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侧向刚度的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0947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整侧向刚度的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和调整机构,调整机构包括交叉且相互铰接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第一杆件的左端部通过可相对副车架本体调整第一杆件的左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一连接结构与副车架本体的左部相连,第一杆件的右端部通过可相对副车架本体调整第一杆件的右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二连接结构与副车架本体的右部相连,第二杆件的左端部通过可相对副车架本体调整第一杆件的左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三连接结构与副车架本体的左部相连,第二杆件的右端部通过可相对副车架本体调整第一杆件的右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第四连接结构与副车架本体的右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调整副车架的侧向刚度。用新型能够调整副车架的侧向刚度。用新型能够调整副车架的侧向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整侧向刚度的副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可调整侧向刚度的副车架。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承载式车身汽车的副车架,用于连接车身与底盘各杆系结构,在传统的行驶性能分析模型中,一般是将其与车身视为一体作为刚性原件进行考虑。
[0003]随着近年来消费者对汽车行驶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许多汽车公司经过研究发现,副车架本身结构的刚度会对汽车的操控及舒适性能带来一定的影响,当汽车底盘可调零部件的精细调校到一定阶段后,副车架及车身的结构刚度将成为汽车底盘行驶品质进一步提升的限制。
[0004]但目前的底盘行驶性能仿真技术并不能真实反应汽车的实车表现,汽车底盘开发时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底盘零部件匹配调校,依靠资深的底盘匹配工程师主观评价确定最为合适的底盘零部件参数。
[0005]而传统的副车架结构是固定的,当底盘匹配工程师开展实车匹配调校工作时,副车架结构已经确定,如果匹配调校的主观评价结果是副车架结构侧向刚度不足,使得整车操控性能未能达到既定目标,此时再更改设计提升副车架侧向刚度将花费巨大的代价。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整侧向刚度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本体和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交叉布置且相互铰接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的左端部通过可相对所述副车架本体调整所述第一杆件的左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部相连,所述第一杆件的右端部通过可相对所述副车架本体调整所述第一杆件的右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右部相连,所述第二杆件的左端部通过可相对所述副车架本体调整所述第一杆件的左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三连接结构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部相连,所述第二杆件的右端部通过可相对所述副车架本体调整所述第一杆件的右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第四连接结构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右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侧向刚度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的中部和所述第二杆件的中部通过铰接件铰接,所述铰接件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中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侧向刚度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从左至右向后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杆件从右至左向后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侧向刚度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副车架本体上的第一条形孔以及与所述第一条形孔配合的第一锁紧机构,所述第一锁紧机构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件的左端部和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部,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在解锁后能够沿所述第一条形孔滑动以调整锁紧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整侧向刚度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第一螺栓、第一套筒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栓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天微龙海向晖艾华王文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