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中环混合注塑用结合件及烹饪器具中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48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中环混合注塑用结合件及烹饪器具中环,所述结合件围绕中环进胶口的至少部分区域延伸布置以限定中环注塑用原料在注塑时的流向,所述结合件具有围绕其外周缘延伸的第一结合筋,所述第一结合筋设有若干个用于填充中环注塑用原料的第一填充口。所述中环包括用于左侧进胶的左侧进胶位、用于右侧进胶的右侧进胶位及位于所述左侧进胶位和所述右侧进胶位之间的中间进胶位,所述中间进胶位处设有如上所述的结合件。通过设置第一填充口,能够增加结合件与注塑用原料的接触面积,提升结合件与中环之间的固定紧密度和契合程度,从而降低起翘、留痕等外观缺陷,提升中环的局部强度。中环的局部强度。中环的局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器具中环混合注塑用结合件及烹饪器具中环


[0001]本申请属于厨房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中环混合注塑用结合件及烹饪器具中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烹饪器具一般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的中环,中环内形成有用于盛装内胆的容置腔,中环的顶部形成收水圈以对锅盖上的冷凝水进行收集。中环在整个锅体的外观占比中占据较大的部分,为了加强其外观效果,会采用在注塑塑料中增加银粉等金属粉末的技术,提升中环外观的金属质感。
[0003]现有的中环注塑多采用三点注塑的方式,三个进胶口分别位于中环顶部的三个间隔位置处,金属粉末的加注虽然能够提升最终成型后的外观质感,但是金属粉末的加入往往会影响注塑过程中材料的流动性,自两侧的进胶口注入的熔融塑料与自中间的进胶口注入的熔融塑料会在靠近中环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位置进行融合,融合后并行运动一段距离,最终在中环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产生流痕,从而影响中环整体的外观,降低产品的观感和品质。为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两种技术手段:一是通过减少金属粉末的添加比例,牺牲外观效果以缓解流痕的影响,该方式对于产品的整体外观效果无益,会降低预期的金属质感;二是通过调整注塑机的注塑参数以改善流痕,该调机方式复杂,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流纹的痕迹,但是却对其它的注塑效果带来影响,比如注塑效率,比如成型后的壁厚的均匀性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中环混合注塑用结合件及烹饪器具中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0005]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烹饪器具中环混合注塑用结合件,所述结合件围绕中环进胶口的至少部分区域延伸布置以限定中环注塑用原料在注塑时的流向,所述结合件具有围绕其外周缘延伸的第一结合筋,所述第一结合筋设有若干个用于填充中环注塑用原料的第一填充口。
[0007]本申请中的所述烹饪器具中环混合注塑用结合件还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8]所述第一填充口为通孔,若干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一结合筋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0009]所述第一填充口为开口朝向所述结合件下方的盲孔,若干个所述盲孔沿所述第一结合筋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0010]所述第一填充口为缺口,缺口的外缘为敞开式结构,若干个所述缺口沿所述第一结合筋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0011]所述第一结合筋被所述缺口分隔为若干个间隔布置的实体筋,各所述实体筋均设有用于填充中环注塑用原料的通孔。
[0012]所述第一结合筋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结合段、第二结合段和第三结合段,所述第一填充口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结合段和所述第三结合段的外缘敞开的缺口、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结合段的通孔。
[0013]所述缺口的形状呈楔形。
[0014]所述结合件具有围绕其内周缘延伸的第二结合筋,所述第二结合筋设有若干个用于填充中环注塑用原料的第二填充口。
[0015]所述结合件的底部设有内凹的结合槽,所述结合槽用于填充中环注塑用原料。
[0016]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中环,包括用于左侧进胶的左侧进胶位、用于右侧进胶的右侧进胶位及位于所述左侧进胶位和所述右侧进胶位之间的中间进胶位,所述中间进胶位处设有如上所述的结合件。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本申请提供的结合件在中环注塑前预先放入中环注塑的模具中,使结合件围绕中环进胶口的至少部分区域延伸,能够减小注塑时原料流动的取向性,从而减少原料多取向流动所带来的熔接痕,避免注塑用原料在汇合点或汇合领域出现流痕不良,所得的中环的熔接痕较传统中环直接混合注塑的熔接痕明显降低,基本消除流痕。同时因采用混合注塑的注塑形式,所得中环的外观效果得到改善,提升了产品的外观性能。
