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428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悬架组件、行走组件、动力组件和进气组件。行走组件包括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进气组件包括空滤机构。将第一行走轮的轴线和第二行走轮的轴线在摩托车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定义为第一距离,空滤机构的最前端和第一行走轮的轴线在摩托车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定义为第二距离,空滤机构的最上端和第一行走轮的轴线在摩托车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定义为第三距离,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2.2,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2.6且小于等于3.8。从而使得摩托车的整体布局较为合理,便于装配,且摩托车的重心分布也更加合理,使摩托车的结构更加紧凑,提高空间利用率。间利用率。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吸进大量的空气,如果空气不经过滤清,空气中悬浮的尘埃会随着空气一起被吸入气缸中,加速活塞组合气缸的磨损,且较大的颗粒进入活塞与气缸之间,会造成严重的“拉缸”现象,造成摩托车发动机较大的损伤,因此,现有的摩托车的化油器或者进气管的前方会通过安装空滤器来滤除空气中的灰尘或砂砾,从而保证气缸中进入空气的洁净度。
[0003]现有技术中空滤器只是安装在发动机的进气口,没有考虑摩托车的整体布局,重心分布不合理,结构也不够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布局较为合理,结构更加紧凑的摩托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悬架组件,悬架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均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动力组件,动力组件为行走组件提供驱动力;进气组件,进气组件与动力组件连接;进气组件包括空滤机构,将第一行走轮的轴线和第二行走轮的轴线在摩托车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定义为第一距离,空滤机构的最前端和第一行走轮的轴线在摩托车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定义为第二距离,空滤机构的最上端和第一行走轮的轴线在摩托车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定义为第三距离,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2.2,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2.6且小于等于3.8。
[0007]进一步地,将空滤机构的最后端和第一行走轮的轴线在摩托车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定义为第四距离,空滤机构的最下端和第一行走轮的轴线在摩托车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定义为第五距离,第一距离和第四距离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1.8,第一距离和第五距离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6.2且小于等于7.4。
[0008]进一步地,空滤机构包括滤芯,滤芯设置为圆柱式滤芯,且圆柱式滤芯的轴线设置为基本沿摩托车的左右方向延伸。
[0009]进一步地,空滤机构还包括壳体和出气管道,壳体形成有基本密封的容纳空间,滤芯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中;出气管道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中,且出气管道与动力组件连接。
[0010]进一步地,滤芯设置有进气口,滤芯的内侧与进气口连接,滤芯的外侧与容纳空间连接。
[0011]进一步地,进气口设置在摩托车的一侧。
[0012]进一步地,出气管道的一端设置在容纳空间中,出气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动力组件;出气管道设置在容纳空间中的一端的开口直径大于出气管道的内径。
[0013]进一步地,出气管道沿空气输送方向上的长度设置为大于等于140mm且小于等于170mm。
[0014]进一步地,摩托车还包括ECU模块,壳体上还设置有固定ECU模块的连接点,ECU模块通过连接点与壳体连接。
[0015]进一步地,车身覆盖件包括用于遮挡进气口的侧盖。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便于装配,且摩托车的重心分布也更加合理,使摩托车的结构更加紧凑,提高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摩托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空滤机构位置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空滤机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空滤机构与车架爆炸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空滤机构与侧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摩托车100,包括车架11、车身覆盖件12、悬架组件13、行走组件14、动力组件15和进气组件16。车身覆盖件12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悬架组件13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行走组件14包括第一行走轮141和第二行走轮142,第一行走轮141通过悬架组件13连接至车架11,第二行走轮142通过悬架组件13连接至车架11。动力组件15传动连接至行走组件14。进气组件16连接动力组件15,进气组件16用于将空气输送至动力组件15中。其中,进气组件16包括空滤机构161,空滤机构161用于将外界的空气过滤后输送至动力组件15中。为了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
[0024]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进气组件16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具体地,进气组件16设置在第一行走轮141和第二行走轮142之间;摩托车100还包括有坐垫18,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气组件16至少部分设置在坐垫18下方,空滤机构161至少部分设置在坐垫18下方;进一步地,空滤机构161还至少部分设置在动力组件15的上方。将第一行走轮141的轴线和第二行走轮142的轴线在摩托车100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定义为第一距离L1,将空滤机构161的最前端和第一行走轮141的轴线在摩托车100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定义为第二距离L2,将空滤机构161的最上端和第一行走轮141的轴线在摩托车100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定义为第三距离L3;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将第一距离L1和第二距离L2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2.2,将第一距离L1和第三距离L3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2.6且小于等于
3.8。进一步地,第一距离L1和第二距离L2的比值还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1.7且小于等于2.1;作为另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第一距离L1和第三距离L3的比值还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2.8且小于等于3.6。更进一步地,第一距离L1和第二距离L2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1.8且小于等于2.0,第一距离L1和第三距离L3的比值还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3.4。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摩托车100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便于装配,且摩托车100的重心分布也更加合理,使摩托车100的结构更加紧凑,提高空间利用率。
[0025]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空滤机构161的最后端和第一行走轮141的轴线在摩托车100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为第四距离L4,空滤机构161的最下端和第一行走轮141的轴线在摩托车100上下方向下的距离为第五距离L5,第一距离L1和第四距离L4的比值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1.8,第一距离L1和第五距离L5的比值大于等于6.2且小于等于7.4。进一步地,第一距离L1和第四距离L4的比值大于等于1.3且小于等于1.7,第一距离L1和第五距离L5的比值大于等于6.4且小于等于7.2。更进一步地,第一距离L1和第四距离L4的比值大于等于1.4且小于等于1.6,第一距离L1和第五距离L5的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悬架组件,所述悬架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轮和所述第二行走轮均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为所述行走组件提供驱动力;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与所述动力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包括空滤机构,将所述第一行走轮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行走轮的轴线在所述摩托车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定义为第一距离,所述空滤机构的最前端和所述第一行走轮的轴线在所述摩托车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定义为第二距离,所述空滤机构的最上端和所述第一行走轮的轴线在所述摩托车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定义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2.2,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三距离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2.6且小于等于3.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空滤机构的最后端和所述第一行走轮的轴线在所述摩托车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定义为第四距离,所述空滤机构的最下端和所述第一行走轮的轴线在所述摩托车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定义为第五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四距离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1.8,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五距离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6.2且小于等于7.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德怀孔蕊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