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弹性压紧的旋转自锁式供氧余压活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46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弹性压紧的旋转自锁式供氧余压活门机构,包括余压腔体、余压活门、安装支架、波纹管和手动控制结构,手动控制结构包括旋钮手柄、旋钮圆柱、限位筒、限位销、限位杆、传动压簧、压簧座和传动臂,旋钮手柄与旋钮圆柱的上端连接,限位筒安装于安装支架上,旋钮圆柱穿过限位筒,限位筒的筒壁上设有弧形限位通孔,限位销与旋钮圆柱连接且穿过弧形限位通孔,限位杆穿过压簧座的竖向通孔,限位杆的上端与旋钮圆柱的下端连接,传动压簧套装在限位杆外,压簧座与传动臂的上端连接,传动臂的下端与余压活门的驱动件连接或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实现良好密封关闭效果的同时不易损坏余压活门的密封件,并能实现自锁功能。并能实现自锁功能。并能实现自锁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弹性压紧的旋转自锁式供氧余压活门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要应用于高空吸氧系统中的供氧余压活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弹性压紧的旋转自锁式供氧余压活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吸氧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在这种高空吸氧系统中,用户(比如飞行员)所在环境空气浓度随着航空设备的高度变化而变化,比如,飞机飞行员吸氧系统中,在飞行员座舱高度大于5km(一般为5

7km)时,由于座舱内空气浓度减小,氧气减少,为了确保飞行员吸入足够的氧气,此时需要进入安全余压供氧模式,即需要确保供氧压力稍大于座舱内空气压力,这是为了避免在飞行员面部与吸氧面罩贴合不紧密时外面空气进入呼吸面罩内降低飞行员的吸氧量,如果座舱内空气进入呼吸面罩内,一方面可能因为降低含氧量而引起飞行员缺氧,另一方面还可能会因为舱内出现烟雾、有毒气体时引起人体中毒。
[0003]在上述安全余压供氧模式中,需要将供氧余压活门机构的活门关闭以确保氧气压力不会减小,供氧余压活门机构上集成有两种关闭活门的方式,一种是通过波纹管随高度伸长的特性自动关闭活门,另一种是通过手动控制结构关闭活门。
[0004]传统供氧余压活门机构的手动控制结构采用常规的刚性旋转凸轮推动结构、螺纹旋转推动结构或控制拉绳移动拉动结构等,都属于硬关闭结构,即密封件与活门座的启闭端之间为没有弹性的硬接触,这种结构存在压力过小活门关闭不严或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密封件损坏的问题,而且因为没有弹性不易实现自锁功能,在遇到振动时可能因为松动而泄压。
专利技术内容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密封可靠且不会损坏密封件的基于弹性压紧的旋转自锁式供氧余压活门机构。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7]一种基于弹性压紧的旋转自锁式供氧余压活门机构,包括余压腔体、余压活门、安装支架、波纹管和手动控制结构,所述余压腔体的下部设有余压内腔,所述余压腔体的上部设有与所述余压内腔相通的活门内腔,所述活门内腔的腔壁上设有内外相通的泄压孔,所述余压活门安装在所述活门内腔内,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余压腔体的上方,所述波纹管和所述手动控制结构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波纹管下端的动作件和所述手动控制结构的动作件分别与所述余压活门的驱动件连接或接触,所述手动控制结构包括旋钮手柄、旋钮圆柱、限位筒、限位销、限位杆、传动压簧、压簧座和传动臂,所述旋钮手柄与竖向的所述旋钮圆柱的上端连接,竖向的所述限位筒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旋钮圆柱的下端由上而下穿过所述限位筒的中心通孔或置于所述限位筒的中心通孔内,所述限位筒的筒壁上设有呈螺旋形的弧形限位通孔,所述弧形限位通孔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形成定位槽,横向的所述限位销的一端与所述旋钮圆柱的外壁连接且另一端穿过所述弧形限位通
孔,所述压簧座上设有竖向通孔且竖向的所述限位杆穿过该竖向通孔,所述限位杆的上端与所述旋钮圆柱的下端连接,所述限位杆的下端设有向外周方向凸起的挡环且该挡环不能由下而上穿过所述压簧座的竖向通孔,螺旋形的所述传动压簧套装在所述限位杆外且其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旋钮圆柱的下端和所述压簧座的上端接触,所述压簧座与竖向的所述传动臂的上端连接,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与所述传动臂对应的限位槽且所述传动臂穿过该限位槽,所述传动臂的下端与所述余压活门的驱动件连接或接触。
[0008]作为优选,为了更好地将旋钮圆柱的下压动力通过传动压簧、压簧座和传动臂传递给余压活门的驱动件,所述传动臂为两个且其上端分别与所述压簧座的相对两侧外壁连接,所述波纹管位于所述压簧座的下方并位于两个所述传动臂之间,两个所述传动臂的下端分别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后形成所述手动控制结构的两个动作件且该两个动作件分别位于所述波纹管下端的动作件的相对两侧,所述手动控制结构的两个动作件和所述波纹管下端的动作件分别与所述余压活门的驱动件接触。
