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1561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采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溜井结构,所述溜井结构包括溜井、卸载硐室和缓冲组件,溜井内具有溜放通道,卸载硐室的底部开设有卸载通道,卸载通道的一端与卸载硐室连通,卸载通道的另一端与溜放通道连通,缓冲组件设在卸载硐室靠近溜井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溜井结构,可以降低溜井被冲击破坏的风险。坏的风险。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溜井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采矿
,具体涉及一种溜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金属矿山多采用多水平开采,开采过程中多水平的矿废石通过分支溜井溜放到溜井中集中下放,分支溜井不易施工,而且分支溜井的结构稳定性差,分支溜井溜放至溜井的矿废石会对溜井的下部结构造成冲击破坏,导致溜井的服务年限缩短,相关技术中多采用加强溜井井壁的支护方式,但是井壁支护的费用高,而且矿废石的冲击力依然会对支护后的井壁造成很大的破坏,溜井被冲击破坏的风险还是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溜井结构,可以降低溜井被冲击破坏的风险。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溜井结构,包括:溜井,所述溜井内具有溜放通道;卸载硐室,所述卸载硐室的底部开设有卸载通道,所述卸载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卸载硐室连通,所述卸载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溜放通道连通;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在所述卸载硐室靠近所述溜井的一侧。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溜井结构,可以降低溜井被冲击破坏的风险。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设在所述卸载硐室与所述溜井之间以将所述卸载硐室与所述溜井分隔。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件相连以将所述第二缓冲件悬挂在所述第一缓冲件上。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缓冲件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缓冲件在所述第一缓冲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件为钢筋混凝土墙或钢板,所述第二缓冲件为钢链条。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溜井结构还包括第一缓冲平台,所述第一缓冲平台设在所述卸载通道与所述溜井的连接处。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平台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水平布置,所述第二端面竖直布置。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溜井包括第一溜井段和第二溜井段,所述溜井结构还包括转载通道,所述转载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溜井段连通,所述转载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溜井段连通。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溜井结构还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缓冲平台和第二缓冲平台,所述第二缓冲平台的一端与所述转载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缓冲平台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平台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缓冲平台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溜井段连通。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卸载硐室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卸载硐室在所述溜井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且多个所述卸载硐室分别与所述溜井连通。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溜井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的溜井结构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溜井1,溜放通道11,第一溜井段12,第二溜井段13,
[0019]卸载硐室2,卸载通道21,
[0020]缓冲组件3,第一缓冲件31,第二缓冲件32,
[0021]第一缓冲平台4,第一端面41,第二端面42,
[0022]转载通道5,
[0023]第二缓冲平台6,第三端面61,第四端面6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如图1

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溜井1结构包括溜井1、卸载硐室2和缓冲组件3。
[0026]溜井1内具有溜放通道11。卸载硐室2的底部开设有卸载通道21,卸载通道21的一端与卸载硐室2连通,卸载通道21的另一端与溜放通道11连通。缓冲组件3设在卸载硐室2靠近溜井1的一侧。
[0027]具体地,卸载通道21的上端与卸载硐室2连通,卸载通道21的下端与溜放通道11连通,卸载硐室2设在溜井1的一侧且通过卸载通道21与溜放通道11连通,缓冲组件3设在卸载硐室2邻近溜井1的一侧,即卸载硐室2设在溜井1的左侧,缓冲组件3也设在溜井1的左侧,卸载硐室2设在溜井1的右侧,缓冲组件3相应的设在溜井1的右侧,通过缓冲组件3对卸载硐室2卸载到溜井1内的废石或矿石的速度进行缓冲,以降低通过卸载通道21进入溜放通道11内的废石或矿石的冲击力,进而降低溜井1被冲击破坏的风险。
[002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是,溜井1是依靠自重溜放矿石和废石的铅锤或倾斜通道。
[0029]本技术实施例取消了分支溜井1的设置,直接将卸载硐室2通过卸载通道21与溜井1的溜放通道11进行连通,取消了相关技术中分支溜井1的设置,节约了分支溜井1的施工成本,便于矿山的施工,而且本实施例中通过缓冲组件3对通过卸载通道21进入溜放通道11内的废石或矿石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不但降低了溜井1结构被冲击破坏的风险,延长了溜井1的服务年限,而且由于降低了溜井1结构受到的冲击力,使溜井1可以适应不同的围岩条件。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组件3包括第一缓冲件31,第一缓冲件31设在卸载硐室2与溜井1之间以将卸载硐室2与溜井1分隔。
[0031]可选地,第一缓冲件31在左右方向上分隔开卸载硐室2与溜井1,防止溜放通道11
内的矿石或废石在溜放过程中对卸载硐室2的破坏,确保卸载硐室2的正常运行。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组件3还包括第二缓冲件32,第二缓冲件32的一端与第一缓冲件31相连以将第二缓冲件32悬挂在第一缓冲件31上。
[0033]可选地,第二缓冲件32的上端与第一缓冲件31的下端相连,第二缓冲件32悬挂在第一缓冲件31的下端,且第二缓冲件32位于卸载通道21内以将溜放通道11与卸载通道21分隔开,通过第二缓冲件32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防止溜井1内的废石或矿石进入卸载硐室2,影响卸载硐室2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可以减缓卸载通道21卸载至溜放通道11内的矿石或矿石的冲击力,减少废石或矿石冲刷溜井1壁的概率,进而降低溜井1被冲击破坏的风险。
[0034]可选地,第二缓冲件32向卸载通道21的伸出长度可以根据卸载通道21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进行确定,比如第二缓冲件32向卸载通道21的伸出长度为卸载通道2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的一半。
[0035]例如,第二缓冲件32焊接在第一缓冲件31上,焊接的方式可以提高第一缓冲件31与第二缓冲件32的连接稳定性,确保第二缓冲件32稳定悬挂在卸载通道21内。
[003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缓冲件32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第二缓冲件32在第一缓冲件3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0037]具体地,多个第二缓冲件32在第一缓冲件31长度方向的间隔布置,可以提高第二缓冲件32对溜放通道11和卸载通道21内的废石或矿石的缓冲效果,避免溜放通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溜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溜井,所述溜井内具有溜放通道;卸载硐室,所述卸载硐室的底部开设有卸载通道,所述卸载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卸载硐室连通,所述卸载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溜放通道连通;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在所述卸载硐室靠近所述溜井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设在所述卸载硐室与所述溜井之间以将所述卸载硐室与所述溜井分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溜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件相连以将所述第二缓冲件悬挂在所述第一缓冲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溜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件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缓冲件在所述第一缓冲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溜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为钢筋混凝土墙或钢板,所述第二缓冲件为钢链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过曾明杜贵文安建英张爱民崔传杰王建中徐长磊郭相参孙扬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