[0019]此外,结合件的使用改变了注塑时原料流动的走向,减少了两股注塑用原料的熔合线的长度,让自中环的左侧进胶位和右侧进胶位注入的融化原料尽可能地打满塑件,让自中环顶面的中间进胶位注入的融化原料被自左、右侧进胶位注入的融化原料尽可能地包裹,使两者的熔化线很短,不仅减少了两股注塑用原料汇合处的流纹,而且所得中环的刚性指标如弯曲强度、弯曲模量能保持不降低,同时材料收缩率更低,仿金属效果更好。
[0020]而通过在结合件的外周缘延伸的第一结合筋上设置若干个用于填充中环注塑用原料的第一填充口,能够增加结合件与注塑用原料的接触面积,提升结合件与中环之间的固定紧密度和契合程度,避免中环注塑成型后因注塑用原料自身的特性而导致结合件与中环结合位置处因缩水而导致起翘,从而避免中环的诸如刮手、毛刺等外观缺陷,提升产品质量,愉悦用户体验。而且,第一填充口的设置能够提升结合件与中环之间的结合强度和结构强度,烹饪器具整机组装后,能够在锅体底座对中环的拉扯中以及各个零部件的相互挤压中,甚至运输时的碰撞过程中,避免结合件与中环之间出现分离缝隙,而造成结合件的脱落,保证了产品的完整性。此外,烹饪器具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反复受热和冷却,中环作为烹饪器具的组成部分也随之冷热交替,而因为中环本身的材料特性,其缩水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积累,本申请通过在结合件的外周缘设置第一填充口,大幅提升了中环与结合件之间结合的紧密度,从而大幅降低了中环长时间使用后因缩水带来的间隙增加而导致的漏水问题,从而对锅体内的电子零部件形成很好的防护效果,保证了烹饪器具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021]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填充口为通孔且若干个通孔沿第一结合筋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通过设置通孔,注塑过程中,注塑用原料填充进入通孔内,能够增强结合件与中环在竖直方向的结合稳定性在,增加结合件与中环在竖直方向的牵拉,以将中环的上表面紧紧地拉牢在结合件上,避免中环的起翘。
[0022]而且通孔的设置可以减缓注塑用原料流经此处时的流速,以使中环与结合件的接
合位置处胶量紧实,中环与结合件之间的固定更加牢靠。
[0023]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填充口为缺口且缺口的外缘为敞开式结构,若干个缺口沿第一结合筋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通过设置缺口,注塑过程中,注塑用原料填充进入缺口内,能够增强结合件与中环在竖直方向的结合稳定性,增加结合件与中环在竖直方向的牵拉,以将中环的上表面紧紧地拉牢在结合件上,避免中环的起翘。而且缺口的设置可以减缓注塑用原料流经此处时的流速,以使中环与结合件的接合位置处胶量紧实,中环与结合件之间的固定更加牢靠。
[0024]此外,缺口的设置使得模具的局部强度更高,结合件成型后因缺口的存在更容易脱模,加工简单易行。
[0025]更进一步地,第一结合筋被缺口分隔为若干个间隔布置的实体筋,各实体筋均设有用于填充注塑用原料的通孔,本实施例提供了缺口与通孔的复合结构,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结合件与中环注塑用原料的接触面积,提升结合件与中环之间的结合紧密度和契合度,增强了两者之间的结合效果,强度更高,成型后产品的稳定性更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中环混合注塑用结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件围绕中环进胶口的至少部分区域延伸布置以限定中环注塑用原料在注塑时的流向,所述结合件具有围绕其外周缘延伸的第一结合筋,所述第一结合筋设有若干个用于填充中环注塑用原料的第一填充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中环混合注塑用结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口为通孔,若干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一结合筋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中环混合注塑用结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口为开口朝向所述结合件下方的盲孔,若干个所述盲孔沿所述第一结合筋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中环混合注塑用结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口为缺口,缺口的外缘为敞开式结构,若干个所述缺口沿所述第一结合筋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中环混合注塑用结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筋被所述缺口分隔为若干个间隔布置的实体筋,各所述实体筋均设有用于填充注塑用原料的通孔。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倪涛王杉杉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