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组件的制造方法、顶盖组件及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947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28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盖组件的制造方法、顶盖组件及储能装置。一种顶盖组件的制造方法,方法包括:放置顶盖板,顶盖板具有引出孔;将电极端子放置在顶盖板的一侧且覆盖引出孔,使顶盖板与电极端子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在顶盖板放置电极端子的一侧放置连接件,连接件具有环绕电极端子周面的第一端部和与顶盖板接触的第二端部,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与电极端子的周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向第二间隙注入熔融的注塑材料,使熔融的注塑材料填充第二间隙及第一间隙;静置时间t使熔融的注塑材料硬化形成注塑件,以将连接件与电极端子通过注塑件连接;将连接件的第二端部焊接至顶盖板上。本申请提供的顶盖组件的制造方法,生产效率高。产效率高。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盖组件的制造方法、顶盖组件及储能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
,尤其涉及一种顶盖组件的制造方法、顶盖组件及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储能装置的顶盖组件一般包括顶盖板以及电极端子。电极端子包括基体部以及设置在基体部上的延伸部,顶盖板开设有引出孔,基体部的直径大于引出孔的孔径,延伸部的直径小于引出孔的孔径。在将电极端子与顶盖板连接起来时,基体部抵在顶盖板的下表面(即:基体部位于顶盖板的下方,储能装置壳体的内部),延伸部穿过引出孔露出顶盖板的上表面后利用卡簧或者铆接的方式固定于顶盖板,从而实现将电极端子与顶盖板连接起来的目的。
[0003]然而,由于延伸部与顶盖板利用卡簧或者铆接的固定方式进行连接,其固定力度较小,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容易出现电极端子与顶盖板分离的现象,从而导致顶盖组件安全性较低,降低了顶盖组件的使用可靠性。此外,经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相关技术中的将电极端子与顶盖板连接起来的步骤多,工艺复杂,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的制造方法、顶盖组件及储能装置,其能够提高顶盖组件的生产效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顶盖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放置顶盖板,所述顶盖板具有引出孔;将电极端子放置在所述顶盖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引出孔,使顶盖板与电极端子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在顶盖板放置电极端子的一侧放置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环绕电极端子周面的第一端部和与顶盖板接触的第二端部,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与电极端子的周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向所述第二间隙注入熔融的注塑材料,使熔融的注塑材料填充第二间隙和第一间隙;静置时间t使所述熔融的注塑材料硬化形成注塑件,以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电极端子通过所述注塑件连接;将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部焊接至所述顶盖板上。
[0006]本申请中,在实现将电极端子与顶盖板连接起来的目的时,首先通过注塑的方式将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与电极端子连接起来,接着,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连接件的第二端部焊接至顶盖板上,进而实现将电极端子与顶盖板连接起来的目的。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通过卡簧或者铆接的方式将电极端子与顶盖板连接起来的方式来说,一方面,步骤少,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另一方面,不会出现电极端子与顶盖板分离的现象,提高了顶盖组件的使
用可靠性。
[0007]另外,通常情况下注塑工序的不良率较高,焊接工序的不良率较低,本申请通过先注塑的方式将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与电极端子连接起来,再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连接件的第二端部焊接至顶盖板上的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先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连接件的第二端部焊接至顶盖板上,再通过注塑的方式将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与电极端子连接起来的方法来说,本申请的方法可以及时发现不良品,减少焊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0008]可选地,所述朝向所述第二间隙注入熔融的注塑材料,使熔融的注塑材料填充第二间隙和第一间隙,包括:将注塑模具罩设在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部的周侧,使得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部及所述电极端子的周面位于所述注塑模具的内腔中、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部露出在所述注塑模具的内腔之外;通过所述注塑模具的注塑孔向所述注塑模具的内腔中注入熔融的注塑材料,以使所述熔融的注塑材料填充在所述第二间隙内。
[0009]通过注塑模具注塑孔向注塑模具的内腔中注入熔融的注塑材料,注塑模具可以对熔融的注塑材料起到限位的作用,进而可以使得熔融的注塑材料更好的填充在第二间隙和第一间隙。
[0010]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注塑模具的注塑孔向所述注塑模具的内腔中注入熔融的注塑材料,以使所述熔融的注塑材料填充在所述第二间隙混和第一间隙,包括: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与注塑模具之间形成第三间隙,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部设有连通第二间隙和第三间隙的通孔,通过所述注塑模具的注塑孔向所述注塑模具的内腔中注入熔融的注塑材料,以使所述熔融的注塑材料依次通过所述第三间隙、所述通孔、所述第二间隙及所述第一间隙填充在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和所述第三间隙内。
[0011]通过使得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与注塑模具之间形成第三间隙,并使得熔融的注塑材料依次通过第三间隙、通孔及第二间隙填充在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和第三间隙内,可以使得连接件的第一端部被埋在第二间隙和第三间隙中的熔融的注塑材料中,这样,整个连接件的第一端部将被熔融的注塑材料包围,如此,可以更好的避免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与电极端子的周面接触的情况发生。
[0012]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注塑模具的注塑孔向所述注塑模具的内腔中注入熔融的注塑材料,包括:通过所述注塑模具的注塑孔以预设速度向所述注塑模具的内腔中注入熔融的注塑材料,所述预设速度位于18g/s

