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散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14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媒散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冷媒散热器包括:主体,主体具有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流入通道包括多个分支单元,多个分支单元均与流出通道连通,且流出通道的流通面积大于流入通道的流通面积;流体进管,与流入通道连通;流体出管,与流出通道连通。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媒散热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的冷媒散热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的冷媒散热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媒散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媒散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调内设置有变频模块和冷媒散热器,冷媒散热器包括主体,冷媒在主体内流动,冷媒散热器与变频模块贴合,这样冷媒散热器能够对变频模块进行散热。但在现有技术中,冷媒在流动吸收大量热量时会产生汽化现象,甚至会产生气泡体,这样会减少冷媒与主体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冷媒散热器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媒散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媒散热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媒散热器,冷媒散热器包括:主体,主体具有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流入通道包括多个分支单元,多个分支单元均与流出通道连通,且流出通道的流通面积大于流入通道的流通面积;流体进管,与流入通道连通;流体出管,与流出通道连通。
[000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冷媒由流体进管流入至流入通道内,冷媒流经多个分支单元后由流出通道流入流体出管内,并且流出通道的流通面积大于流入通道的流通面积。如此设置,能够增大冷媒的流通面积,提高冷媒与壳体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保证冷媒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并且,流入通道包括多个分支单元,冷媒在流入流入通道后进行分流,以便提高冷媒的雷诺数和紊流混乱程度,进一步地提高冷媒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0006]进一步地,流入通道包括多个流入孔,流入孔形成分支单元,流出通道包括流出孔,主体还具有第一连通腔,多个流入孔和流出孔均与第一连通腔连通,流入孔通过第一连通腔与流出孔连通。第一连通腔能够存储一定的冷媒,流出通道的流通面积大于流入通道的流通面积,使得单位时间内能够流通更多的液体冷媒,进而能够使得冷媒吸收更多的热量。并且,将流入通道加工为流入孔能够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0007]进一步地,流入通道包括多个流入管,流入管形成分支单元,流出通道包括流出管,冷媒散热器还包括:连接管,流入管和流出管均与连接管连通,流入管通过连接管与流出管连通。采用连接管,连接管放置在主体的开槽或者通孔内,开槽或者通孔所要求的精度低,这样能够降低劳动强度,从而能够降低人工成本。
[0008]进一步地,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并排设置在主体上,且流入通道的与流体进管连接的一端以及流出通道与流体出管连接的一端位于主体的同一侧。这样便于对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进行加工,并且便于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分别与流体进管和流体出管连通,同时能够增加冷媒的流通路径和提高冷媒在主体上的流通时间,进而能够提高冷媒的换热效果。
[0009]进一步地,流出通道包括多个流出孔,流入孔的孔径等于流出孔的孔径,且流入孔
的数量少于流出孔的数量。如此设置,对流入孔和流出孔进行加工时,不需要更换刀具,减小加工步骤,提高加工效率。
[0010]进一步地,主体具有贴合面,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沿贴合面的方向延伸,贴合面用于与被冷却设备贴合,流入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流出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流入通道的出口端与流出通道的进口端连通;其中,流入通道的进口端与贴合面的距离大于流入通道的出口端与贴合面的距离,和/或,流出通道的出口端与贴合面的距离大于流出通道的进口端与贴合面的距离。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流入通道,和/或,流出通道倾斜设置,这样能够使得冷媒汽化后产生的气泡远离贴合面移动,进而能够保证主体的贴合面附近流动的冷媒均与液体,从而能够提高冷媒的吸热效率,进一步地提高冷媒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0011]进一步地,主体还具有流入连通腔,流入连通腔设置在流入通道的远离流出通道的一端,冷媒散热器还包括第一分配器,第一分配器的一端与流入连通腔连通,第一分配器的另一端与流体进管连通;和/或,主体还具有流出连通腔,流出连通腔设置在流出通道的远离流入通道的一端,冷媒散热器包括和第二分配器,第二分配器的一端与流出连通腔连通,第二分配器的另一端与流体出管连通。流体进管内的冷媒通过第一分配器进入流入连通腔内,如此设置,便于将流体进管和流入连通腔连通。同时,流入连通腔与多个分支单元流通,这样能够使得冷媒有流体进管先流至流入连通腔再均匀地流至不同的分支单元内,从而能够使得冷媒在不同的分支单元内均匀地换热。流出连通腔内的冷媒通过第一分配器流入流体出管内,如此设置,便于将流体出管和流出连通腔连通,并且便于将流出连通腔内的冷媒流出。
