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气量波动工况的高效油气吸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3563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气量波动工况的高效油气吸收设备,包括吸收塔及其内部的塔釜,所述吸收塔的外部通过支架固接有用于将从吸收塔排出的油气进行气液分离的高效油气分离器;所述高效油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进气口与分离器出油口,所述高效油气分离器的顶端设有分离器出气口,所述分离器出气口用于将干净的油气输送至后续吸附设备;防止油气携带大量油滴进入后续吸附设备,避免造成活性炭失活;避免了设备增加导致占地面积增加,并且降低生产制造成本,高效油气分离器底部管道直接连接至塔釜,省去了油回收动力设备,减少了装置故障风险,降低了运行功率。降低了运行功率。降低了运行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大气量波动工况的高效油气吸收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高效油气吸收设备,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大气量波动工况的高效油气吸收设备,属于油气处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石化企业环保排放压力的逐年增加,单纯的吸附法已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吸收+吸附法成为一种新的主流工艺逐步应用到油气回收工艺中,但石化企业油气回收治理中面临储罐区热呼吸导致的油气回收处理量波动范围较大的问题,这成为影响吸收+吸附法油气回收工艺装置成本投资和正常生产运行的主要难题。
[0003]当前吸收+吸附法处理油气回收工艺多采用单吸收塔+吸附设备的处理模式。在正常工况下,油气进入吸收塔后与从塔顶喷淋的吸收剂进行逆流接触,吸收剂对烃类组分进行选择性吸收,未被吸收的气体进入吸附设备经活性炭等吸附剂进一步吸附后达标排放。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油气组分再经过减压脱附使活性炭保持一定的活性循环使用,但在油气处理量波动较大的工况下,吸收塔雾沫夹带严重,大量的油滴会随着气体一同进入到吸附设备,吸附了油滴的活性炭无法及时地减压脱附,活性逐渐降低吸附效果变差,逐渐导致油气回收排放不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炼化企业大气量波动工况,具备高效气液分离功能的油气吸收设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一种适用于大气量波动工况的高效油气吸收设备,包括吸收塔及其内部的塔釜,所述吸收塔的外部通过支架固接有用于将从吸收塔排出的油气进行气液分离的高效油气分离器;所述高效油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进气口与分离器出油口,所述高效油气分离器的顶端设有分离器出气口,所述分离器出气口用于将干净的油气输送至后续吸附设备;所述分离器进气口通过吸收塔出气口与吸收塔相连通,所述分离器出油口通过连接管道与吸收塔相连通;所述吸收塔的底部设有吸收塔出油口。
[0006]进一步的:所述吸收塔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实时监测、控制塔釜液位高度的上液位计与下液位计。
[0007]进一步的:所述吸收塔出气口设有若干个且均与吸收塔塔顶串联,所述吸收塔出气口均与分离器进气口相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高效油气分离器内部的液位高度与塔釜液位高度等高。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道与吸收塔相连接处不高于下液位计高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塔釜液位高度不得低于下液位计高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器进气口的高度必须高于所述上液位计的高度。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适用于炼化企业大气量波动工况,具备高效气液分离功能;当所述塔釜内部液位高度达到上液位计位置时,上液位计检测到液位高度控制吸收塔出油
口对塔釜内的液体进行排放,在等大气压的前提下,所述高效油气分离器内部的液位高度与塔釜液位高度始终保持一致;所述塔釜内液体经排放使其液位下降,塔釜内液位高度达到下液位计对的位置时,下液位计控制所述吸收塔出油口闭合,停止塔釜内液体的排放,此时塔釜内的液位高度在所述连接管道与吸收塔相连接处以上。
[0013]即所述塔釜内部液位高度达到上液位计位置时,塔釜内的液位高度尚未达到所述分离器进气口的高度,因此在高效油气分离器内部的液位高度并未对分离器进气口造成封堵,不会影响到自吸收塔出来的油气进入高效油气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并且也不会发生高效油气分离器液体反灌的情况。
