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335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特别是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包括通风采光井,所述通风采光井的顶部设置有透光结构,所述通风采光井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下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排水沟内的液体排出的排水口,所述通风采光井与所述排水沟之间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底部高于所述排水口顶部,所述通风口至少一部分位于基础面以下。本申请所述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既能够达到设计使用的功能要求,又能够减小通风采光井上部遮挡一楼住宅的视线程度,改善庭院整体美观。改善庭院整体美观。改善庭院整体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特别是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通风采光井为采光口外设的井式结构物,通风口普遍设置于通风采光井的侧面,以避免大量的雨水直接从通风口飘进通风采光井内,目前,通风采光井在设计时,其顶部常常突出地面较高距离,从而留出侧面通风窗的位置,但该设计常常会造成通风采光井上部遮挡一楼住宅的部分视线,也影响庭院整体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
技术介绍
存在的通风采光井在设计时,其顶部常常突出地面较高距离,从而留出侧面通风窗的位置,但该设计常常会造成通风采光井上部遮挡一楼住宅的部分视线,也影响庭院整体美观的问题,提供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包括通风采光井,所述通风采光井的顶部设置有透光结构,所述通风采光井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下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排水沟内的液体排出的排水口,所述通风采光井与所述排水沟之间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底部高于所述排水口顶部,所述通风口至少一部分位于基础面以下。
[0006]基础面为地面、覆土植被表面或路面。
[0007]本申请所述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包括通风采光井,所述通风采光井的顶部设置有透光结构,用来满足采光的要求,在所述通风采光井的至少一侧设置排水沟,所述通风采光井与所述排水沟之间设置有通风口,能够使得通风口依然设置于通风采光井的侧面,以避免大量的雨水直接从通风口飘进通风采光井内,同时能够将所述通风口至少一部分降低至基础面以下,进而降低通风采光井顶部冒出基础面的高度,同时,所述排水沟下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排水沟内的液体排出的排水口,在使用时,由于所述通风口底部高于所述排水口顶部,从而落入排水沟内的雨水能够通过排水口排出排水沟,从而能够有效减少排水沟内的雨水通过通风口进入通风采光井的概率,从而使得本申请所述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既能够达到设计使用的功能要求,又能够减小通风采光井上部遮挡一楼住宅的视线程度,改善庭院整体美观。
[0008]具体地,所述透光结构为钢化玻璃,
[0009]优选地,所述通风口全部位于基础面以下,能够进一步地降低通风采光井顶部冒出基础面的高度,从而使得本申请所述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能够更好地减小通风采光井上部遮挡一楼住宅的视线程度,改善庭院整体美观。
[0010]具体地,所述通风结构为防雨百叶窗。
[0011]优选地,所述通风口的一侧覆盖设置有防蚊纱窗。
[0012]具体地,所述支撑结构为矩形截面构件。
[0013]具体地,所述防蚊纱窗与所述通风结构相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防蚊纱窗位于所述通风口靠近所述通风采光井的一侧,以减少雨水对所述防蚊纱窗的腐蚀速度。
[0015]优选地,所述通风结构顶部连接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透光结构靠近所述排水沟的一端支撑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排水沟上部覆盖设置有第二网状结构,所述第二网状结构用于防止落叶进入排水沟。
[0017]优选地,所述排水沟上部覆盖设置有雨水篦子,所述雨水篦子与所述支撑结构支撑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靠近所述雨水篦子一侧连接有角钢,所述角钢支撑所述雨水篦子靠近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
[0019]优选地,所述通风采光井靠近所述排水沟的一侧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部连接有通风结构,所述通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通风结构上。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上部设置有朝向远离通风口一侧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顶部设置有朝向排水沟底部倾斜的第一斜面部,所述第一斜面部高度低于所述通风口底部高度。能够防止落到第一斜面部上的雨水朝向通风口一侧流动,以减轻通风口一侧结构的防水压力。
[0021]优选地,所述第一斜面部延伸至所述通风口下方。
[0022]优选地,所述凸出部底部设置有朝向排水沟底部倾斜的第二斜面部。
[0023]优选地,所述凸出部远离所述通风口的一侧具有竖向设置的侧面部,所述侧面部与所述第二斜面部之间具有朝向排水沟底部的尖角,能够使得落在第一斜面部或侧面部上的雨水通过尖角掉落至排水沟底部,而不是顺着第一侧壁表面留下,从而减小第一侧壁侧的防水压力。
[0024]优选地,所述排水沟远离所述通风口的一侧具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连接有底板
[0025]优选地,所述排水口开设于所述底板上部。
[0026]具体地,所述第二侧壁为混凝土材质构件或砖墙构件。
[0027]优选地,所述排水沟底部填充有第一覆土层,所述第一覆土层位于所述底板上部。
[0028]优选地,所述第二侧壁背离所述排水沟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覆土层,所述基础面位于所述第二覆土层顶部。
[0029]优选地,本申请所述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还包括雨水检查井,所述排水口与所述雨水检查井相连通,且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雨水检查井的上游。
[003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1]1、本申请所述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包括通风采光井,所述通风采光井的顶部设置有透光结构,用来满足采光的要求,在所述通风采光井的至少一侧设置排水沟,所述通风采光井与所述排水沟之间设置有通风口,能够使得通风口依然设置于通风采光井的侧面,以避免大量的雨水直接从通风口飘进通风采光井内,同时能够将所述通风口至少一部分降低至基础面以下,进而降低通风采光井顶部冒出基础面的高度,同时,所述排水沟下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排水沟内的液体排出的排水口,在使用时,由于所述通风口底部高于
所述排水口顶部,从而落入排水沟内的雨水能够通过排水口排出排水沟,从而能够有效减少排水沟内的雨水通过通风口进入通风采光井的概率,从而使得本申请所述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既能够达到设计使用的功能要求,又能够减小通风采光井上部遮挡一楼住宅的视线程度,改善庭院整体美观。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0033]图2是图1中C

C剖视示意图;
[0034]图3是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35]图4是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36]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的结构纵向剖视示意图(一种结构);
[0037]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的结构纵向剖视示意图(另一种结构);
[0038]图7是本技术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的结构纵向剖视示意图(通风口全部位于基础面以下)。
[0039]图8是本技术的排水口与雨水检查井的连通示意图。
[0040]图标:1

通风采光井;2

透光结构;3

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采光井(1),所述通风采光井(1)的顶部设置有透光结构(2),所述通风采光井(1)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排水沟(3),所述排水沟(3)下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排水沟(3)内的液体排出的排水口(4),所述通风采光井(1)与所述排水沟(3)之间设置有通风口(5),所述通风口(5)底部高于所述排水口(4)顶部,所述通风口(5)至少一部分位于基础面(20)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5)全部位于基础面(20)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5)的一侧覆盖设置有防蚊纱窗(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蚊纱窗(9)位于所述通风口(5)靠近所述通风采光井(1)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采光井(1)靠近所述排水沟(3)的一侧具有第一侧壁(6),所述第一侧壁(6)上部连接有通风结构(7),所述通风口(5)贯穿设置于所述通风结构(7)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6)上部设置有朝向远离通风口(5)一侧的凸出部(13),所述凸出部(13)顶部设置有朝向排水沟(3)底部倾斜的第一斜面部(14),所述第一斜面部(14)高度低于所述通风口(5)底部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部(14)延伸至所述通风口(5)下方。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13)底部设置有朝向排水沟(3)底部倾斜的第二斜面部(15)。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下沉式通风采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淞欧阳唯志舒凌高山高艺斌田日晴谢天明张敬张鑫张子谦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滨江瑞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