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特高水分褐煤的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4249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特高水分褐煤的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次风机;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其通过第一冷一次风风道与一次风机的出口连接,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出口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排烟烟道连接;管式空气预热器,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入口通过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风道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连接,管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出口通过第一旁路烟道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连接;中速磨煤机,其通过第二冷一次风风道与一次风机连接并通过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风道与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出口连接;锅炉,其烟气主路出口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连接,锅炉旁路烟气出口通过第二旁路烟道与管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连接。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连接。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特高水分褐煤的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燃烧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特高水分褐煤的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燃煤火力发电技术在能源利用发电领域依然占主要领导地位,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煤炭资源也越趋紧张,同时煤炭的价格也是逐步增长。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国内、外国一些电厂,尤其是印尼等东南亚地区的自备电厂燃用印尼本地的高水分、低热值的褐煤。
[0003]燃烧褐煤可选择循环流化床锅炉或者煤粉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容易爆管、检修周期短和年可利用小时数偏低等原因在大型火力发电机组中大范围应用较少。煤粉炉适用褐煤燃烧的主要是风扇磨直吹制粉系统和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其中风扇磨直吹制粉系统由于采用抽取高温炉烟作为干燥介质来对煤进行干燥,具有系统复杂且风扇磨叶轮寿命低需经常更换等缺点不易被接受,而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具有系统简单、运行方便和检修量少等优点更受欢迎。但中速磨制粉系统干燥介质为热风,因磨煤机通风能力、中速磨煤机出口允许温度(60~70℃)等条件的影响,干燥能力不如风扇磨煤机制粉系统。
[0004]国内早期各地区燃用褐煤的电厂主要以配风扇磨型式居多,配中速磨的火电机组较少。随着机组向更高参数发展,对锅炉热偏差的要求极大提高,而风扇磨制粉系统“缺角”运行方式极易引起炉膛内火焰偏差,导致烟气侧热偏差增大,无法完全满足高参数对偏差控制的要求。近年来来,大型燃用褐煤机组一直都在探索采用中速磨磨制特高水分褐煤的方案。
[0005]根据电力行业相关规程规范要求,当磨制煤的全水分Mat≤35%,宜选用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燃用收到基全分水Mat>35%的褐煤,宜采用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而目前印尼当地煤种的收到基全分水Mat数值在39%~48.5%,属于特高水分褐煤,远高于规程规范中对采用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全水分最高35%含量的要求。此时若要保证磨煤机的干燥出力,磨煤机入口热风温度需要达到约400℃。如果采用常规一次风系统,为满足一次风温和满足制粉系统干燥出力,单独采用传统的回转式式空预器设计难度及成本较高,且锅炉效率低。为提高中速磨煤机干燥出力,需提高热一次风温,增强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对特高水分褐煤的适应性,保证制粉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目前亟待一种适用特高水分褐煤的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特高水分褐煤的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对特高水分褐煤的适应性。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特高水分褐煤的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
[0009]其包括:
[0010]一次风机,用于提供冷一次风;
[0011]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其通过第一冷一次风风道与所述一次风机的出口连接,所述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出口与回转式预热器排烟烟道连接;
[0012]管式空气预热器,所述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进口通过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风道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连接,所述管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出口通过第一旁路烟道与所述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连接;
[0013]中速磨煤机,其通过第二冷一次风风道与所述一次风机连接并通过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风道与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出口连接;
[0014]锅炉,其烟气主路出口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连接,所述锅炉旁路烟气出口通过第二旁路烟道与所述管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连接;
[0015]所述冷一次风从一次风机出来一路从第一冷一次风风道进入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进行一次加热,再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风道引入管式空气预热器进行二次加热来提高温度,最后从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风道进入中速磨煤机;锅炉出口的烟气一路从烟气主路出口进入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另一路从烟气旁路进入管式空气预热器二次加热一次风后通过第一旁路烟道再进入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前与烟气主路出口的烟气汇合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进入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所述冷一次风另一路从第二冷一次风风道出来与从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风道出来的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汇合进入中速磨煤机调节进入中速磨煤机的温度。
[0016]如前所述的,所述管式空气预热器包括上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与所述上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连通并立式错列上下两层布置的下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设置在所述上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和所述下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连通处的补偿器;
[0017]所述上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和所述下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均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螺旋槽管,所述螺旋槽管的管内通道为烟气管道,所述螺旋槽管外的螺旋槽为空气管道。
[0018]如前所述的,所述管式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入口设置在所述上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的顶端;
[0019]所述管式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入口处设置有调节关断挡板;
[0020]所述管式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出口设置在所述下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的底端。
[0021]如前所述的,所述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进口设置在所述下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的一侧;
[0022]所述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出口设置在所述上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的一侧。
[0023]如前所述的,所述上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和所述下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均还包括与所述箱体连接并用于固定箱体的支撑框架和安装在所述箱体底部两侧的两个支腿。
[0024]如前所述的,所述锅炉包括锅炉尾部竖井和设置在所述锅炉尾部竖井下方的省煤器;
[0025]所述管式空气预热器布置在所述锅炉尾部竖井后面或者所述锅炉尾部竖井左右两侧。
[0026]如前所述的,所述锅炉旁路烟气出口从锅炉后烟道上级省煤器出口引出。
[0027]如前所述的,还包括:
[0028]设置在所述第二旁路烟道上的烟气旁路调节风门,所述烟气旁路调节风门用于调节进入管式空气预热器的烟气量从而调节控制进入中速磨煤机的风温。
[0029]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适用特高水分褐煤的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30]本专利技术的适用特高水分褐煤的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通过在常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出口串联管式空气预热器的方法来提高热一次风温度,保证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干燥出力,同时可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有利于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且本专利技术可增强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对特高水分褐煤的适应性,可使锅炉高效燃用特高水分褐煤,从而使得锅炉煤源选择更广泛,降低经营成本,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0031]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专利技术适用特高水分褐煤的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本专利技术管式空气预热器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特高水分褐煤的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次风机,用于提供冷一次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其通过第一冷一次风风道与所述一次风机的出口连接,所述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出口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排烟烟道连接;管式空气预热器,所述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进口通过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风道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连接,所述管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出口通过第一旁路烟道与所述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连接;中速磨煤机,其通过第二冷一次风风道与所述一次风机连接并通过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风道与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出口连接;锅炉,其烟气主路出口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连接,所述锅炉旁路烟气出口通过第二旁路烟道与所述管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连接;所述冷一次风从一次风机出来一路从第一冷一次风风道进入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进行一次加热,再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风道引入管式空气预热器进行二次加热来提高温度,最后从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风道进入中速磨煤机;锅炉出口的烟气,一路从烟气主路出口进入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另一路从旁路烟气出口进入管式空气预热器二次加热一次风后通过第一旁路烟道再进入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前与烟气主路出口的烟气汇合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进入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所述冷一次风另一路从第二冷一次风风道出来与从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风道出来的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汇合进入中速磨煤机调节进入中速磨煤机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特高水分褐煤的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空气预热器包括上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与所述上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连通并立式错列上下两层布置的下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设置在所述上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和所述下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海涛燕小芬杨华程奎谭小湾张腾飞董见峰罗国权朱园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