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方便的淋胶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860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淋胶头,属于流动胶喷淋技术领域,所述淋胶头上表面设有进胶通孔,淋胶头的底部设有出胶通孔,淋胶头内设有贮胶腔,进胶通孔、出胶通孔均与贮胶腔贯通;所述贮胶腔包括第一贮胶腔、第二贮胶腔、第三贮胶腔,第一贮胶腔、第二贮胶腔、第三贮胶腔相互贯通,第一贮胶腔为倒“U”型,第一贮胶腔的拐角处为圆弧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淋胶头相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使用便捷,不易出现堵胶,出胶相对均匀,不需要二次补胶,减少劳动力,提高了淋胶的质量,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方便的淋胶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淋胶头,属于流动胶喷淋


技术介绍

[0002]淋胶机应用广泛,常见的应用有,应用于双组份聚氨酯AB胶淋胶、滴胶、刷胶、涂胶等工艺,在淋胶机工作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是淋胶机的淋胶头,淋胶头的出胶关联整个淋胶的质量。
[0003]现有淋胶头,存在一下缺陷:一、贮胶腔的进胶口与进胶通孔对应,贮胶腔的出胶口与出胶通孔对应,容易导致出胶不均匀,需要二次补胶,效率低、劳动量大;二、淋胶头内部的贮胶腔拐角处、接头处容易产生堵胶现象,从而影响淋胶的质量,清洗的时候也比较麻烦。
[0004]例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CN 214107504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淋胶头,若干管道以“人”字型布设,且管道的出胶口与连接管两端直接连接,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胶水容易在管道与连接管拐角处出现堵胶;在喷头内开设汇集腔,进液口位于喷头内的一端与汇集腔连通,容易使流入的胶难以排向两侧的管道内,造成出胶不均匀,降低了淋胶的质量,需要二次补胶,效率低、劳动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不易出现堵胶、出胶相对均匀的淋胶头。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淋胶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淋胶头上表面设有进胶通孔,淋胶头的底部设有出胶通孔,所述淋胶头内设有贮胶腔,进胶通孔、出胶通孔均与贮胶腔贯通;所述贮胶腔包括第一贮胶腔、第二贮胶腔、第三贮胶腔,第一贮胶腔、第二贮胶腔、第三贮胶腔相互贯通,第一贮胶腔为倒“U”型,第一贮胶腔的拐角处为圆弧结构。
[0007]淋胶头通过进胶通孔与淋胶机的输胶管连接,第一贮胶腔与进胶通孔连通,输胶管中的胶从进胶通孔进入到第一贮胶腔的水平腔道中,再流入第一贮胶腔竖直腔道、第二贮胶腔,再流入到第三贮胶腔,最后从第三贮胶腔流入出胶通孔,从出胶通孔均匀淋出。第一贮胶腔为倒“U”型且拐角处为圆弧结构,现有的淋胶头为直线结构,改善现有的淋胶头在拐角处、连接处出现堵胶的现象。
[0008]优选的,所述淋胶头上表面中心位置设有进胶通孔,所述进胶通孔内部靠上设有内螺纹,用来与淋胶机的输胶管连接。进胶通孔一方面可以实现淋胶头与淋胶机的连接,另一方面实现进胶。
[0009]优选的,所述淋胶头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贮胶腔、第二贮胶腔、第三贮胶腔。
[0010]第二贮胶腔的进胶口与第一贮胶腔的水平腔道连通,第一贮胶腔的出胶口、第二贮胶腔的出胶口与第三贮胶腔连通,第三贮胶腔与出胶通孔连通,胶从进胶通孔进入到第
一贮胶腔的水平腔道,然后从第一贮胶腔的水平腔道流入第二贮胶腔、第一贮胶腔的两侧的竖直腔道,再流入到第三贮胶腔,最后从第三贮胶腔流入出胶通孔,从出胶通孔均匀淋出。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贮胶腔包括第二贮胶腔A、第二贮胶腔B,第二贮胶腔A、第二贮胶腔B沿淋胶头的高度布设,且第二贮胶腔A、第二贮胶腔B沿淋胶头中心线对称设置。
[0012]所述第二贮胶腔A的进胶口、第二贮胶腔B的进胶口与进胶通孔错位布设,第二贮胶腔A的进胶口、第二贮胶腔B的进胶口不对准进胶通孔,从进胶通孔进来的胶不会直接进入第二贮胶腔A的进胶口、第二贮胶腔B的进胶口,而是先通过第一贮胶腔的水平腔道排向两侧再到第二贮胶腔A的进胶口、第二贮胶腔B的进胶口,可以使流入的胶排向两侧,从而使底部的出胶通孔均匀的出胶,现有的淋胶头从进液口进入的胶直接流入汇集腔,导致流入到两侧管道内的胶少,中间出胶多于两边,从而导致出胶不均匀,需要二次补胶;第二贮胶腔A的出胶口、第二贮胶腔B的出胶口与出胶通孔错位布设,第二贮胶腔A的出胶口、第二贮胶腔B的出胶口不对准出胶通孔,从第二贮胶腔A、第二贮胶腔B流出的胶不会直接从出胶通孔流出,而是先到第三贮胶腔中,可以使出胶相对均匀,出胶时间相对一致,提高淋胶的质量。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三贮胶腔沿淋胶头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三贮胶腔的长度比第一贮胶腔的长度长。第一贮胶腔水平腔道的长度比第三贮胶腔的长度短,第一贮胶腔的出胶口与第三贮胶腔的端部有距离,避免在连接处出现堵胶现象,方便清洗。第三贮胶腔与一排出胶通孔连通,第三贮胶腔的两端端部均设有出胶通孔,可以避免第三贮胶腔端部的胶留在第三贮胶腔内,使胶均匀的流出,且在冲洗过程中方便清洗,无死角,能够清洗干净。
