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围堰的黏土心墙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180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石围堰的黏土心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黏土心墙上设置多个桩位,在各桩位处钻孔,形成盲孔,钻孔过程中记录钻压异常时钻头的深度范围,并将其标记为异常段;将套管插入盲孔;将注浆管伸入套管内并下沉至预设位置,通过注浆管喷注浆液并将套管喷碎,且注浆管在喷浆过程中旋转上升,在异常段内每隔第一预设时间计算预设受喷面标高与实际受喷面标高的差值,若差值超过预设差值,则暂停喷浆,静置预设时长后再喷浆至实际受喷面标高达到预计受喷面标高,并持续喷浆直至喷浆结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异常段内间隔喷浆,给予钻压异常段内粘土与浆液充分混合凝结的时间,从而使得浆液与黏土充分混合,提高土石围堰的稳定性。围堰的稳定性。围堰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石围堰的黏土心墙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石围堰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土石围堰的黏土心墙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土石围堰因其就地取材、经济、施工快速、方便等特点广泛用于水利工程临时工程上,但现有技术中针对土石围堰的施工具有下部碾压质量难以保证、河床工况不清、抛石及黏土防渗墙结合面容易出现孔洞,运行过程中已出现渗漏等问题,严重威胁基坑安全,石围堰施工需要将石体堆放在外侧抵抗填筑时水流的冲刷、黏土堆放在中间形成黏土心墙以起到有效的防渗作用。石碴料设置在内侧,起到稳定围堰的作用,现有技术的石体与中部黏土心墙及内侧石渣料结合面容易出现孔隙,高压旋喷桩压力较大,容易造成孔隙增大,破坏围堰结构,导致围堰失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石围堰的黏土心墙的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土石围堰施工方法中土石围堰施工过程中容易破坏围堰结构,导致围堰失稳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土石围堰的黏土心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在所述黏土心墙上设置多个桩位,在各所述桩位处钻孔,形成盲孔,钻孔过程中记录钻头的深度及对应的钻压,记录钻压异常时对应的钻头的深度范围,并将所述深度范围标记为异常段,且将所述异常段所在桩位标记为异常桩位;
[0006]将套管插入所述盲孔;其中,所述套管为脆性塑料材质制件;
[0007]将注浆管伸入所述套管内并下沉至预设位置,通过注浆管向所述盲孔内喷注预计喷浆量的浆液并将所述套管喷碎,且所述注浆管在喷浆过程中旋转上升,以在所述盲孔内进行喷浆直至喷浆结束;
[0008]其中,对所述异常桩位进行喷浆时,在所述异常段内每隔第一预设时间计算预设受喷面标高与实际受喷面标高的差值,若所述差值超过预设差值,则暂停喷浆,静置预设时长后再喷浆至实际受喷面标高达到预计受喷面标高,并持续喷浆直至喷浆结束。
[0009]优选地,喷浆结束后所述盲孔内浆液面下降;
[0010]所述将注浆管伸入所述套管内并下沉至预设位置,通过注浆管喷浆并将所述套管喷碎,且所述注浆管在喷浆过程中旋转上升,以在盲孔内进行喷浆直至喷浆结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0011]继续将浆液回灌至已喷浆结束的所述盲孔内,并保持压浆作用,直至所述盲孔内的浆液面不再下降。
[0012]优选地,所述继续将浆液回灌至已喷浆结束的盲孔内,并保持压浆作用,直至所述盲孔内的浆液面不再下降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0013]在多个所述盲孔之间开设引导槽,以将溢浆的所述盲孔处的浆液引导至需要回灌的所述盲孔处。
[0014]优选地,所述将套管插入所述盲孔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0015]选用至少三根桩位进行试桩,根据试桩参数计算各所述桩位所需的喷浆量,并计算各桩位喷浆量的平均值,得到所述预计喷浆量。
[0016]优选地,所述根据试桩参数计算各所述桩位所需喷浆量的公式为:
[0017]Q=(H/v)q(1+β),
[0018]其中,Q为喷浆量;H为盲孔的深度;q为单位时间喷浆量;β为损失系数;v为注浆管上升速度。
[0019]优选地,所述对所述异常桩位进行喷浆时,在所述异常段内每隔预设时间计算预计受喷面标高与实际受喷面标高的差值,若所述差值超过预设差值,则暂停喷浆,静置预设时长后再喷浆至实际受喷面标高达到预计受喷面标高,并持续喷浆直至喷浆结束的步骤包括:
[0020]暂停喷浆时间未超过第二预设时间时,将所述注浆管下探预设距离后再进行喷浆。
[0021]优选地,将所述黏土心墙分为多个桩位,在各所述桩位处钻孔,形成盲孔,记录钻压异常时钻头的深度为异常段,异常段所在桩位为异常桩位的步骤包括:
[0022]将钻机安置在桩位的预设位置处;
[0023]对钻机进行水平校正,使钻机的钻杆正对预设位置的中心处并采用导正装置固定钻机;
[0024]下探钻杆进行钻孔;
[0025]返回执行所述将钻机安置在桩位的预设位置处的步骤,直至所有桩位钻孔完毕。
