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精炼食用植物油油烟量的生产工艺及过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147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低精炼食用植物油油烟量的生产工艺及过渡装置,位于中和反应设备的外壳内,包括过渡块,过渡块位于外壳内部的空腔中,空腔一端连接进液口,另一端设有移动推杆;移动推杆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其头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导流头和第二导流头;外壳的空腔靠近进液口一端装配有过渡块,过渡块中间位置设有若干凹槽,在凹槽位置形成涡流反应区,第一导流头和第二导流头分别位于过渡块上若干凹槽的前后两侧。通过此过渡结构,从低压区进入高压区的液体,不会立刻从第一导流头处流出,而且液体流经涡流反应区时,空化泡遭遇滞留,既保证了空化泡在高压区全部溃灭,不会从低压区流出,还延长了反应时间,促进反应的发生。生。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低精炼食用植物油油烟量的生产工艺及过渡装置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2110936530.7,申请日2021年08月16,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降低精炼食用植物油油烟量的生产工艺”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脂加工
,具体涉及降低精炼食用植物油油烟量的生产工艺及过渡装置。

技术介绍

[0003]精炼食用植物油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调味品,但目前市面上的精炼食用植物油普遍存在油烟量多的现象。精炼食用植物油烟的成分极为复杂,研究表明,在其中检测到的组分至少有300多种,主要有脂肪酸、烷烃、烯烃、醛、酮、醇、酯等芳香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其中至少有数十种危害人体健康。
[0004]纯净的甘油三酯(即中性油)本身是不易挥发的,但在实际油品中,除甘油三酯外,还有少量的非甘油三酯成分容易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油烟,这其中包括油脂本身受热易于挥发的成分如游离脂肪酸和低碳链的醛、酮等,易发生热分解而生成易挥发物质的成分如磷脂、糖类、单甘脂等以及能促使油脂产生热分解的成分如铜、铁等微量金属促氧化剂。
[0005]这些成分在油脂加热的过程中挥发至空气中,人体吸入后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危害,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稳定且油烟量低的油脂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诉求。
[0006]传统的油脂精炼工艺参见附图1所示,主要由中和、脱色、冬化(脱蜡)、脱臭四个工段组成。其中,中和工段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原油中存在的非甘油酯成分,例如游离脂肪酸,金属离子,胶质以及一些色素。目前常用的中和方法主要是加酸加碱,中和工段的工艺流程图参见附图2所示,在加入酸碱后,通过搅拌混合过滤,降低磷含量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但该方法很难将中和油磷含量降低到很低的水平,同时对于本身磷含量低的毛油很难除去,而磷脂含量是影响精炼食用植物油油烟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发一种油烟量低的精炼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工艺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低精炼食用植物油油烟量的生产工艺及过度装置,即通过空化汽爆混合中和、梯度降温进行脱蜡、新型吸附剂水合二氧化硅与硅藻土结合进行脱色、冰冻真空系统进行脱臭。该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精炼食用植物油磷脂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油烟量较低,且经济节能环保。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鉴于目前未查阅到关于影响食用油油烟量的加工因素的相关文献报道。因此,专利技术人联系食用油加工过程,考虑到油烟量(是指油脂受热时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样品在一定温度下所产生的热分解物浓度)是油脂质量指标之一,确定影响油烟量的加工环节为:脱胶、脱蜡、脱色和脱臭。
[0010]而传统精炼工艺主要适用于处理某些FFA含量高的油脂(如棕榈油、椰子油等),其他油脂,例如葵花籽油,因油料品种和前处理工艺的原因,一般含杂多、色泽深,尤其磷脂组成中非水化磷脂(NHP)一般占50%以上,必须在第一步脱胶段从油中脱除磷脂、色素及微量金属,只有彻底脱胶,才能正常地进行后续精炼,获得稳定的低油烟量的成品油,因此,脱胶工序十分关键。
[0011]为此,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了一种高效脱磷的中和工艺,利用一套新型的空化汽爆混合中和反应设备来提高中和效果,该设备基本原理为,先通过泵将加酸后的脱胶油导入本中和反应设备中,同时加入碱进行中和反应,脱胶油为含水约0.2%的油,包含两种液体相态,其中的水在低压区为低沸点,食用油在经过本设备可控的汽爆混合反应室时压强降低至水的饱和蒸汽压,此时油中的水发生汽化,形成空化泡,当油经过的截面积增大后,压强增大(即高压区),空化泡即会溃灭,溃灭时产生的高温、高压、强烈的冲击波及高时速的微射流使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冲击波和剪切力,可增强碱液与脱胶油的混合强度和接触面积,缩短碱液与中性油的接触时间,强烈冲击波会在瞬间打断油中非水化磷脂和钙、镁离子之间所形成的弱键,从而使非水化磷脂转化成水化磷脂,强烈的冲击波改变磷脂的排列,更有利于分离,从而使酸碱的用量减少,磷和皂含量降低,这样导致第一台离心机的皂脚量大大下降,皂脚含油带来的损耗减少,从而使中和段油脂得率提高。
