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溜井土挡的控制成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158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溜井土挡的控制成型的方法,通过先在联络道中确定溜井位置,并通过多次爆破使联络道作业面距溜井侧壁距离为0.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溜井土挡的控制成型的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爆破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溜井土挡的控制成型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溜井是指矿山专为矿(碴)石运输周转而设的专用井巷,掘进工艺为地下采矿的第一道工序。在巷道掘进施工中穿孔、爆破、铲运及支护四个工序顺序进行,爆破后渣石全部使用铲运机甩入溜井。为了避免铲运机在甩渣过程中不掉入溜井,使用溜井前安排铲运机制作临时土挡。
[0003]但该方法存在局限性,临时土挡稳固性比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因铲运机不断甩渣破坏了土挡高度及稳固性,需要不断进行维护才能确保铲运作业安全,加剧了铲运机司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溜井土挡的控制成型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临时土挡稳固性差且需要频繁修复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6]一种溜井土挡的控制成型的方法,其包括:
[0007]S1.在联络道中确定溜井位置;
[0008]S2.并通过多次爆破使联络道作业面距溜井侧壁距离为0.7

1m;
[0009]S3.在距离联络道底板第一距离的位置间隔施工多个缓冲炮孔,在缓冲炮孔上方第二距离的位置间隔施工多个爆破孔,并在爆破孔内进行爆破;
[0010]其中缓冲炮孔位于联络道底面沿竖直方向向上取第一距离的位置进行施工。
[0011]S4.将爆破孔上部的岩土进行破碎,直至在爆破孔上方区域形成联络道与溜井的贯通,爆破孔下部形成土挡。
[0012]进一步地,步骤S1中,确定溜井的位置时包括步骤:
[0013]S1.1、爆破联络道作业面,并记录联络道的爆破掘进距离;
[0014]S1.2、对比联络道与溜井的设计距离与联络道的爆破掘进距离,并在联络道作业面距离溜井的设计位置为10m时,在联络道作业面的中部以及两侧分别施工第一探孔;
[0015]S1.3、直至第一探孔与溜井贯通后停止爆破,确定溜井位置。
[0016]进一步地,步骤S1.3中,第一探孔与溜井贯穿后,还包括步骤:在联络道作业面上间隔施工多个第二探孔,并通过多个第二探孔的深度数据,确定溜井的详细位置,调整联络道掘进的方向直至与溜井精准贯通。
[0017]进一步地,施工第二探孔时,以水平方向一侧至另一侧的顺序,以及竖直方向一侧至另一侧的顺序依次进行施工。
[0018]进一步地,在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上,每两个相邻的第二探孔之间的距离为0.5m。
[0019]进一步地,步骤S2中的多次爆破联络道作业面过程中,包括步骤:记录并对比联络
道与溜井的设计距离与联络道的爆破掘进距离,直至联络道作业面距离溜井的设计位置为2m时,在联络道作业面施工深度为1m的爆破孔,并在爆破孔的孔底装入泡泥,以缓冲爆破冲击。
[0020]进一步地,泡泥的深度为0.1m。
[0021]进一步地,步骤S3中,多个缓冲炮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且相邻的缓冲炮孔之间的距离为0.3m。
[0022]进一步地,步骤S3中,多个缓冲炮孔与多个爆破孔之间形成缓冲层,在爆破孔内进行爆破后,对缓冲层进行松动。
[0023]进一步地,步骤S3中,第一距离为1m,第二距离为0.5m。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5]本专利技术通过先在联络道中确定溜井位置,并通过多次爆破使联络道作业面距溜井侧壁距离为0.7

1m,然后在距离联络道底板第一距离的位置间隔施工多个缓冲炮孔,在缓冲炮孔上方第二距离的位置间隔施工多个爆破孔,并在爆破孔内进行爆破,最后将爆破孔上部的岩土进行破碎,直至在爆破孔上方区域形成联络道与溜井的贯通,爆破孔下部形成土挡,该土挡为原生岩石土挡,且土挡主体不受爆破破坏,坚固耐用,解决了铲运机在甩渣过程中频繁修复土挡的问题,同时也增大了铲运机司机的安全系数,提高铲运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专利技术,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0027]一种溜井土挡的控制成型的方法,其包括:
[0028]S1.在联络道中确定溜井位置;
[0029]S2.并通过多次爆破使联络道作业面距溜井侧壁距离为0.7

