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联合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815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领域,具体说的是一种注塑模具联合脱模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双向液压缸,所述双向液压缸的两侧活动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通过固定座、双向液压缸、液压杆、连接块、连动杆和推板的结构设计,通过双向液压缸的输出端带动液压杆进行伸缩移动,从而使得连接块随着液压杆伸缩,从而将连动杆连动带着推板进行上下推动,从而将部件从模具中脱离,实现了方便脱模安全的功能,解决了联合脱模装置在对部件进行脱模时的脱模效率不是很好,因为现在普遍使用的都是倒扣将模具从模槽内拉出,这样的方式使得模具脱模的安全性降低的问题,提高了联合脱模装置的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联合脱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是一种注塑模具联合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在部件注塑完成之后都会进行脱模,从而将其完整从模具上脱离使用。
[0003]未聊能够快速且安全的将部件从注塑模具上脱离,所以就需要联合脱模装置的帮助来安全脱模。
[0004]现有的联合脱模装置在对部件进行脱模时的脱模效率不是很好,因为现在普遍使用的都是倒扣将模具从模槽内拉出,这样的方式使得模具脱模的安全性降低,同时在对部件注塑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与模具的内壁粘粘,从而导致脱模时困难。
[000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注塑模具联合脱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联合脱模装置在对部件进行脱模时的脱模效率不是很好,因为现在普遍使用的都是倒扣将模具从模槽内拉出,这样的方式使得模具脱模的安全性降低,同时在对部件注塑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与模具的内壁粘粘,从而导致脱模时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注塑模具联合脱模装置。
[0007]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联合脱模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双向液压缸,所述双向液压缸的两侧活动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
[0008]所述连接块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连动杆,所述连动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顶端两侧固定安装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表面活动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座。
[0009]优选的,所述顶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气动杆,且气动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气缸,且气缸的底端周围固定连接有顶板,且顶板的底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导杆,且导杆之间固定安装有下模,且下模的内部固定开设有型腔,且型腔的两侧固定开设有杆槽,且杆槽之间的顶端活动安装有上模,且上模的内壁固定开设有进料管。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外壁与双向液压缸的外壁之间紧密贴合,且双向液压缸与液压杆之间构成伸缩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液压杆的外壁与连接块的外壁之间紧密贴合,且连接块与连动杆之间构成旋转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连动杆与推板之间构成旋转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定位杆的中轴线与弹簧的中轴线之间相互重合,且弹簧对称安装在顶座的底端两侧。
[0014]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外壁与气动杆的外壁之间紧密贴合,且气动杆与气缸之间构成伸缩结构。
[0015]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外壁与导杆的外壁之间紧密贴合,且导杆对称分布于下模的两侧。
[0016]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7]1.本技术通过固定座、双向液压缸、液压杆、连接块、连动杆和推板的结构设计,通过双向液压缸的输出端带动液压杆进行伸缩移动,从而使得连接块随着液压杆伸缩,从而将连动杆连动带着推板进行上下推动,从而将部件从模具中脱离,实现了方便脱模安全的功能,解决了联合脱模装置在对部件进行脱模时的脱模效率不是很好,因为现在普遍使用的都是倒扣将模具从模槽内拉出,这样的方式使得模具脱模的安全性降低的问题,提高了联合脱模装置的效率;
[0018]2.本技术通过顶座、定位杆和弹簧的结构设计,通过上模与下模闭合进行部件注塑时,通定位杆对接入杆槽中,并且通过弹簧进行缓冲限位,从而避免出现了注塑过程中材料在型腔内,实现了防止注塑部件粘粘的功能,解决了在对部件注塑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与模具的内壁粘粘,从而导致脱模时困难的问题,提高了联合脱模装置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双向液压缸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定位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推板及连动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下模;2、导杆;3、定位杆;4、弹簧;5、上模;6、连接板;7、顶板;8、气缸;9、气动杆;10、进料管;11、顶座;12、固定座;13、双向液压缸;14、液压杆;15、连接块;16、型腔;17、杆槽;18、推板;19、连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5所示,一种注塑模具联合脱模装置,包括固定座12,固定座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双向液压缸13,双向液压缸13的两侧活动连接有液压杆14,液压杆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5。
[0028]连接块15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连动杆19,连动杆19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推板18,推板
18的顶端两侧固定安装有定位杆3,定位杆3的表面活动安装有弹簧4,弹簧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座11。
[0029]本实施例,顶座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且连接板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气动杆9,且气动杆9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气缸8,且气缸8的底端周围固定连接有顶板7,且顶板7的底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导杆2,且导杆2之间固定安装有下模1,且下模1的内部固定开设有型腔16,且型腔16的两侧固定开设有杆槽17,且杆槽17之间的顶端活动安装有上模5,且上模5的内壁固定开设有进料管10;工作时,提高脱模装置的工作效率,保证部件脱模的安全和高效。
[0030]本实施例,固定座12的外壁与双向液压缸13的外壁之间紧密贴合,且双向液压缸13与液压杆14之间构成伸缩结构;工作时,提高对部件成型后的脱模效率,保证在脱模过程中损坏的可能性降低,保证部件模具的安全。
[0031]本实施例,液压杆14的外壁与连接块15的外壁之间紧密贴合,且连接块15与连动杆19之间构成旋转结构;工作时,便于对脱模过程起到推动的动力输出,从而保证脱模时的高效。
[0032]本实施例,连动杆19与推板18之间构成旋转结构;工作时,方便对部件进行顶出,从而提高对模具脱模的效率,同时保证脱模过程的安全。
[0033]本实施例,定位杆3的中轴线与弹簧4的中轴线之间相互重合,且弹簧4对称安装在顶座11的底端两侧;工作时,方便在对部件进行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联合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2),所述固定座(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双向液压缸(13),所述双向液压缸(13)的两侧活动连接有液压杆(14),所述液压杆(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5);所述连接块(15)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连动杆(19),所述连动杆(19)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推板(18),所述推板(18)的顶端两侧固定安装有定位杆(3),所述定位杆(3)的表面活动安装有弹簧(4),所述弹簧(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座(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联合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且连接板(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气动杆(9),且气动杆(9)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气缸(8),且气缸(8)的底端周围固定连接有顶板(7),且顶板(7)的底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导杆(2),且导杆(2)之间固定安装有下模(1),且下模(1)的内部固定开设有型腔(16),且型腔(16)的两侧固定开设有杆槽(17),且杆槽(17)之间的顶端活动安装有上模(5),且上模(5)的内壁固定开设有进料管(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天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俊凯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