25g/s的范围之内。
[0013]当预设速度位于18g/s

25g/s的范围之内时,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一方面,向注塑模具的内腔中注入熔融的注塑材料的效率较高,另一方面,注入到注塑模具的内腔中的熔融的注塑材料中也不会出现气泡。
[0014]可选地,注入所述注塑模具的内腔中的所述熔融的注塑材料的体积为V,1.4cm
³
≤V≤1.6cm
³

[0015]通过使得1.4cm
³
≤V≤1.6cm
³
,可以使得熔融的注塑材料能够充分的填满注塑模具的内腔,进而可以避免注塑模具的内腔中出现空鼓的情况。
[0016]可选地,所述将电极端子放置在所述顶盖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引出孔,使顶盖板
与电极端子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包括:在所述顶盖板的一侧放置环绕所述引出孔的密封件;将所述电极端子放置在所述密封件上且覆盖所述引出孔,以使所述顶盖板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间隙。
[0017]将电极端子放置在密封件上,密封件可以起到隔离电极端子与顶盖板的作用,进而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使得顶盖板与电极端子形成第一间隙的目的。
[0018]可选地,所述密封件沿垂直于所述顶盖板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间隙沿垂直于所述顶盖板方向上的宽度。
[0019]通过使得密封件沿垂直于顶盖板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第一间隙沿垂直于顶盖板方向上的宽度,可以保证当电极端子放置在密封件上时,第一间隙与密封件过盈配合,提升了密封件对第一间隙的密封效果。
[0020]可选地,1min≤t≤3min。
[0021]当1min≤t≤3min时,可以使得注塑件硬化程度较好,且静置的时间也不会过长导致顶盖组件的制造效率较低。
[0022]可选地,所述熔融的注塑材料为熔融的PPS材料。
[0023]当熔融的注塑材料为熔融的PPS材料时,由于PPS耐高温且性质稳定,因此,可以避免熔融的PPS材料硬化形成注塑件之后受到高温再次熔化的情况发生。
[0024]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根据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方法制得。
[0025]由于顶盖组件根据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盖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放置顶盖板(1),所述顶盖板(1)具有引出孔(11);将电极端子(2)放置在所述顶盖板(1)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引出孔(11),使顶盖板(1)与电极端子(2)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0);在顶盖板(1)放置电极端子(2)的一侧放置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具有环绕电极端子(2)周面的第一端部(31)和与顶盖板(1)接触的第二端部(32),所述连接件(3)的第一端部(31)与电极端子(2)的周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20),所述第二间隙(20)与所述第一间隙(10)连通;向所述第二间隙(20)注入熔融的注塑材料,使熔融的注塑材料填充所述第二间隙(20)和所述第一间隙(10);静置时间t,使所述熔融的注塑材料硬化形成注塑件(4),以将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电极端子(2)通过所述注塑件(4)连接;将所述连接件(3)的第二端部(32)焊接至所述顶盖板(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间隙(20)注入熔融的注塑材料,使熔融的注塑材料填充所述第二间隙(20)和所述第一间隙(10),包括:将注塑模具罩设在所述连接件(3)的第一端部(31)的周侧,使得所述连接件(3)的第一端部(31)及所述电极端子(2)的周面位于所述注塑模具的内腔中、所述连接件(3)的第二端部(32)露出在所述注塑模具的内腔之外;通过所述注塑模具的注塑孔向所述注塑模具的内腔中注入熔融的注塑材料,以使所述熔融的注塑材料填充在所述第二间隙(20)和所述第一间隙(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注塑模具的注塑孔向所述注塑模具的内腔中注入熔融的注塑材料,以使所述熔融的注塑材料填充在所述第二间隙(20)和所述第一间隙(10),包括:所述连接件(3)的第一端部(31)与注塑模具之间形成第三间隙(30),所述连接件(3)的第一端部(31)设有连通第二间隙(20)和第三间隙(30)的通孔(33),通过所述注塑模具的注塑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金云张亮亮张万财阳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