[0009]作为优选,为了提高余压活门的启闭控制效果,所述余压活门包括活门座、安装座、密封垫、活门杆、活门压簧和感压膜片,所述活门座安装于所述活门内腔的底部,所述活门座设有竖向的中心通孔且该中心通孔与所述余压内腔相通,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活门内腔内且位于所述活门座的上方,所述安装座设有竖向的中心通孔且竖向的所述活门杆穿过该中心通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通气孔且该通气孔将所述活门座的中心通孔与所述泄压孔连通,所述活门杆的下端外径大于中段外径且所述密封垫安装于所述活门杆的下端,所述密封垫能够与所述活门座上部的启闭端密封,所述活门杆的上端连接有横向的活门杆推板,横向的所述感压膜片的中部位于所述活门杆推板的正上方,所述感压膜片将所述活门内腔与其上方的空间隔开并密封,所述感压膜片为所述余压活门的驱动件,所述波纹管下端的动作件和所述手动控制结构的动作件分别与所述感压膜片的中部接触,所述活门压簧套装于所述活门杆外并使所述活门杆具有向上的弹力。
[0010]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安装余压活门的各部件,所述余压腔体的上方安装有盖板,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盖板上,所述盖板上设有盖板通孔且所述手动控制结构的动作件和所述波纹管下端的动作件均由上而下穿过该盖板通孔。
[0011]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加工、应用和组装,所述安装支架通过多个安装件连接而成。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包括旋钮手柄、旋钮圆柱、限位筒、限位销、限位杆、传动压簧、压簧座和传动臂的手动控制结构,将旋钮手柄向下旋压时,会压缩传动压簧,使传动压簧的弹力增大,并通过压簧座和传动臂传递给余压活门的驱动件,直到使该驱动件克服余压活门的弹力将余压活门关闭为止,通过选用弹性合适的传动压簧,可以使余压活门的关闭处于稳定可靠的状态,同时因为是利用弹性压力保持余压活门的关闭功能,在实现良好密封关闭效果的同时不易损坏余压活门的密封件,并能利用弧形限位通孔两端的定位槽实现自锁功能,确保传动压簧持续处于被压缩状态,实现余压活门关闭自锁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弹性压紧的旋转自锁式供氧余压活门机构的立体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弹性压紧的旋转自锁式供氧余压活门机构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首先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余压腔体14的下部与其它部件相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结构只与余压腔体14的上部和安装在余压腔体上的其它部件相关,所以没有在图中示出余压腔体14的下部以及余压内腔,但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描述和原理说明。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弹性压紧的旋转自锁式供氧余压活门机构包括余压腔体14、余压活门、安装支架8、波纹管11和手动控制结构,余压腔体14的下部设有余压内腔(图中未示出),余压腔体14的上部设有与所述余压内腔相通的活门内腔17,活门内腔17的腔壁上设有内外相通的泄压孔13,所述余压活门安装在活门内腔17内,安装支架8安装于余压腔体1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弹性压紧的旋转自锁式供氧余压活门机构,包括余压腔体、余压活门、安装支架、波纹管和手动控制结构,所述余压腔体的下部设有余压内腔,所述余压腔体的上部设有与所述余压内腔相通的活门内腔,所述活门内腔的腔壁上设有内外相通的泄压孔,所述余压活门安装在所述活门内腔内,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余压腔体的上方,所述波纹管和所述手动控制结构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波纹管下端的动作件和所述手动控制结构的动作件分别与所述余压活门的驱动件连接或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控制结构包括旋钮手柄、旋钮圆柱、限位筒、限位销、限位杆、传动压簧、压簧座和传动臂,所述旋钮手柄与竖向的所述旋钮圆柱的上端连接,竖向的所述限位筒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旋钮圆柱的下端由上而下穿过所述限位筒的中心通孔或置于所述限位筒的中心通孔内,所述限位筒的筒壁上设有呈螺旋形的弧形限位通孔,所述弧形限位通孔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形成定位槽,横向的所述限位销的一端与所述旋钮圆柱的外壁连接且另一端穿过所述弧形限位通孔,所述压簧座上设有竖向通孔且竖向的所述限位杆穿过该竖向通孔,所述限位杆的上端与所述旋钮圆柱的下端连接,所述限位杆的下端设有向外周方向凸起的挡环且该挡环不能由下而上穿过所述压簧座的竖向通孔,螺旋形的所述传动压簧套装在所述限位杆外且其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旋钮圆柱的下端和所述压簧座的上端接触,所述压簧座与竖向的所述传动臂的上端连接,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与所述传动臂对应的限位槽且所述传动臂穿过该限位槽,所述传动臂的下端与所述余压活门的驱动件连接或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弹性压紧的旋转自锁式供氧余压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臂为两个且其上端分别与所述压簧座的相对两侧外壁连接,所述波纹管位于所述压簧座的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图东邬宗飞吕川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康拓兴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