[0014]优选的,所述淋胶头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一排出胶通孔,出胶通孔的孔径比进胶通孔的孔径小。出胶孔径小可以避免在淋胶的时候出现胶堆积。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贮胶腔的出胶口与出胶通孔错位布设,所述第二贮胶腔的进胶口与进胶通孔错位布设,所述第一贮胶腔拐角处的出胶口与出胶通孔错位布设。可以使流入的胶排向两侧,出胶相对均匀,提高淋胶的质量,不需要二次补胶,降低成本。
[0016]优选的,所述淋胶头包括第一淋胶头、第二淋胶头,第一淋胶头与第二淋胶头对称设置。
[0017]所述第一淋胶头设有若干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二淋胶头与第一淋胶头对应位置设有第二连接通孔,第一淋胶头与第二淋胶头通过第一连接通孔、第二连接通孔连接。
[0018]淋胶头分为两块对称的第一淋胶头和第二淋胶头,第一淋胶头和第二淋胶头合起来内部形成第一贮胶腔、第二贮胶腔、第三贮胶腔,顶部形成进胶通孔,底部形成出胶通孔,将第一淋胶头的第一连接通孔与第二淋胶头的第二连接通孔对应起来,并用螺栓进行固定,合成一个整的淋胶头,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对于后续清洗也方便。
[0019]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倒“U”型第一贮胶腔,第一贮胶腔的拐角处为圆弧结构,且第三贮胶腔的长度比第一贮胶腔水平腔道的长度长,第一贮胶腔的出胶口与第三贮胶腔的端部有距离,解决了现有淋胶头容易出现堵胶的问题,与现有的淋胶头相比,改变了现有的淋胶头管道与连接管连接处的结构,改变了现有管道直线的结构,从而改善堵胶现象,同时也解决了清洗问题,现有的淋胶头底部连接管两端在冲洗过程中是清洗的死角,导致清洗不完全,胶凝固后,会影响后续淋胶头的使用,也会造成堵
胶。
[0020](2)本技术中第二贮胶腔的进胶口与进胶通孔错位,不与进胶通孔直接对应,使流入的胶排向两侧,出胶均匀,而现有的淋胶头,进液口与汇集腔直接连通,不能使流入的胶排向两侧的管道,导致中间出胶,两边出胶少,需要二次补胶,提高了成本,本技术中第一贮胶腔的出胶口、第二贮胶腔的出胶口与出胶通孔错位,不与出胶通孔直接对应,出胶相对均匀,出胶时间相对一致,提高淋胶的质量。
[0021](3)本技术设置想对称的第一淋胶头与第二淋胶头,通过连接通孔连接第一淋胶头和第二淋胶头,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使用便捷,也方便后续对淋胶头拆卸全面清洗。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仰视图。
[0025]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方便的淋胶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淋胶头(6)上表面设有进胶通孔(1),淋胶头(6)的底部设有出胶通孔(2),所述淋胶头(6)内设有贮胶腔,进胶通孔(1)、出胶通孔(2)均与贮胶腔贯通;所述贮胶腔包括第一贮胶腔(3)、第二贮胶腔、第三贮胶腔(5),第一贮胶腔(3)、第二贮胶腔、第三贮胶腔(5)相互贯通,第一贮胶腔(3)为倒“U”型,第一贮胶腔(3)的拐角处为圆弧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使用方便的淋胶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淋胶头(6)上表面中心位置设有进胶通孔(1),所述进胶通孔(1)内部靠上设有内螺纹,用来与淋胶机的输胶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使用方便的淋胶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淋胶头(6)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贮胶腔(3)、第二贮胶腔、第三贮胶腔(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使用方便的淋胶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贮胶腔包括第二贮胶腔A(4

1)、第二贮胶腔B(4

2),第二贮胶腔A(4

1)、第二贮胶腔B(4

2)沿淋胶头(6)的高度布设,且第二贮胶腔A(4

1)、第二贮胶腔B(4

2)沿淋胶头(6)中心线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使用方便的淋胶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贮胶腔A(4

1)的进胶口、第二贮胶腔B(4

2)的进胶口与进胶通孔(1)错位布设,第二贮胶腔A(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祖荣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四星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