[0026]优选地,所述将注浆管伸入所述套管内并下沉至预设位置,通过注浆管喷注浆液并将所述套管喷碎,且所述注浆管在喷浆过程中旋转上升,以在盲孔内进行喷浆直至喷浆结束的步骤包括:
[0027]采用跳桩施工法,将桩位按数字顺序编号,先对奇数编号的桩位进行依次注浆,再对偶数编号的桩位进行依次注浆。
[0028]优选地,所述套管插入所述盲孔后,所述套管外露于所述盲孔,且高于地面20cm~30cm。
[0029]优选地,所述浆液为在水泥

水玻璃溶液,其中水玻璃和水泥的含量比为0.5:1~1:1。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先在钻孔过程中记录钻压异常时钻孔对应的深度段及其所在桩位,钻孔后将脆性塑料套管插入盲孔,以保护盲孔,防止盲孔堵塞;在喷浆过程中,注浆管伸入套管,由于套管选用脆性塑料套管,在高压喷浆过程中被喷碎,浆液可以喷入盲孔周围的黏土中,与黏土充分混合,形成防渗层;在实施过程中,黏土层不可避免的有密度差异,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钻压异常,同时会对后续的喷浆过程造成影响,因此记录钻压异常的异常段,在喷浆至异常段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计算预设受喷面标高与实际受喷面标高的差值,通过实际受喷面标高判断异常段内浆液是否和黏土充分混合及凝结,通过静置使浆液与黏土充分混合及凝结后再喷浆至预设标高,使得每个异常段的浆液与黏土均可
充分混合,同时降低高压喷浆破坏围堰结构的概率,从而提高土石围堰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土石围堰的黏土心墙的施工方法的流程框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土石围堰的黏土心墙的施工方法的流程框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土石围堰的黏土心墙的施工方法的流程框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土石围堰的黏土心墙的施工方法的流程框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土石围堰的黏土心墙的施工方法的流程框图;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土石围堰的黏土心墙的施工方法的流程框图;
[0038]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土石围堰的黏土心墙的施工方法的流程框图。
[0039]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石围堰的黏土心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黏土心墙上设置多个桩位,在各所述桩位处钻孔,形成盲孔,钻孔过程中记录钻头的深度及对应的钻压,记录钻压异常时对应的钻头的深度范围,并将所述深度范围标记为异常段,且将所述异常段所在桩位标记为异常桩位;将套管插入所述盲孔;其中,所述套管为脆性塑料材质制件;将注浆管伸入所述套管内并下沉至预设位置,通过注浆管向所述盲孔内喷注预计喷浆量的浆液并将所述套管喷碎,且所述注浆管在喷浆过程中旋转上升,以在所述盲孔内进行喷浆直至喷浆结束;其中,对所述异常桩位进行喷浆时,在所述异常段内每隔第一预设时间计算预设受喷面标高与实际受喷面标高的差值,若所述差值超过预设差值,则暂停喷浆,静置预设时长后再喷浆至实际受喷面标高达到预计受喷面标高,并持续喷浆直至喷浆结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石围堰的黏土心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喷浆结束后所述盲孔内浆液面下降;所述将注浆管伸入所述套管内并下沉至预设位置,通过注浆管喷浆并将所述套管喷碎,且所述注浆管在喷浆过程中旋转上升,以在盲孔内进行喷浆直至喷浆结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继续将浆液回灌至已喷浆结束的所述盲孔内,直至所述盲孔内的浆液面不再下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石围堰的黏土心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续将浆液回灌至已喷浆结束的盲孔内,并保持压浆作用,直至所述盲孔内的浆液面不再下降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在多个所述盲孔之间开设引导槽,以将溢浆的所述盲孔处的浆液引导至需要回灌的所述盲孔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石围堰的黏土心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套管插入所述盲孔的步骤之后,还包括:选用至少三根桩位进行试桩,根据试桩参数计算各所述桩位所需的喷浆量,并计算各桩位喷浆量的平均值,得到所述预计喷浆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土石围堰的黏土心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试桩参数计算各所述桩位所需喷浆量的公式为:Q=(H/v)q(1+β),其中,Q为喷浆量;H为盲孔的深度;q为单位时间喷浆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锴樊恒东高常海李彪李瑞山曹程亮常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