1m;
[0030]S3.在距离联络道底板第一距离的位置间隔施工多个缓冲炮孔,在缓冲炮孔上方第二距离的位置间隔施工多个爆破孔,并在爆破孔内进行爆破;
[0031]其中缓冲炮孔内部进行爆破,并通过多个缓冲炮孔以保持上部的爆破孔爆破后,爆炸不影响爆破孔下部的土挡部分。
[0032]S4.将爆破孔上部的岩土进行破碎,直至在爆破孔上方区域形成联络道与溜井的贯通,爆破孔下部形成土挡。
[0033]本实施例的原理是:通过先在联络道中确定溜井位置,并通过多次爆破使联络道作业面距溜井侧壁距离为0.7

1m,然后在距离联络道底板第一距离的位置间隔施工多个缓冲炮孔,在缓冲炮孔上方第二距离的位置间隔施工多个爆破孔,并在爆破孔内进行爆破,最后将爆破孔上部的岩土进行破碎,直至在爆破孔上方区域形成联络道与溜井的贯通,爆破孔下部形成土挡,该土挡为原生岩石土挡,且土挡主体不受爆破破坏,坚固耐用,解决了铲运机在甩渣过程中频繁修复土挡的问题,同时也增大了铲运机司机的安全系数,提高铲运效率。
[0034]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1中,具体的,在确定溜井的位置时包括
步骤:
[0035]S1.1、爆破联络道作业面,并记录联络道的爆破掘进距离;
[0036]从初始爆破开始,累计每次爆破掘进的距离。
[0037]S1.2、对比联络道与溜井的设计距离与联络道的爆破掘进距离,开始掘进位置与溜井设计位置之间的距离减去实际掘进距离,得到联络到作业面与溜井的距离,并在联络道作业面距离溜井的设计位置为10m时,在联络道作业面的中部以及两侧分别施工第一探孔;
[0038]也就是当联络道作业面距离溜井的设计位置为10m时,在联络到作业面的中心位置以及两侧位置分别施工第一探孔,且由于设备规格的限制,第一探孔的长度最长可以达到3.3m,且由于在联络道未贯通溜井时,没有办法知道联络道的掘进方向是否有偏差,也不知道溜井的具体位置,通过每次爆破后都通过施工第一探孔进行试探,当联络道与溜井的设计距离与联络道的爆破掘进距离,且第一探孔贯穿的时候,就是联络道与溜井初步贯通。
[0039]具体的,可以通过观察三个第一探孔中的哪一个最先贯通,由于溜井的水平截面为圆形,也就是溜井朝向联络到作业面一侧的周面的中部距离联络到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溜井土挡的控制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S1.在联络道中确定溜井位置;S2.通过多次爆破使联络道作业面距溜井侧壁距离为0.7

1m;S3.在距离联络道底板第一距离的位置间隔施工多个缓冲炮孔,在缓冲炮孔上方第二距离的位置间隔施工多个爆破孔,并在爆破孔内进行爆破;S4.将爆破孔上部的岩土进行破碎,直至在爆破孔上方区域形成联络道与溜井的贯通,爆破孔下部形成土挡。2.如权利要求1所述溜井土挡的控制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确定溜井的位置时包括步骤:S1.1、爆破联络道作业面,并记录联络道的爆破掘进距离;S1.2、对比联络道与溜井的设计距离与联络道的爆破掘进距离,并在联络道作业面距离溜井的设计位置为设定距离时,在联络道作业面的中部以及两侧分别施工第一探孔;S1.3、直至第一探孔与溜井贯通后停止爆破,确定溜井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溜井土挡的控制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3中,第一探孔与溜井贯穿后,还包括步骤:在联络道作业面上间隔施工多个第二探孔,并通过多个第二探孔的深度数据,确定溜井的详细位置,调整联络道掘进的方向直至与溜井精准贯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溜井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林振王利军贾强王勇师宏伟李涛昝立强张达刘峻辰李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