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通风采光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068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物通风采光井,其包括井体结构;所述井体结构的底端与建筑物的顶部支撑结构固定连接;所述井体结构包括多个立柱和设于多个立柱之间的第一井体,多个所述立柱的顶端固定支撑有覆盖第一井体的顶盖;所述井体结构的内部还设有第二井体,所述第一井体和所述第二井体之间通过若干个底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井体的顶端面高于所述第一井体的顶端面,所述第一井体的内部空间与建筑物的外部空间通过通风洞口相连通;所述第一井体的内侧面、所述第二井体的外侧面和所述底板的顶面之间围合形成闭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通向建筑物外部的排水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建筑物通风采光井的防雨水和排雨水效果。了建筑物通风采光井的防雨水和排雨水效果。了建筑物通风采光井的防雨水和排雨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通风采光井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通风采光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物通风采光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住宅小区地下室功能一般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因绿建要求,地下室需要设置通风采光井。另外的一些工业厂房因工艺要求,需要设置通风采光井。通风采光井的常规做法:四周设置百叶窗,顶部为安全玻璃顶板。这种通风采光井存在漏雨水的情况,使用年限短,且存在安全隐患。
[0003]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14785658U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地下室顶板的采光井结构,其包括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所述地下部分包括四棱锥台型混凝土井壁,所述混凝土井壁,上端设有加强梁,下端采用框架梁支撑;所述地上部分包括设置在所述加强梁上的防水反坎,在所述防水反坎上固定有立柱,在所述立柱上支撑有横梁,在所述横梁上支撑有透光板,在所述透光板和所述防水反坎之间封闭有防雨通风结构。该专利的防雨通风结构也是采用防雨通风百叶,防雨通风百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漏雨水的情况,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易老化,存在使用寿命短的不足。
[0004]因此,本领域有必要开发一种建筑物通风采光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通风采光井,以提高建筑物通风采光井的防雨水和排雨水效果。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物通风采光井,其包括井体结构;所述井体结构的底端与建筑物的顶部支撑结构固定连接;所述井体结构包括多个立柱和设于多个立柱之间的第一井体,多个所述立柱的顶端固定支撑有覆盖第一井体的顶盖;
[0007]所述井体结构的内部还设有第二井体,所述第一井体和所述第二井体之间通过若干个底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井体的顶端面高于所述第一井体的顶端面,所述第一井体的内部空间与建筑物的外部空间通过通风洞口相连通;
[0008]所述第一井体的内侧面、所述第二井体的外侧面和所述底板的顶面之间围合形成闭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通向建筑物外部的排水结构。
[0009]上述一种建筑物通风采光井在井体结构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井体,第一井体的内侧面、第二井体的外侧面和底板的顶面之间围合形成闭合的凹槽,凹槽的底部设有通向建筑物外部的排水结构;下雨时,第一井体的外侧面可对雨水进行第一次阻挡,第二井体的外侧面可对雨水进行第二次阻挡,被阻挡的雨水进入凹槽的部分可通过排水结构排出,可有效避免雨水进入到建筑物的内部,由此,上述一种建筑物通风采光井可提高建筑物通风采光井的防雨水和排雨水效果。
[0010]进一步的,所述顶盖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洞口,所述盖板在所述洞口位置
处固定安装有安全玻璃,所述盖板从所述洞口位置处向盖板外周设有排水坡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在所述洞口位置处均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顶部固定支撑有所述的安全玻璃。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安全玻璃从安全玻璃的中心位置处向安全玻璃的外周设有排水坡度。由此,可方便盖板和安全玻璃向外周进行排水。
[0013]进一步的,所述洞口与所述第二井体的井口形状大小一致且两者之间竖向对齐。
[0014]进一步的,所述洞口和所述井口的形状均为矩形或圆形。
[0015]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外周处从盖板的底面向下设有挡板。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二井体的外侧,所述挡板的底端面高度高于所述第二井体的顶端面高度。由此,可进一步对雨水进行遮挡,同时保证通风采光井的通风效率。