[0014]在塔釜液位下降的同时,高效油气分离器内液位同步下降,由于所述连接管道与吸收塔相连接处不高于下液位计高度,所以塔釜内液面高度在到达下液位计位置时,连接管道内还存有油相,起到吸收塔与高效油气分离器的相对密封作用,该液封高度可有效防止气相串回吸收塔。
[0015]携带大量油滴的油气自吸收塔塔顶的吸收塔出气口排入至高效油气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由于高效油气分离器设定于吸收塔的特定高度上,高效油气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油相通过连接管道及时回流至吸收塔,减少回收的液相油品对油气造成二次污染,经处理后的油气从高效油气分离器顶部管口流出并进入后续吸附设备,保证干净的油气进入后续吸附设备,避免活性炭吸附油滴失活。
[0016]该油气吸收设备主要应用于吸收+吸附法处理油气回收的工艺路线,且油气的处理量波动范围较大的工况下,实现了塔顶气相中夹带液相时实时高效地分离和回收,解决了大气量波动工况时液相进入吸附系统而导致的负荷增加和再生周期延长等问题,可以有效减少吸附材料的使用量,降低设备成本,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0017]油气自吸收塔出来后通过高效油气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可以防止油气携带大量油滴进入后续吸附设备,避免造成活性炭失活,直接增加了后续吸附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整体维护使用成本。
[0018]高效油气分离器通过支架直接固定于吸收塔的特定高度上,避免了设备增加导致占地面积增加,并且降低生产制造成本,高效油气分离器底部管道直接连接至塔釜,省去了油回收动力设备,减少了装置故障风险,降低了运行功率。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附图1,一种适用于大气量波动工况的高效油气吸收设备,包括吸收塔1及其内部的塔釜2,所述吸收塔1的外部通过支架固接有用于将从吸收塔1排出的油气进行气液分离的高效油气分离器3;所述高效油气分离器3包括分离器进气口5与分离器出油口6,所述高效油气分离器3的顶端设有分离器出气口9,所述分离器出气口9用于将干净的油气输送至后续吸附设备;所述分离器进气口5通过吸收塔出气口4与吸收塔1相连通,所述分离器出油口6通过连接管道7与吸收塔1相连通;所述吸收塔1的底部设有吸收塔出油口10。
[0022]所述吸收塔1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实时监测、控制塔釜2液位高度的上液位计81与下液位计82;所述高效油气分离器3内部的液位高度与塔釜2液位高度等高;所述塔釜2液位高度不得低于下液位计82高度;所述连接管道7与吸收塔1相连接处不高于下液位计82高度;所述分离器进气口5的高度必须高于所述上液位计81的高度。
[0023]当所述塔釜2内部液位高度达到上液位计81位置时,上液位计81检测到液位高度控制吸收塔出油口10对塔釜2内的液体进行排放,在等大气压的前提下,所述高效油气分离器3内部的液位高度与塔釜2液位高度始终保持一致;所述塔釜2内液体经排放使其液位下降,塔釜2内液位高度达到下液位计82对的位置时,下液位计82控制所述吸收塔出油口10闭合,停止塔釜2内液体的排放,此时塔釜2内的液位高度在所述连接管道7与吸收塔1相连接处以上。
[0024]这样设计,当所述塔釜2内部液位高度达到上液位计81位置时,塔釜2内的液位高度尚未达到所述分离器进气口5的高度,因此在高效油气分离器3内部的液位高度并未对分离器进气口5造成封堵,不会影响到自吸收塔1出来的油气进入高效油气分离器3进行气液分离,并且也不会发生高效油气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大气量波动工况的高效油气吸收设备,包括吸收塔(1)及其内部的塔釜(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1)的外部通过支架固接有用于将从吸收塔(1)排出的油气进行气液分离的高效油气分离器(3);所述高效油气分离器(3)包括分离器进气口(5)与分离器出油口(6),所述高效油气分离器(3)的顶端设有分离器出气口(9),所述分离器出气口(9)用于将干净的油气输送至后续吸附设备;所述分离器进气口(5)通过吸收塔出气口(4)与吸收塔(1)相连通,所述分离器出油口(6)通过连接管道(7)与吸收塔(1)相连通;所述吸收塔(1)的底部设有吸收塔出油口(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气量波动工况的高效油气吸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1)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实时监测、控制塔釜(2)液位高度的上液位计(81)与下液位计(82)。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艳杰胡明刚杨鹏飞张有政王超梁高峰刘健邴进军徐江涛吴耘杜炳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诺诚化学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