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粘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214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05
一种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包括专色墨桶、溶剂桶、循环桶、隔膜泵和粘度检测装置,所述循环桶、隔膜泵、粘度检测装置与墨槽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循环回路;所述专色墨桶通过第一气动三通阀、溶剂桶通过第二气动三通阀分别与所述循环回路连通,在溶剂桶与第二气动三通阀之间连接有溶剂定量装置,溶剂定量装置的上端口通过第一三通分别与第二气动三通阀和压缩气源连接,所述溶剂桶依次通过气动直通阀和第二三通与所述溶剂定量装置的下端口连通,在所述循环回路上位于隔膜泵与第一气动三通阀之间还设有第三气动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的第三端口通过第三气动三通阀与所述循环回路连通。该系统管道清洗彻底,能够避免更换颜色时产生串色而影响印刷效果。响印刷效果。响印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墨粘度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印刷
,特别是涉及一种油墨粘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印刷油墨通常为液体状态,油墨在流动中存在内摩擦特性,表现为油墨粘滞性的物理量,以油墨的粘度来表征,是油墨使用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指标,印刷油墨在使用前,一般处于粘度很高的状态,为达到印刷使用的效果,需要在印刷油墨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溶剂,在添加稀释溶剂的过程中,溶剂一般为有机挥发溶剂,此类溶剂因其本身易挥发的物理特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当调整好粘度的油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需要重新添加有机溶剂,来保证油墨的粘度稳定。
[0003]我公司研发的一种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循环桶、第二气动三通阀、第一气动三通阀、隔膜泵、粘度检测装置和墨槽依次连接形成的循环回路,压缩气源通过电磁阀组与隔膜泵、气动三通阀的控制端口连接,专色墨桶通过第一气动三通阀与所述循环回路连通,溶剂桶依次通过气动直通阀、第三气动三通阀、溶剂定量装置、三通一和第二气动三通阀与所述循环回路连通,溶剂定量装置的下液口通过第三气动三通阀与循环桶连通,其上液口通过三通一、单向阀与所述电磁阀组连接;在循环桶内设有液位传感器。该系统能够在线实时检测出油墨粘度值,并自动添加专色墨;准确调节循环回路中流通的油墨粘度;能够避免印刷过程中因粘度变化而出现色差质量问题。
[0004]这种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在使用时发现如下问题:
[0005]1、自动清洗时,启动隔膜泵工作,使溶剂依次经气动直通阀、第三气动三通阀、溶剂定量装置、三通一、第二气动三通阀、第一气动三通阀、隔膜泵和粘度检测装置后泵入墨槽,达到清洗管道与各个器件的目的,但是这种结构在清洗时无法实现从第二气动三通阀至循环桶之间的管道清洗,因此在更换其它颜色的专色墨桶时,第二气动三通阀至循环桶之间的管道容易残留前一个专色墨桶的油墨颜色,从而导致在更换颜色时产生串色,影响印刷效果;
[0006]2、为调节油墨粘度,在溶剂定量装置的下端口设置第三气动三通阀分别通过管道与溶剂桶和循环桶连通;为实现专色墨管的自动清洗,在第三气动三通阀与所述循环桶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四气动三通阀,在专色墨桶与第一气动三通阀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三通二,所述第四气动三通阀与三通二的第三端口通过管路相互连通,气动三通阀和管道数量较多,整体结构相对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管道清洗彻底,能够避免更换颜色时产生串色的油墨粘度控制系统。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包括专色墨桶、溶剂桶、循环桶、隔膜泵和粘度检测装置,
所述循环桶、隔膜泵、粘度检测装置与墨槽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循环回路;所述专色墨桶通过第一气动三通阀、溶剂桶通过第二气动三通阀分别与所述循环回路连通,在溶剂桶与第二气动三通阀之间连接有溶剂定量装置,溶剂定量装置的上端口通过第一三通分别与第二气动三通阀和压缩气源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溶剂桶依次通过气动直通阀和第二三通与所述溶剂定量装置的下端口连通,在所述循环回路上位于隔膜泵与第一气动三通阀之间还设有第三气动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的第三端口通过第三气动三通阀与所述循环回路连通。
