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雨水收集的地下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3228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雨水收集的地下室,涉及建筑雨水收集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地下室雨水收集不能够对雨水内杂质进行过滤,导致杂质顺着雨水收集管进入到内部,不仅影响内部蓄水的洁净度,还容易堵塞管路的问题。所述地下室本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地下室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门体;还包括:过滤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储水箱的上方,所述过滤机构的上方设置有雨水收集管,且雨水收集管的一端延伸至过滤机构的内部;第一过滤网,其设置在所述雨水收集管的下端,且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与第一过滤网之间设置有分隔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第二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第二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雨水收集的地下室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雨水收集
,具体为一种建筑雨水收集的地下室。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很多地方会通过修建地下蓄水池或楼顶蓄水池对雨水进行收集蓄积,对于在地下专门开挖的蓄水池需要专门施工,且工程量较大,导致对雨水的收集成本较大,而楼顶蓄水池虽然成本较低,但不适用于小型建筑。因为处于储水状态的楼顶蓄水池对建筑的压力较大,会导致小型建筑的倒塌,且外部储水容易进入环境内的杂质,影响储水效果;
[0003]如申请号:CN202010825879.9,名为“一种建筑雨水收集的地下室”它包括地下室、水囊、进水管、活动地板、卷扬机、步梯机构、货架机构,其中地下室内底部安装有伸缩折叠的水囊,水囊通过与其上进水口连接的进水管与地面上的雨水收集装置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地下室进行改造以实现地下室对雨水的收集,同时不影响地下室的继续储物功能,从而减小雨水收集池或楼顶蓄水池的建造成本,使得现有地下室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减小重复建设成本。
[0004]但是,现有地下室雨水收集不能够对雨水内杂质进行过滤,导致杂质顺着雨水收集管进入到内部,不仅影响内部蓄水的洁净度,还容易堵塞管路;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雨水收集的地下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雨水收集的地下室,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地下室雨水收集不能够对雨水内杂质进行过滤,导致杂质顺着雨水收集管进入到内部,不仅影响内部蓄水的洁净度,还容易堵塞管路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雨水收集的地下室,包括:地下室本体,所述地下室本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地下室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门体;
[0007]还包括:
[0008]过滤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储水箱的上方,所述过滤机构的上方设置有雨水收集管,且雨水收集管的一端延伸至过滤机构的内部;
[0009]第一过滤网,其设置在所述雨水收集管的下端,且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与第一过滤网之间设置有分隔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所述活性炭过滤层与第二过滤网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口。
[0010]优选的,所述活性炭过滤层下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排水管,所述过滤机构与储水箱之间设置有连接口。
[0011]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与第二排水管的
外壁均设置有电控阀。
[0012]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收集室,相邻所述收集室之间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靠近上端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溢流口。
[0013]优选的,所述储水箱内部靠近第二排水管的收集室内设置有液位计。
[0014]优选的,所述地下室本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配电箱,所述配电箱的上方设置有控制机构,且控制机构的输入端与液位计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出端与电控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通过在储水箱与雨水收集管之间设置过滤机构起到将水体过滤后再进行收集的效果,第一过滤网能够对水体内的杂质进行第一次过滤,之后水体在分隔滤网处进行二次过滤,在第二过滤网处进行第三次过滤,通过第一溢流口流入至活性炭过滤层内,被活性炭颗粒进行过滤,之后水体可从第一排水管排出至所需用水设备内,或通过连接口进入至储水箱内进行储备,上述结构,使储水箱内的水体能够在过滤后才存放至内部,使内部水体摆放时间得到延长,且能够避免管路堵塞,提高实用性。
[0017]2、多个收集室能够将储水箱内的储备空间进行分隔,使一个收集室内水体达到溢流口后才能够流入至另一个收集室内,液位计能够对最后一个收集室内的水位进行检测,使用户能够知晓内部水存量,从而能够方便用户通过排水的方式调节内部水储量。
[0018]3、配电箱起到供电的效果,控制机构起到控制所需组件的效果,使地下室内能够有效的控制储水处,达到地下室雨水收集的效果,避免储水设备直接放置在外部,影响建筑周围美观,造成外部空间被占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过滤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储水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地下室本体;2、储水箱;3、过滤机构;4、雨水收集管;5、配电箱;6、控制机构;7、门体;8、第一过滤网;9、分隔滤网;10、第二过滤网;11、第一溢流口;12、活性炭过滤层;13、第一排水管;14、电控阀;15、连接口;16、收集室;17、分隔板;18、第二溢流口;19、液位计;20、第二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建筑雨水收集的地下室,包括:地下室本体1,地下室本体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储水箱2,地下室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门体7;
[0025]还包括:
[0026]过滤机构3,其设置在储水箱2的上方,过滤机构3的上方设置有雨水收集管4,且雨
水收集管4的一端延伸至过滤机构3的内部;
[0027]第一过滤网8,其设置在雨水收集管4的下端,且其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滤网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0与第一过滤网8之间设置有分隔滤网9,第二过滤网10的一侧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12,活性炭过滤层12与第二过滤网10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口11。
[0028]请参阅图1

3,活性炭过滤层12下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排水管13,过滤机构3与储水箱2之间设置有连接口15,第一排水管13起到排水的效果。
[0029]请参阅图1、图3,储水箱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排水管20,第一排水管13与第二排水管20的外壁均设置有电控阀14,电控阀14起到控制排水的效果。
[0030]请参阅图3,储水箱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收集室16,相邻收集室16之间设置有分隔板17,分隔板17靠近上端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溢流口18,多个收集室16能够将储水箱2内的储备空间进行分隔,使一个收集室16内水体达到溢流口后才能够流入至另一个收集室16内。
[0031]请参阅图3,储水箱2内部靠近第二排水管20的收集室16内设置有液位计19,液位计19能够对最后一个收集室16内的水位进行检测,使用户能够知晓内部水存量,从而能够方便用户通过排水的方式调节内部水储量。
[0032]请参阅图1,地下室本体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配电箱5,配电箱5的上方设置有控制机构6,且控制机构6的输入端与液位计1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雨水收集的地下室,包括地下室本体(1),所述地下室本体(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储水箱(2),所述地下室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门体(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机构(3),其设置在所述储水箱(2)的上方,所述过滤机构(3)的上方设置有雨水收集管(4),且雨水收集管(4)的一端延伸至过滤机构(3)的内部;第一过滤网(8),其设置在所述雨水收集管(4)的下端,且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过滤网(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过滤网(10),所述第二过滤网(10)与第一过滤网(8)之间设置有分隔滤网(9),所述第二过滤网(10)的一侧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12),所述活性炭过滤层(12)与第二过滤网(10)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雨水收集的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过滤层(12)下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排水管(13),所述过滤机构(3)与储水箱(2)之间设置有连接口(15)。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国新陈元璋
申请(专利权)人:中城建福建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