[0012]针对此中和反应设备,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了一种延长空化汽爆中和反应时间的过渡结构,位于中和反应设备的外壳内,包括过渡块,所述过渡块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空腔中,所述空腔一端连接进液口,另一端设有移动推杆;
[0013]所述移动推杆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转动连接在第一推杆内部,头部从第一推杆头部伸出;
[0014]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头部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导流头和第二导流头;
[0015]所述外壳的空腔靠近进液口一端装配有过渡块,所述过渡块包括空心结构,所述第一导流头和所述第二导流头最外端与过渡块之间形成的最小截面积均小于进液口截面积;
[0016]所述过渡块中间位置设有若干凹槽,在凹槽位置形成涡流反应区,所述第一导流头和第二导流头分别位于过渡块上若干凹槽的前后两侧,从低压区进入高压区的液体,不会立刻从第一导流头处流出,而且液体流经涡流反应区时,空化泡遭遇滞留;
[0017]所述过渡块后端的外壳侧壁上开有出液口。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杆转动连接在外壳后端内壁上。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中心与进液口中心对齐。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后端设有把手,旋转把手可分别控制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与进液口之间的距离。
[0021]如上所述过渡结构,所述第一导流头和第二导流头均为伞形导流头。
[0022]优选的,所述伞形导流头包括锥形结构,倾斜方向朝向液体流动方向,最大直径大于其后连接的连接杆直径。
[0023]进一步的,所述过渡块包括空心结构,靠近进液口一侧开口尺寸小于远离进液口一侧开口尺寸。
[002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杆头部的伞形导流头最大截面尺寸不小于过渡块最小开口
尺寸,所述第二推杆头部的伞形导流头最大截面尺寸不大于过渡块最大开口尺寸。
[0025]如上所述过渡结构,所述出液口直径与进液口直径相同,开口位置与过渡块后端齐平。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新型空化汽爆混合中和反应设备来进行油脂中和操作,通过转动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可以调节两个伞形导流头与过渡块前后两端之间的距离,使其与过渡块之间形成的截面积小于进液口截面积,从而使两个伞形导流头与过渡块之间形成高压区,两个伞形导流头位置形成低压区,通过高低压变换进行空化中和,使化学反应进行的更彻底。
[0027]本设备是针对磷脂的特性研发的,油脂从进液口进入,经过导流头与过渡块之间的低压区,进入两个伞形导流头与过渡块之间高压区反应后,从出液口流出。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推杆调节压力,使水力发生空化,空化发生时,液体局部的低压区产生空化泡,随后空化泡随液体一起流动,在后面的高压区空化泡迅速溃灭,在处于正常温度与压力的液体环境中局部产生异常高温和高压,空化泡瞬间绝热溃灭所产生的能量会促使反应的发生,使化学反应达到节能、增效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延长空化汽爆中和反应时间的过渡装置,位于中和反应设备的外壳(1)内,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渡块(6),所述过渡块(6)位于所述外壳(1)内部的空腔中,所述空腔一端连接进液口(4),另一端设有移动推杆;所述移动推杆包括第一推杆(2)和第二推杆(3),所述第二推杆(3)转动连接在第一推杆(2)内部,头部从第一推杆(2)头部伸出;所述第一推杆(2)和第二推杆(3)头部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导流头(21)和第二导流头(31);所述外壳(1)的空腔靠近进液口(4)一端装配有过渡块(6),所述过渡块(6)包括空心结构,所述第一导流头(21)和所述第二导流头(31)最外端与过渡块(6)之间形成的最小截面积均小于进液口(4)截面积;所述过渡块(6)中间位置设有若干凹槽,在凹槽位置形成涡流反应区(61),所述第一导流头(21)和第二导流头(31)分别位于过渡块(6)上若干凹槽的前后两侧,从低压区进入高压区的液体,不会立刻从第一导流头(21)处流出,而且液体流经涡流反应区(61)时,空化泡遭遇滞留;所述过渡块(6)后端的外壳侧壁上开有出液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延长空化汽爆中和反应时间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2)转动连接在外壳(1)后端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延长空化汽爆中和反应时间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2)和第二推杆(3)中心与进液口(4)中心对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延长空化汽爆中和反应时间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2)和第二推杆(3)后端设有把手,旋转把手可分别控制第一推杆(2)和第二推杆(3)与进液口(4)之间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延长空化汽爆中和反应时间的过渡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赛蒋孟如郭洋刘昌树郑绣蒨黄培生张震宇林志鸿胡同刚
申请(专利权)人:佳格食品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