[0010]作为进一步优选,在循环桶内设有过滤漏斗,在过滤漏斗内设有吸入管道且吸入管道外端连接所述第二气动三通阀,使过滤漏斗通过吸入管道接在循环回路中,用于对流入循环桶内的油墨进行过滤;在调节粘度时溶剂定量装置中的溶剂通过过滤漏斗进入循环桶内,使过滤漏斗不断重复油墨和溶剂的进出,从而实现油墨过滤作用和过滤孔的自清理效果。
[0011]作为进一步优选,在循环桶内设有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循环桶内的油墨液位并控制专色墨的自动添加。
[0012]作为进一步优选,在过滤漏斗底部设有强磁铁,用于吸附印刷时刮刀与印版长时间摩擦产生的碎铁屑。
[0013]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溶剂定量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壳体和上盖,所述下端口和上端口分别设在壳体底部和上盖上,在壳体内设有空心浮球,在上盖上设有接近传感器,其信号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溶剂定量装置内是否加满溶剂。
[0014]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压缩气源通过调压阀连接电磁阀组,并通过电磁阀组与所述第一三通、隔膜泵和各个气动三通阀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组电连接PLC控制器,用于通过电磁阀组控制所述隔膜泵和各个气动三通阀的动作。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通过启动隔膜泵工作,将溶剂依次经气动直通阀、第二三通、溶剂定量装置、第一三通、第二气动三通阀、第一气动三通阀、第三气动三通阀、隔膜泵和粘度检测装置后泵入墨槽,便可达到清洗循环回路中第二气动三通阀至墨槽之间的管道与各个器件的目的;通过控制压缩气源启动和三个气动三通阀动作,排出压缩空气推动溶剂定量装置内的溶剂依次经第二三通、第三气动三通阀、第一气动三通阀、第二气动三通阀注入循环桶内,便可达到清洗循环回路中第三气动三通阀至循环桶之间管道的目的;管道清洗彻底,能够避免更换颜色时产生串色而影响印刷效果。
[0017]2、在溶剂定量装置的下端口与循环桶之间无需单独设置连接管道,便可实现调节油墨粘度;该控制系统中仅布置三个气动三通阀,便可实现循环回路的彻底清洗,进一步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循环桶的结构剖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溶剂定量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0021]图中:压缩气源1,调压阀2,气管3,电磁阀组4,专色墨桶5,溶剂桶6,气动直通阀7,第二三通8,溶剂定量装置9,第一三通10,单向阀11,手动调压阀12,隔膜泵13,第三气动三
通阀14,第二气动三通阀15,粘度检测装置16,墨槽17,实体按键18,警报器19,触摸屏20,PLC控制器21,电源模块22,第一气动三通阀23,循环桶24,强磁铁25,过滤漏斗26,吸入管道27,液位传感器28,壳体901,上盖902,接近传感器903,空心浮球904,下端口905,上端口906。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包括压缩气源1、调压阀2、电磁阀组4、专色墨桶5、溶剂桶6、循环桶24、隔膜泵13、第一气动三通阀23、第二气动三通阀15、粘度检测装置16和PLC21。所述循环桶24、隔膜泵13、粘度检测装置16和墨槽17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在隔膜泵13的驱动下,使油墨在循环回路内循环流动;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包括专色墨桶、溶剂桶、循环桶、隔膜泵和粘度检测装置,所述循环桶、隔膜泵、粘度检测装置与墨槽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循环回路;所述专色墨桶通过第一气动三通阀、溶剂桶通过第二气动三通阀分别与所述循环回路连通,在溶剂桶与第二气动三通阀之间连接有溶剂定量装置,溶剂定量装置的上端口通过第一三通分别与第二气动三通阀和压缩气源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溶剂桶依次通过气动直通阀和第二三通与所述溶剂定量装置的下端口连通,在所述循环回路上位于隔膜泵与第一气动三通阀之间还设有第三气动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的第三端口通过第三气动三通阀与所述循环回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在循环桶内设有过滤漏斗,在过滤漏斗内设有吸入管道且吸入管道外端连接所述第二气动三通阀,使过滤漏斗通过吸入管道接在循环回路中,用于对流入循环桶内的油墨进行过滤;在调节粘度时溶剂定量装置中的溶剂通过过滤漏斗进入循环桶内,使过滤漏斗不断重复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哲奇陈志保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北罗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