;主控单元设置在机体内,伸缩臂、高压惰性气体放电组件和高能脉冲紫外灯均与主控单元通信连接;伸缩臂与机体连接,高能脉冲紫外灯设置在伸缩臂的外壁,且伸缩臂可在主控单元的控制箱沿靠近或远离机体的方向伸缩;其中,高压惰性气体放电组件用于在主控单元的控制下,激发高能脉冲紫外灯发出高能脉冲紫外光。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紫外线与高压惰性放电技术结合,使紫外消杀的效率得以提升,同时可扩大杀菌波长,覆盖面更广,且对人体的安全性较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机机舱消杀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公共场所用消杀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飞机机舱消杀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飞机机舱属于密闭空间,通常人流量大,空气流动性差,空间窄小,且座椅、扶手、卫生间及地毯等处容易滋生细菌,使得飞机机舱极易成为污染源与传染源。为有效预防病毒在飞机机舱内的传播,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通常需要在飞机落地后对飞机机舱进行全面消杀。目前,飞机机舱的消杀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0003]a.紫外线消毒;具体地,紫外线消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消杀方法,在进行紫外线消毒过程中,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中的DNA或RNA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从而达到对飞机机舱的杀菌消毒效果;
[0004]b.臭氧消毒;具体地,臭氧能氧化分解细菌内葡萄糖所需的酶,使细菌灭活死亡,同时可以与细菌、病毒作用,破坏其细胞器、DNA和RNA结构,使细菌的新陈代谢受到破坏,导致细菌死亡,并且能透过细胞膜组织,侵入细胞内,作用于外膜的脂蛋白和内部的脂多糖,使细菌发生通透性畸变而溶解死亡。
[0005]但是,在使用现有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6]紫外线消毒难以处理孢子、孢囊和病毒等,并且紫外线没有持续消毒的能力,还可能存在微生物的光复活问题,进行紫外线消毒过程中,存在照射的阴影区,对大型公共场所来说,不易在整个空间内均匀辐射,导致消毒效果较差。而臭氧本身活性较强,较易分解,但是消毒后残留的臭氧对人体呼吸道有一定危害,并且相对湿度较低时,消毒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单独进行臭氧消毒所需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飞机机舱消杀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飞机机舱消杀机器人,包括机体、主控单元、伸缩臂、高压惰性气体放电组件和高能脉冲紫外灯;所述主控单元设置在机体内,所述伸缩臂、高压惰性气体放电组件和高能脉冲紫外灯均与所述主控单元通信连接;所述伸缩臂与机体连接,所述高能脉冲紫外灯设置在伸缩臂的外壁,且所述伸缩臂可在主控单元的控制箱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机体的方向伸缩;其中,所述高压惰性气体放电组件用于在所述主控单元的控制下,激发所述高能脉冲紫外灯发出高能脉冲紫外光。
[0010]本专利技术将紫外线与高压惰性放电技术结合,使紫外消杀的效率得以提升,同时可扩大杀菌波长,覆盖面更广,使消杀效果更好,效率更高,且相对臭氧杀毒而言,对人体安全性较高。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主控单元可驱动伸缩臂向远离机体的方向伸展,并
驱动高压惰性气体放电组件和高能脉冲紫外灯运行,高压惰性气体放电组件用于在所述主控单元的控制下,可激发所述高能脉冲紫外灯发出高能脉冲紫外光,进而可实现对飞机机舱内空间的无死角消杀,由于通过高压惰性气体放电组件,可使高能脉冲紫外灯发射出高能紫外能量,提升了高能脉冲紫外灯的消杀效率,杀菌效果更好。
[0011]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飞机机舱消杀机器人还包括视觉识别单元,所述视觉识别单元与所述主控单元通信连接;其中,
[0012]所述视觉识别单元用于采集环境视觉数据,并将所述环境视觉数据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以便于所述主控单元驱动所述伸缩臂、所述高压惰性气体放电组件和/或所述高能脉冲紫外灯动作。
[0013]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伸缩臂沿所述机体的中轴方向对称设置有两组,每组伸缩臂设置有三个,且三个伸缩臂沿所述机体的中轴方向间隔设置。
[0014]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高能脉冲紫外灯配合一伸缩臂设置有两组,两组高能脉冲紫外灯分别设置在该伸缩臂的上下两侧。
[0015]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飞机机舱消杀机器人还包括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底部,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主控单元通信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机体移动。
[0016]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轮和移动驱动单元,所述移动驱动单元的固定端与机体连接,所述移动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轮连接。
[0017]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主控单元采用STM32F103ZET6型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