[0012]进一步地,冷媒散热器还包括:第一转接头,第一转接头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转接头的第一端与流入通道连通,第一转接头的第二端与流体进管连通,第一转接头的第一端具有多个第一转接单元,第一转接单元与分支单元一一对应;和/或,第二转接头,第二转接头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转接头的第一端与流入通道连通,第二转接头的第二端与流出通道连通,第二转接头的第一端具有多个第二转接单元,第二转接单元与分支单元一一对应。流入通道和流体进管之间设置有第一转接头,流出通道和流入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二转接头,如此设置,便于冷媒在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之间流通,同时能够避免冷媒在主体流通时产生泄露。
[0013]进一步地,第一分配器的流通面积由流体进管至主体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二分配器的流通面积由流体出管至主体的方向逐渐增大。采用上述结构,第一分配器能够起到分流作用,第二分配器能够起到汇流作用,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冷媒的流通面积逐渐改变,保证冷媒流通的稳定性,同时,能够减小第一分配器和第二分配器所占空间,避免第一分配器和第二分配器与其他元件产生干涉。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空调包括变频模块和上述提供的冷媒散热器,冷媒散热器与变频模块贴合。冷媒散热器能够对变频模块进行散热,同时,采用上述冷媒散热器能够保证对变频模块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
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冷媒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冷媒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冷媒散热器的截面图;
[0019]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冷媒散热器的截面图;
[0020]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冷媒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冷媒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七提供的第一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七提供的冷媒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0、主体;11、流入通道;111、流入孔;1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媒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散热器包括:主体(10),所述主体(10)具有流入通道(11)和流出通道(12),所述流入通道(11)包括多个分支单元,多个所述分支单元均与所述流出通道(12)连通,且所述流出通道(12)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流入通道(11)的流通面积;流体进管(20),与所述流入通道(11)连通;流体出管(30),与所述流出通道(1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通道(11)包括多个流入孔(111),所述流入孔(111)形成所述分支单元,所述流出通道(12)包括流出孔(121),所述主体(10)还具有第一连通腔(13),多个所述流入孔(111)和所述流出孔(121)均与所述第一连通腔(13)连通,所述流入孔(111)通过所述第一连通腔(13)与所述流出孔(12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通道(11)包括多个流入管(112),所述流入管(112)形成所述分支单元,所述流出通道(12)包括流出管(122),所述冷媒散热器还包括:连接管,所述流入管(112)和所述流出管(122)均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流入管(112)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流出管(12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通道(11)和所述流出通道(12)并排设置在所述主体(10)上,且所述流入通道(11)的与所述流体进管(20)连接的一端以及所述流出通道(12)与所述流体出管(30)连接的一端位于所述主体(10)的同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媒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通道(12)包括多个所述流出孔(121),所述流入孔(111)的孔径等于所述流出孔(121)的孔径,且所述流入孔(111)的数量少于所述流出孔(121)的数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具有贴合面(14),所述流入通道(11)和所述流出通道(12)沿所述贴合面(14)的方向延伸,所述贴合面(14)用于与被冷却设备贴合,所述流入通道(11)具有相对设置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流出通道(12)具有相对设置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流入通道(11)的出口端与所述流出通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昊史俊茹项瑶
申请(专利权)人: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