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隔热的高温传感器用隔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12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隔热的高温传感器用隔热机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内设有安装内腔,安装座包括外隔热壳体、外隔热盖板、内隔热壳体、内隔热盖板和隔热填充层,外隔热盖板安装在外隔热壳体上形成外隔热体,内隔热盖板安装在内隔热壳体上形成内隔热体,内隔热体置于外隔热体的内腔内且两者之间填充有隔热填充层,内隔热体的内腔为安装内腔,外隔热体上设有内外相通的第一外通道和第二外通道,内隔热体上设有内外相通的第一内通道和第二内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安装内腔以外形成三层隔热结构,使用时将外隔热壳体安装在需要检测介质的介质容器的外壁上,能够避免高温传感器工作高温对介质容器及其内部的介质造成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使用的后果。使用的后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隔热的高温传感器用隔热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高温传感器的配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隔热的高温传感器用隔热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高温传感器是一种工作时会产生较高温度的传感器,其温度一般可达几百摄氏度,对于周围环境或直接接触产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比如,氧分压传感器常用于供氧系统中,用来检测纯氧的氧气压力,氧分压传感器就是一种高温传感器,其工作时温度可达200℃以上,如果将其直接安装在氧气容器或氧气管道内,则必然会导致氧气温度显著升高,严重影响氧气的正常使用(如吸氧)功能。所以,采用氧分压传感器检测氧气压力的传统方式是在氧气容器的壳体外壁上设置一个安装座,将氧分压传感器安装在安装座的内腔内,引出一部分氧气到安装座的内腔,通过氧分压传感器检测氧气压力后将该部分氧气排出且不与氧气容器内的氧气混合,以避免高温氧气影响氧气的正常使用功能。
[0003]但是,上述传统安装座采用常规安装结构,没有进行特定的隔热设计,或采用单一的隔热材料设计,所以在氧分压传感器长时间工作后其安装座具有较高温度,该温度直接传递给氧气容器并使容器内氧气温度升高,影响氧气的正常使用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高效隔热的高温传感器用隔热机构。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高效隔热的高温传感器用隔热机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有用于安装高温传感器的安装内腔,所述安装座包括外隔热壳体、外隔热盖板、内隔热壳体、内隔热盖板和隔热填充层,所述外隔热盖板安装在所述外隔热壳体上形成外隔热体,所述内隔热盖板安装在所述内隔热壳体上形成内隔热体,所述内隔热体置于所述外隔热体的内腔内且两者之间填充有所述隔热填充层,所述内隔热体的内腔为所述安装内腔,所述外隔热体上设有内外相通的第一外通道和第二外通道,所述内隔热体上设有内外相通的第一内通道和第二内通道,所述第一外通道与所述第一内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外通道与所述第二内通道相互连通。
[0007]作为优选,为了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提高隔热性能并满足耐高温需求,所述外隔热壳体和所述内隔热壳体均为聚醚醚酮壳体,所述外隔热盖板和所述内隔热盖板均为聚醚醚酮板,所述隔热填充层为隔热棉层。
[0008]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加工和组装,并便于将待检测介质引入和排出安装内腔,所述外隔热壳体设有一个开口端且所述外隔热盖板安装在该开口端,所述内隔热壳体和所述内隔热盖板均置于所述外隔热壳体内,所述外隔热盖板同时与所述内隔热壳体的另一侧和所述内隔热盖板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外通道设于所述外隔热壳体上,所述第二外通道设
于所述外隔热盖板上,所述第一内通道和所述第二内通道均设于所述内隔热壳体上。
[0009]作为优选,为了在实现良好隔热功能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节省隔热材料,所述外隔热盖板与所述内隔热壳体之间、所述外隔热盖板与所述内隔热盖板之间均直接接触连接,所述外隔热壳体与所述内隔热体之间除了与所述外隔热盖板对应的一侧之外均填充有所述隔热填充层。
[0010]作为优选,为了避免待检测介质通过与安装内腔连通的其它通道(比如电线通道)泄漏出去,所述内隔热壳体上设有靠近所述内隔热盖板的一端安装有密封垫圈。
