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气体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389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名称为一种高效气体吸收塔,包括塔体,中轴、大环管、小环管、储液箱和进液管,塔体内下方设置有扇面板,扇面板将塔体的内部空间分成上方的喷洒室和下方的集液室,中轴呈竖直状、可转动的设置在喷洒室的中央,若干大环管和小环管自上而下、间隔设置在中轴的周围,大环管与中轴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连管,小环管与中轴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连管,大环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喷头,小环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可转动,喷出的溶剂与VOC充分接触,溶解VOC效率高,溶解VOC的溶剂能再次喷出、以接触溶解VOC,充分利用溶剂,使溶解有VOC的溶剂达到完全饱和状态,提高了溶剂的利用率,避免浪费。避免浪费。避免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气体吸收塔


[0001]本技术涉及羟乙基纤维素废气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高效气体吸收塔。

技术介绍

[0002]羟乙基纤维素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高分子精细化工材料,羟乙基纤维素生产工艺依次有醚化反应、洗涤、蒸馏、灌装等,生产羟乙基纤维素会产生大量的VOC废气,需要处理VOC废气,方可排出至大气中。
[0003]废气吸收塔是常见的处理VOC废气的设备,具体通过安装多个喷头,采用喷淋的方式,将VOC气体与有机溶剂充分接触、并溶于有机溶剂中,但是现有的喷头大多是固定的,覆盖范围有限,喷淋出的溶剂无法与VOC充分接触、完全吸收VOC,致使最终排出的气体中还是含有一定含量的VOC,不符合环保排放标准,现有使用有机溶剂吸收VOC时,有机溶剂还没有充分溶解VOC,没有到达完全饱和度时,就被排出了,致使有机溶剂的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
[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高效气体吸收塔。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高效气体吸收塔,主要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气体吸收塔,包括塔体,中轴、大环管、小环管、储液箱和进液管,塔体内下方设置有扇面板,扇面板将塔体的内部空间分成上方的喷洒室和下方的集液室,中轴呈竖直状、可转动的设置在喷洒室的中央,若干大环管和小环管自上而下、间隔设置在中轴的周围,大环管与中轴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连管,小环管与中轴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连管,大环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喷头,小环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喷头;
[0007]中轴为中空状,进液管的一端连通储液箱、另一端穿过塔体连接在中轴的顶端,集液室连通储液箱。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扇面板的侧面设置有下支架、塔体内上方设置有上支架,下支架上设置有电机,中轴的底端安装在电机上、上端侧面安装在上支架上。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中轴与进液管通过轴承结构连接。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扇面板的中央设置有出液口,喷洒室与集液室通过出液口连通,塔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气管、侧面设置有出气管,进液管上设置有泵。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塔体的正面设置有用于检测喷洒室中VOC气体浓度的VOC气体浓度变送器。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可转动、覆盖面积大,喷出的溶剂与VOC充分接触,溶解VOC效率高、效果好,溶解VOC的溶剂能再次喷出、以接触溶解VOC,充分利用溶剂,使溶解有VOC的
溶剂达到完全饱和状态,提高了溶剂的利用率,避免浪费,在生产羟乙基纤维素中能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整体正视图;
[0015]图2为塔体内各部件位置关系正视图;
[0016]图3为中轴、大环管和小环管位置关系顶视图;
[0017]图4为扇面板在塔体内的顶视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1、塔体;11、进气管;12、扇面板;13、下支架;14、上支架;15、电机;16、出液口;17、出气管;2、中轴;21、大环管;22、小环管;23、第一连管;24、第二连管;25、第一喷头;26、第二喷头;3、集液室;4、储液箱;41、泵;42、进液管;5、VOC气体浓度变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0020]一种高效气体吸收塔,如图1

4所示,包括塔体1,中轴2、大环管21、小环管22、储液箱4和进液管42,塔体1内下方设置有扇面板12,扇面板12将塔体1的内部空间分成上方的喷洒室和下方的集液室3,中轴2呈竖直状、可转动的设置在喷洒室的中央,若干大环管21和小环管22自上而下、间隔设置在中轴2的周围,大环管21与中轴2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连管23,小环管22与中轴2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连管24,大环管2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喷头25,小环管22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喷头26;
[0021]每一层第一连管23和第二连管24均分别有四个,均匀的环绕设置在中轴2侧面,第一连管23和第二连管24起到支撑和导通溶剂的作用。
[0022]中轴2为中空状,溶剂能流入中轴2内,进液管42的一端连通储液箱4、另一端穿过塔体1连接在中轴2的顶端,储液箱4中放有溶剂,溶剂通过进液管42流入中轴2内,集液室3通过短管连通储液箱4。
[0023]扇面板12的侧面设置有下支架13、塔体1内上方设置有上支架14,下支架13上设置有电机15,中轴2的底端安装在电机15上、上端侧面安装在上支架14上,电机15带动中轴2转动。
[0024]中轴2与进液管42通过轴承结构连接,即中轴2保持转动,进液管42保持不同,进液管42内的溶剂能流入中轴2内。
[0025]扇面板12的中央设置有出液口16,喷洒室与集液室3通过出液口16连通,喷洒室内的溶剂能通过出液口16流入集液室3内,出液塔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气管11、侧面设置有出气管17,VOC混合气体通过进气管11进入到塔体1内,出气管17上设置有阀门,进液管42上设置有泵41。
[0026]塔体1的正面设置有用于检测喷洒室中VOC气体浓度的VOC气体浓度变送器5,型号
为BN500

VOC。
[0027]使用时,VOC混合气体进入塔体1内,泵41工作,溶剂流入进液管42、中轴2,第一连管23、大环管21、第一喷头25喷出,流入第二连管24、小环管22、第二喷头26喷出,第一喷头25和第二喷头26保持转动状,喷出的溶剂能充分接触VOC,并将VOC溶解,形成的溶液流入集液室3、储液箱4;
[0028]在泵41的作用下,溶液又从第一喷头25和第二喷头26喷出,溶液呈循环状运动,以充分溶解VOC气体;
[0029]当VOC气体浓度变送器5的数值持续变大时,证明溶剂无法继续溶解VOC气体,即溶解有VOC的溶剂达到饱和状,以充分利用溶剂;
[0030]再次使用时,更换新的溶剂即可。
[0031]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气体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中轴、大环管、小环管、储液箱和进液管,塔体内下方设置有扇面板,扇面板将塔体的内部空间分成上方的喷洒室和下方的集液室,中轴呈竖直状、可转动的设置在喷洒室的中央,若干大环管和小环管自上而下、间隔设置在中轴的周围,大环管与中轴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连管,小环管与中轴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连管,大环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喷头,小环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喷头;中轴为中空状,进液管的一端连通储液箱、另一端穿过塔体连接在中轴的顶端,集液室连通储液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气体吸收塔,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龙张春玲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福致为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