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4210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31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其中,电池包括:第一电芯组件,第一电芯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第一电芯朝向第二电芯的一侧设有第一极柱,第二电芯朝向第一电芯的一侧设有第二极柱,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间隔设置并位于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第一端;绝缘件,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一绝缘体设于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之间,用于将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绝缘隔离。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避免相邻两个电芯同一端的极柱发生电连接,从而造成电池短路的情况,进一步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动力电池也在不断的更新,动力电池一般包括多组并排设置的电芯,每一个电芯的两侧均设置有极柱。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电芯的两端设置有极柱,在电芯成组过程中,多个电芯水平放置,相邻两个电芯的同一端的极柱距离过近,两个电芯同一端的极柱容易发生电连接,造成电池短路的问题,影响电池的用电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避免相邻两个电芯同一端的极柱发生电连接,从而造成电池短路的情况,进一步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第一电芯组件,所述第一电芯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朝向所述第二电芯的一侧设有第一极柱,所述第二电芯朝向所述第一电芯的一侧设有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间隔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一端;绝缘件,包括第一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设于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绝缘隔离。
[000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电芯组件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一个第一电芯与一个第二电芯为一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并排设置,第一电芯朝向第二电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极柱,第二电芯朝向第一电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极柱,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间隔设置,这样排布是为了方便铝排组件与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进行焊接,从而将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进行串联;另外,电池还包括绝缘件,绝缘件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一绝缘体设置于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第一端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之间,从而对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进行绝缘隔离,避免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第一端的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接触,从而造成电池短路的现象,同时也增加了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之间的电气间隙,以提高用电安全。
[0007]示例性的,第一电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电芯也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其中,第一电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第一极柱,第二电芯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均设置有第二极柱,第一电芯第一端的第一极柱为正极柱,第二端的第一极柱为负极柱;第二电芯第一端的第二极柱为负极柱,第二端的第二极柱为负极柱,这样,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相对设置时,使得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第一端为正极柱和负极柱相对设置,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第二端为负极柱和正极柱相对设置,方便将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进行串联连接。当然,第一电芯的第一端也可以是负极柱,那么第一电芯的第二端为正极柱,而第二电芯的第一端就是正极柱,第二端是负极柱,而为了方便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第一电芯的第一端为正极柱进行介绍。
[0008]具体的,第一电芯的第一端的第一极柱要与外部的BDU(Battery energy Distribution Unit,电池能量分配单元)进行连接,若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第一端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电连接时,会造成电池短路,因此,要在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第一端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之间设置第一绝缘体,对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第一端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进行绝缘隔离,避免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第一端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电连接,造成电池短路,以提高电池的用电安全。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芯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电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极柱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电芯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电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极柱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
[00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电芯的端部朝向第二电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极柱位于第一凹槽内,第二电芯的端部朝向第一电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极柱位于第二凹槽内,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对设置,这样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并排设置之后,可以缩小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之间的距离,提高电池的容纳空间,可以进一步增加电池的容量。
[0011]示例性的,每一个第一电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第一凹槽,且每一个第一凹槽内均设置有第一极柱,第一电芯还包括第一端面,两个第一凹槽分别位于第一电芯中的第一端面的两侧;第二电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第二凹槽,两个第二凹槽内均设置有第二极柱,第二电芯同样包括第一端面,两个第二凹槽分别位于第一端面的两侧,其中,第一电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电芯的第一端面是指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水平放置时,位于顶部的端面,位于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底部的端面为第二端面,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并排设置时,第一电芯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电芯的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第一电芯的第二端面与第二电芯的第二端面相背设置,从而在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并排设置时,缩小了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之间的间隙,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均呈L型,且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绝缘体包括第一贴合段、第二贴合段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贴合段和所述第二贴合段之间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贴合段和所述第二贴合段分别与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的长边相贴合,且所述第一贴合段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的短边之间。
[00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两端的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均为L型,包括长边与短边,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对称设置,第一极柱的短边朝向第二极柱的短边延伸设置,第二极柱的短边朝向第一极柱的短边延伸设置,第一绝缘体包括第一贴合段、第二贴合段和第一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贴合段和第二贴合段连接,在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并排装配之后,需将第一绝缘体安装在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第一端的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之间,第一绝缘体产生弹性变形,使得第一贴合段与第一极柱的长边贴合设置,第二贴合段与第二极柱的长边贴合设置,且分别对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的长边起到绝缘隔离的作用,避免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第一端的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的长边发生电气连接,从而造成电池短路;而第一连接段则对第一贴合段和第二贴合段起到连接和支撑的作用,用于使第一贴合段贴合至第一极柱的长边,第二贴合段贴合至第二极柱的长边;
[0014]另外,第一贴合段远离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的短边之间,避免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第一端的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的短边发生电气连接,最终实现了第一贴合段与第二贴合段将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第一端的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进行绝缘隔离,增加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第一端的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之间的爬电距离,避免电池短路的现象,提高电池的用电安全。
[0015]示例性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第二端的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之间也设置有第一绝缘体,以避免外部元器件与第一电芯或第二电芯位于第二端的第一极柱或第二极柱接触,造成电池发生短路的现象;同理,在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第二端,第一贴合段与第一电芯的第一极柱贴合、第二贴合段与第二电芯的第二极柱贴合。
[0016]另外,第二电芯的壳体带有正电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芯组件,所述第一电芯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朝向所述第二电芯的一侧设有第一极柱,所述第二电芯朝向所述第一电芯的一侧设有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一端;绝缘件,包括第一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设于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绝缘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电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极柱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电芯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电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极柱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均呈L型,且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绝缘体包括第一贴合段、第二贴合段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贴合段和所述第二贴合段之间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贴合段和所述第二贴合段分别与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的长边相贴合,且所述第一贴合段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的短边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段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电芯组件的外部。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还包括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贴合段相连,且所述延伸段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缺口,所述第二极柱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缺口内。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隔挡片,所述第一隔挡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贴合段的一侧,所述第一隔挡片适于与所述第一极柱或所述第二极柱贴合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挡片与所述第一贴合段之间设有第一坡口,适于所述第一隔挡片与所述第一贴合段分离。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芯组件,所述第二电芯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电芯组件的旁侧,所述第二电芯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三电芯和第四电芯,所述第三电芯朝向所述第四电芯的一侧设有第三极柱,所述第四电芯朝向所述第三电芯的一侧设有第四极柱,所述第三极柱和所述第四极柱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三电芯和所述第四电芯的第一端;所述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红光李树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