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混合减震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减震器
,特别涉及一种油气混合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油气混合减震器采用油液作介质,在缸筒内加入部分气体作辅助,在液压减震的基础上增加了气体介质,从而增加了稳定性,降低了油液高速流动发出的噪声。
[0003]目前,减震器都是一个套筒对应一个工作的活塞杆,减震器共有的一个特征是扩展长度小于压缩长度的两倍,因此如果需要较大的减震行程,就需要设计足够长的减振器套筒。然而实际车身的安装空间导致无法安装长度过大的减震器套筒,从而对无法应对大的减震行程的需求,导致减震器在应对大行程冲击时的减震效果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多级伸缩的油气减震器,其伸张扩展长度是压缩长度的多倍,能够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得到更大的减震行程。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油气混合减震器,包括:
[0007]减震器套筒,其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圆筒状结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混合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套筒,其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圆筒状结构;多个第一工作杆,其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圆筒状结构,所述多个第一工作杆的外径均不相同,并且所述多个第一工作杆按照外径从大到小的方式排列并且依次同轴连接;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工作杆中,外径较小的第一工作杆的封闭端从外径较大的第一工作杆的开口端插入所述外径较大第一工作杆的内腔中,并且能够在所述外径较大第一工作杆的内腔中轴向移动;外径最大的第一工作杆的封闭端从减震器套筒的开口端插入所述减震器套筒的内腔中,并且能够在所述减震器套筒的内腔中轴向移动;多个第一活塞,其一一对应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工作杆的封闭端;第二工作杆,其为圆柱状,所述第二工作杆的一端从外径最小的第一工作杆的开口端插入所述外径最小第一工作杆的内腔中,并且能够在所述外径最小的第一工作杆的内腔中轴向移动;第二活塞,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外径最小的第一工作杆的内腔中,并且与所述第二工作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工作油气,其填充在所述减震器套筒的内腔中和所述第一工作杆的内腔中;其中,所述工作油气由液压油和惰性气体组成;套筒端盖,其为环状,安装在所述减震器套筒的开口端,用于防止所述减震器套筒中的内腔中的工作油气溢出;工作杆端盖,其一一对应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杆的开口端,用于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