[0011]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垫圈为聚四氟乙烯垫圈。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技术通过设计相互配合的外隔热体、内隔热体和隔热填充层,并将安装内腔设于内隔热体内,最终实现在安装内腔以外形成三层隔热结构的目的,使用时将外隔热壳体安装在需要检测介质的介质容器的外壁上,通过设计在外隔热体上的外通道和内隔热体上的内通道将待检测介质引入安装内腔内并在检测后排出,在通过高温传感器实现相关检测功能的前提下,将高温传感器工作时产生的高温热量尽量隔离在介质容器外,避免了高温传感器工作高温对介质容器及其内部的介质造成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所述高效隔热的高温传感器用隔热机构使用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高效隔热的高温传感器用隔热机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有用于安装高温传感器6的安装内腔7,所述安装座包括外隔热壳体12、外隔热盖板5、内隔热壳体11、内隔热盖板4和隔热填充层2,外隔热盖板5安装在外隔热壳体12上形成外隔热体,内隔热盖板4安装在内隔热壳体11上形成内隔热体,所述内隔热体置于所述外隔热体的内腔内且两者之间填充有所述隔热填充层2,所述内隔热体的内腔为安装内腔7,所述外隔热体上设有内外相通的第一外通道13和第二外通道10,所述内隔热体上设有内外相通的第一内通道14和第二内通道9,第一外通道13与第一内通道14相互连通,第二外通道10与第二内通道9相互连通。说明:上述内隔热盖板4为腔体结构,与板状的外隔热盖板5的形状不同。
[0017]如图1所示,本技术还公开了以下多种更加优化的具体结构:
[0018]为了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提高隔热性能并满足耐高温需求,外隔热壳体12和内隔热壳体11均为聚醚醚酮壳体,外隔热盖板5和内隔热盖板4均为聚醚醚酮板,隔热填充层2为隔热棉层。
[0019]为了便于加工和组装,并便于将待检测介质引入和排出安装内腔7,外隔热壳体12设有一个开口端且外隔热盖板5安装在该开口端,内隔热壳体11和内隔热盖板4均置于外隔热壳体12内,外隔热盖板5同时与内隔热壳体11的另一侧和内隔热盖板4的另一侧连接,第一外通道13设于外隔热壳体12上,第二外通道10设于外隔热盖板5上,第一内通道14和第二
内通道9均设于内隔热壳体11上。
[0020]为了在实现良好隔热功能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节省隔热材料,外隔热盖板5与内隔热壳体11之间、外隔热盖板5与内隔热盖板4之间均直接接触连接,外隔热壳体12与所述内隔热体之间除了与外隔热盖板5对应的一侧之外均填充有隔热填充层2。
[0021]为了避免待检测介质通过与安装内腔7连通的其它通道(比如电线通道)泄漏出去,内隔热壳体11上设有靠近内隔热盖板4的一端安装有密封垫圈8;密封垫圈8优选为聚四氟乙烯垫圈。
[0022]图1中还示出了高温传感器6的电源线3。
[0023]下面以高温传感器6为氧分压传感器并安装在氧气容器1的外壁上为例进行具体工作原理说明。
[0024]安装时,先将氧分压传感器即高温传感器6安装在内隔热壳体11上并连接好内隔热盖板4,在氧分压传感器即图中高温传感器6与内隔热壳体11之间安装好密封垫圈8;然后将隔热填充层2设于外隔热壳体12的内壁,再将内隔热壳体11和隔热盖板4和氧分压传感器即高温传感器6一起置于外隔热壳体12内,使隔热填充层2均匀分布于内隔热体和外隔热体之间,并连接好外隔热壳体12与内隔热体,再安装好外隔热盖板5,最后将外隔热壳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隔热的高温传感器用隔热机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有用于安装高温传感器的安装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外隔热壳体、外隔热盖板、内隔热壳体、内隔热盖板和隔热填充层,所述外隔热盖板安装在所述外隔热壳体上形成外隔热体,所述内隔热盖板安装在所述内隔热壳体上形成内隔热体,所述内隔热体置于所述外隔热体的内腔内且两者之间填充有所述隔热填充层,所述内隔热体的内腔为所述安装内腔,所述外隔热体上设有内外相通的第一外通道和第二外通道,所述内隔热体上设有内外相通的第一内通道和第二内通道,所述第一外通道与所述第一内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外通道与所述第二内通道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隔热的高温传感器用隔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隔热壳体和所述内隔热壳体均为聚醚醚酮壳体,所述外隔热盖板和所述内隔热盖板均为聚醚醚酮板,所述隔热填充层为隔热棉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隔热的高温传感器用隔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图东吕川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康拓兴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