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分离式接收头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668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分离式接收头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感光面板和电路板,所述感光面板包括感光窗口,所述分离式接收头包括分体设置的光敏二极管模块和解码芯片模块;所述电路板为双面覆铜板,包括朝向感光窗口设置的第一面以及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设于所述第一面上且对应所述感光窗口设置,所述解码芯片模块设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面上,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和解码芯片模块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路板的第一面上设置光敏二极管模块、第二面上设置解码芯片模块,使得解码芯片模块可以避免光线信号干扰而影响解码芯片模块的性能,同时,该结构设计也可以无需采用屏蔽罩,结构更紧凑。结构更紧凑。结构更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分离式接收头的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红外接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分离式接收头的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红外线接收头(Infra Red Receiver Module,简称IRM)均为一体封装,即将解码IC与接收信号的光敏二极管以及屏蔽罩封装在同一胶体内一体成型,具体结构可参考公开号为CN106935663B,名称为一种贴片红外接收头的专利技术专利;封装后解码IC与光敏二极管的组合固定,无法灵活更换解码IC与光敏二极管,另外,封装后外形固定,尺寸较大,且封装贴片型红外线接收头抗干扰效果仍有待提高,当该一体成型的红外线接收头用于电脑或饮水机等设备时,如果该设备对于尺寸紧凑度要求较高,该一体式红外线接收头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离式接收头的设备,无需采用屏蔽罩且结构紧凑。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分离式接收头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感光面板和电路板,所述感光面板包括感光窗口,所述分离式接收头包括分体设置的光敏二极管模块和解码芯片模块;所述电路板为双面覆铜板,包括朝向感光窗口设置的第一面以及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设于所述第一面上且对应所述感光窗口设置,所述解码芯片模块设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面上,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和解码芯片模块电性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感光面板与电路板之间的距离大于1毫米且小于2毫米。
[0006]优选地,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的厚度为1毫米。/>[0007]优选地,所述感光窗口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感光窗口均匀布置于感光面板上,每个感光窗口均对应设置光敏二极管模块,每个光敏二极管模块均与所述解码芯片模块电性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上布置有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模块和解码芯片模块电性连接的走线。
[0009]优选地,所述感光窗口为透明板。
[0010]优选地,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用于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所述第二引脚用于接地;所述解码芯片模块包括IN脚、OUT脚、GND脚和VDD脚,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的第一引脚与所述IN脚电性连接,所述OUT脚用于信号输出,所述GND脚用于接地,所述VDD脚用于接电源正极。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解码芯片模块和光敏二极管模块分体设置,并在电路板的第一面上设置光敏二极管模块、第二面上设置解码芯片模块,通过将解码芯片模块设置在电路板的第二面上,使得解码芯片模块可以避免光线信号干扰而影响解码芯片模
块的性能,同时,该结构设计也可以无需采用屏蔽罩,结构更紧凑。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分离式接收头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分离式接收头的设备的光敏二极管模块的结构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分离式接收头的设备的解码芯片模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6]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分离式接收头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感光面板1和电路板2,所述感光面板1包括感光窗口11,所述分离式接收头包括分体设置的光敏二极管模块3和解码芯片模块4;所述电路板2为双面覆铜板,包括朝向感光窗口11设置的第一面21以及与第一面21相对的第二面22,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3设于所述第一面21上且对应所述感光窗口11设置,所述解码芯片模块4设于所述电路板2的第二面22上,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3和解码芯片模块4电性连接。
[0017]本技术实施例将解码芯片模块4和光敏二极管模块3分体设置,并在电路板2的第一面21上设置光敏二极管模块3、第二面22上设置解码芯片模块4,通过将解码芯片模块4设置在电路板2的第二面22上,使得解码芯片模块4可以避免光线信号干扰而影响解码芯片模块4的性能,同时,该结构设计也可以无需采用屏蔽罩,结构更紧凑。
[0018]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感光面板1与电路板2之间的距离大于1毫米且小于2毫米。当感光面板1与电路板2的距离非常小时,本实施例分离式接收头尤为适用,因为现有的红外线接收头的厚度通常大于3mm,对于感光面板1与电路板2之间的距离较小的情况,现有的红外线接收头完全不适用。
[0019]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3的厚度为1毫米,该光敏二极管模块3的厚度非常薄,适用于感光面板1与电路板2之间的距离较小的情况。
[0020]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感光窗口11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感光窗口11均匀布置于感光面板1上,每个感光窗口11均对应设置光敏二极管模块3,每个光敏二极管模块3均与所述解码芯片模块4电性连接。通过设置多个光敏二极管模块3并布置在感光面板1的不同方向上,例如可以设置四个光敏二极管模块3,并分布在感光面板1的四个不同的方向上,可以有效接收这四个方向上的任一方向信号,实现多方向信号接收,且这四个光敏二极管模块3可以共用一个解码芯片模块4,结构简单,本技术可以实现光敏二极管模块3与解码芯片模块4的任意自由搭配,灵活度高。
[0021]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2上布置有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3和解码芯片模块4电性连接的走线。通过在电路板2上预设光敏二极管模块3和解码芯片模块4电性连接的走线,实现光敏二极管模块3和解码芯片模块4之间的电性连接,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光敏二极管模块3和解码芯片模块4之间也可以通过金线电性连接。
[0022]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感光窗口11为透明板或轻雾状板。该透明板或轻雾状板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保护电路板2上的元器件,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光信号的传入。
[0023]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3所示,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3包括第一引脚32和第二引脚33,所述第一引脚32用于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所述第二引脚33用于接地;所述解码芯片模块4包括IN脚、OUT脚、GND脚和VDD脚,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3的第一引脚32与所述IN脚电性连接,所述OUT脚用于信号输出,所述GND脚用于接地,所述VDD脚用于接电源正极。
[0024]具体的,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3包括第一安装支架34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4上的光敏芯片31,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4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4两侧的所述第一引脚32和第二引脚33,所述第一引脚32用于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所述第二引脚33用于接地;所述解码芯片模块4包括包括第二安装支架42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2上的解码芯片41,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2上设有所述IN脚、OUT脚、GND脚和VDD脚,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3的第一引脚32与所述IN脚电性连接,所述OUT脚用于信号输出,所述GND脚用于接地,所述VDD脚用于接电源正极。
[0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分离式接收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感光面板和电路板,所述感光面板包括感光窗口,所述分离式接收头包括分体设置的光敏二极管模块和解码芯片模块;所述电路板为双面覆铜板,包括朝向感光窗口设置的第一面以及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设于所述第一面上且对应所述感光窗口设置,所述解码芯片模块设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面上,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和解码芯片模块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式接收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面板与电路板之间的距离大于1毫米且小于2毫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式接收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二极管模块的厚度为1毫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式接收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窗口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煌林启程曾剑峰邱国梁林运涛吴永汉谭琪琪唐勇余海清钟惠燕
申请(专利权)人:永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