[0017]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内部从凹槽的底面向上铺设有下部结构层和上部土层;所述下部结构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防水层、保护层、卵石层和排水过滤层;所述上部土层上可进行绿化种植。
[0018]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为倾斜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井体相连的一端高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井体相连的一端;所述第一井体的底部设有所述的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为排水管。由此,可使所述排水结构进行便捷排水。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一、本技术由结构主体立柱受力,结构受力好,坚固耐用,安全性高。
[0021]二、本技术不需要设置百叶窗,有效通风面积大,可节约成本,同时可提高安全性。
[0022]三、本技术在下雨时可以保证通风采光井的通风效率,同时可有效避免雨水进入到建筑物内,提高了建筑物通风采光井的防雨水和排雨水效果,进而可延长建筑物通风采光井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剖面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井体结构的立面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顶盖的立体图(安全玻璃未安装时);
[0026]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井体结构的立体图;
[0027]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顶盖的俯视图;
[0028]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井体结构的俯视图;
[0029]图7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顶盖的俯视图;
[0030]图8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井体结构的俯视图。
[0031]图中:1、立柱;2、第一井体;3、第二井体;31、井口;4、底板;5、凹槽;6、排水结构;7、下部结构层;8、上部土层;9、盖板;10、洞口;11、支撑条;12、安全玻璃;13、挡板;14、覆土面层或建筑物顶面层;15、通风洞口;16、通风气流;17、建筑物的顶部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33]如图1

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物通风采光井包括井体结构。所述井体结构的底端与建筑物的顶部支撑结构17固定连接。所述井体结构包括多个立柱1和设于多个立柱1之间的第一井体2。所述第一井体2的顶端面距覆土面层或建筑物顶面层14之间的距离H为1200mm。
[0034]多个所述立柱1的顶端固定支撑有覆盖第一井体2的顶盖。
[0035]所述井体结构的内部还设有第二井体3,所述第一井体2和所述第二井体3之间通过若干个底板4固定相连,所述第二井体3的顶端面高于所述第一井体2的顶端面,所述第一井体2的内部空间与建筑物的外部空间通过通风洞口15相连通。
[0036]所述第一井体2的内侧面、所述第二井体3的外侧面和所述底板4的顶面之间围合形成闭合的凹槽5,所述凹槽5的底部设有通向建筑物外部的排水结构6。
[0037]如图1

图3和图5所示,所述顶盖包括盖板9,所述盖板9上开设有洞口10,所述盖板9在所述洞口10位置处均设有支撑条11,所述支撑条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通风采光井,包括井体结构;所述井体结构的底端与建筑物的顶部支撑结构(17)固定连接;所述井体结构包括多个立柱(1)和设于多个立柱(1)之间的第一井体(2),多个所述立柱(1)的顶端固定支撑有覆盖第一井体(2)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结构的内部还设有第二井体(3),所述第一井体(2)和所述第二井体(3)之间通过若干个底板(4)固定相连,所述第二井体(3)的顶端面高于所述第一井体(2)的顶端面,所述第一井体(2)的内部空间与建筑物的外部空间通过通风洞口(15)相连通;所述第一井体(2)的内侧面、所述第二井体(3)的外侧面和所述底板(4)的顶面之间围合形成闭合的凹槽(5),所述凹槽(5)的底部设有通向建筑物外部的排水结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通风采光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盖板(9),所述盖板(9)上开设有洞口(10),所述盖板(9)在所述洞口(10)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安全玻璃(12),所述盖板(9)从所述洞口(10)位置处向盖板(9)外周处设有排水坡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通风采光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9)在所述洞口(10)位置处均设有支撑条(11),所述支撑条(11)的顶部固定支撑有所述的安全玻璃(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通风采光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玻璃(12)从安全玻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微蒋立辉吴健雄付国忠满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