[0018]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伸缩臂包括伸缩驱动单元和伸缩杆,所述伸缩驱动单元的固定端与机体连接,所述伸缩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伸缩杆连接。
[0019]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伸缩臂还包括隔离单元和伸缩驱动接口,所述隔离单元的受控端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所述隔离单元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伸缩驱动接口与所述伸缩驱动单元连接。
[0020]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主控单元、伸缩臂、高压惰性气体放电组件和高能脉冲紫外灯均由供电单元供电,所述供电单元包括依次与7.2V供电电源电连接的AZ1084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IB0505LS型隔离电源模块和LM117型低压差电压调节器。
[0021]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一种飞机机舱消杀机器人的工作方法,所述飞机机舱消杀机器人还包括视觉识别单元和移动组件,所述视觉识别单元和移动组件均与所述主控单元通信连接;所述工作方法基于所述主控单元执行,包括:
[0022]获取消杀行进方案,并根据所述消杀行进方案驱动移动组件带动机体在飞机机舱内移动;
[0023]驱动伸缩臂向远离机体的方向伸展,并驱动高压惰性气体放电组件和高能脉冲紫外灯运行,以便于高压惰性气体放电组件激发所述高能脉冲紫外灯发出高能脉冲紫外光;
[0024]实时获取视觉识别单元用于采集环境视觉数据,并将所述环境视觉数据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以便于所述主控单元驱动所述伸缩臂、所述高压惰性气体放电组件和/或所述高能脉冲紫外灯动作。
[0025]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0026]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及,
[0027]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从而完成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飞机机舱消
杀机器人的工作方法的操作。
[0028]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取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为运行时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飞机机舱消杀机器人的工作方法的操作。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实施例1中飞机机舱消杀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实施例1中主控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0031]图3是实施例1中隔离单元和伸缩驱动接口的电路原理图;
[0032]图4是实施例1中供电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0033]图5是实施例1中控制按键的电路原理图;
[0034]图6是实施例1中通信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机舱消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主控单元(2)、伸缩臂、高压惰性气体放电组件(3)和高能脉冲紫外灯(4);所述主控单元(2)设置在机体(1)内,所述伸缩臂、高压惰性气体放电组件(3)和高能脉冲紫外灯(4)均与所述主控单元(2)通信连接;所述伸缩臂与机体(1)连接,所述高能脉冲紫外灯(4)设置在伸缩臂的外壁,且所述伸缩臂可在主控单元(2)的控制箱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机体(1)的方向伸缩;其中,所述高压惰性气体放电组件(3)用于在所述主控单元(2)的控制下,激发所述高能脉冲紫外灯(4)发出高能脉冲紫外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机舱消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机舱消杀机器人还包括视觉识别单元,所述视觉识别单元与所述主控单元(2)通信连接;其中,所述视觉识别单元用于采集环境视觉数据,并将所述环境视觉数据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2),以便于所述主控单元(2)驱动所述伸缩臂、所述高压惰性气体放电组件(3)和/或所述高能脉冲紫外灯(4)动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机舱消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臂沿所述机体(1)的中轴方向对称设置有两组,每组伸缩臂设置有三个,且三个伸缩臂沿所述机体(1)的中轴方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机舱消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脉冲紫外灯(4)配合一伸缩臂设置有两组,两组高能脉冲紫外灯(4)分别设置在该伸缩臂的上下两侧。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奕苏伟朱金才姜博郑贵堃岳涛李国良温维王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