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泵的挺柱体部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729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泵的挺柱体部件,包括挺柱体,所述挺柱体为滚轮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泵的挺柱体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泵相关
,具体为一种用于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泵的挺柱体部件。

技术介绍

[0002]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料喷射系统成为现代柴油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随着世界各国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对高压油泵整体性能要求与之同步提升。当今大多数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泵采用滚轮

滚轮座

挺柱体结构实现驱动轴驱动柱塞运动,此类结构传动链条较长,配合要求较高,受过程误差累积影响较大,进而导致磨损加剧,运行效能难以提高,性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泵的挺柱体部件,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挺柱体部件几何误差与系统寿命、工作效率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泵的挺柱体部件,包括挺柱体,所述挺柱体为滚轮座

挺柱体一体式设计,所述挺柱体一端具有半圆孔特征,所述半圆孔轴线与所述挺柱体垂直度比分体式设计更佳;所述挺柱体另一端具有挺柱体内腔,所述挺柱体内腔底部有垫片槽;所述挺柱体两侧有穿过所述挺柱体内腔的侧平面部。
[0007]滚轮,所述滚轮为圆筒状,所述滚轮两端设有滚轮端面;
[0008]垫片,所述垫片为中间宽两边窄的鼓形薄片设计;
[0009]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两侧设有垂耳部,所述弹簧座上部有上宽下窄的凸台部。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半圆孔半包裹所述滚轮,所述滚轮可沿所述半圆孔孔轴线滚动,所述滚轮两侧具有圆锥面,所述圆锥面用于与所述弹簧座接触,所述垫片槽与所述垫片接触;所述垫片一侧与所述挺柱体面接触,所述垫片另一侧抵接柱塞大端端面,所述垂耳部设有垂耳内侧面,所述垂耳内侧面与所述侧平面部接触以引导自身落位,所述弹簧座凸台内侧卡接有柱塞大端;所述滚轮接触设有凸轮。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挺柱体设有外圆柱面,所述外圆柱面进行DLC涂层处理,以减小表面粗糙度,进而降低与泵体10间摩擦。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半圆孔曲率与滚轮相符,所述半圆孔的有效曲面角度大于
°
,所述半圆孔表面进行DLC涂层处理,以减小表面粗糙度。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垫片两端面为平面,所述的垫片具体宽窄情况及轮廓形状可根据需要设定。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滚轮表面进行热处理;所述滚轮端面由侧面至端面圆滑过渡。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滚轮设有滚轮外径部,所述滚轮外径部设有圆柱面部,所述圆柱面部两侧外径由中间向两侧慢趋势减小至所述圆锥面,所述圆柱面部与所述圆锥面之间圆滑过渡,所述圆锥面与所述滚轮端面之间圆角过渡。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圆锥面也可以实施为球面,曲率可视需要设定;所述滚轮整体外径可实施为弧形形状,弧形的曲率半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00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弹簧座为冲压制造壳体,弹簧座上部有弹簧座凸台,所述弹簧座凸台上设有弹簧座圆孔,所述弹簧座圆孔位于弹簧座凸台上平面中央位置。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a)挺柱体一体设计的几何公差较分体式设计可以更好保证,改善凸轮3、挺柱体1磨损与受力情况,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泵压力有效性与稳定性,提高产品寿命;
[0020]b)挺柱体1采用DLC涂层工艺以提升改善表面粗糙度,进而降低运行中的摩擦损耗,提升功效比;
[0021]c)挺柱体1通孔设计,保证挺柱体上部与下部燃油压力恒定,维持运行稳定性;
[0022]d)柱塞8与挺柱体1通过垫片2传递运动,使挺柱体顶部受力均匀,降低磨损程度;
[0023]e)滚轮3为中间粗向两侧过渡变细的筒状结构,可有效改善应力集中问题,降低磨损;
[0024]f)弹簧座4为带有豁口的弹簧座凸台20与垂耳部25的壳体结构,可同时实现弹簧6导向与滚轮3限位功能,整体冲压加工,易于生产。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7]图1为根据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泵的挺柱体部件分解图;
[0028]图2为根据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泵的挺柱体部件应用场景示意图;
[0029]图3为垫片示意图;
[0030]图4为滚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图1

4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0032]结合附图1

4所述的一种用于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泵的挺柱体部件,包括:挺柱体1、垫片2、滚轮3、弹簧座4、凸轮5、弹簧6、柱塞套7、柱塞8、进油阀组件9、泵体10。驱动轴凸轮5与滚轮3形成凸轮副,所述滚轮3安装于挺柱体半圆孔13内,所述滚轮3可在半圆孔13中以半圆孔13轴线为中心滚动;所述挺柱体1上部具有圆形垫片槽27,垫片槽27中安
放所述垫片2,所述挺柱体1下部两侧有侧平面部23,穿过挺柱体1的挺柱体内腔24形成联通孔;所述弹簧座4的垂耳部25沿侧平面部23插入,装配后通过垂耳部25内侧限制滚轮3轴向移动,所述弹簧座4落于挺柱体内腔24内,非接触覆盖于垫片2之上,实际使用时通过所述弹簧座4的弹簧座圆孔26对柱塞8的柱塞大端21进行限位;所述弹簧6安装在弹簧座4的弹簧座上端面29与柱塞套7之间,通过凸轮副与柱塞弹簧6联动,带动柱塞上下运动。
[0033]所述挺柱体1为一体化设计,将滚轮座与挺柱体合二为一,以改善滚轮3轴线与挺柱体轴线垂直度,提升滚轮3与凸轮5的线接触情况,降低滚轮3运行中的磨损,并改善凸轮

挺柱体

柱塞传动链稳定性;所述挺柱体1的外圆柱面17进行DLC涂层处理,以减小表面粗糙度,进一步降低挺柱体1与泵体10内的泵体内腔16的动摩擦力,降低摩擦损耗,提升系统工作效率;所述挺柱体1的半圆孔13表面进行DLC涂层处理,降低半圆孔13表面粗糙度,进而降低与滚轮3外圆柱面17的表面在运行中的摩擦力,降低摩擦损耗,提升系统工作效率;垫片2将柱塞与挺柱体间原本的点接触,转化为面接触,降低挺柱体所受压强,改善挺柱体1零件寿命;所述滚轮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泵的挺柱体部件,包括:挺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柱体为滚轮座

挺柱体一体式设计,所述挺柱体一端具有半圆孔特征,所述半圆孔轴线与所述挺柱体垂直度比分体式设计更佳;所述挺柱体另一端具有挺柱体内腔,所述挺柱体内腔底部有垫片槽;所述挺柱体两侧有穿过所述挺柱体内腔的侧平面部。滚轮,所述滚轮为圆筒状,所述滚轮两端设有滚轮端面;垫片,所述垫片为中间宽两边窄的鼓形薄片设计;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两侧设有垂耳部,所述弹簧座上部有上宽下窄的凸台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泵的挺柱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孔半包裹所述滚轮,所述滚轮可沿所述半圆孔孔轴线滚动,所述滚轮两侧具有圆锥面,所述圆锥面用于与所述弹簧座接触,所述垫片槽与所述垫片接触;所述垫片一侧与所述挺柱体面接触,所述垫片另一侧抵接柱塞大端端面,所述垂耳部设有垂耳内侧面,所述垂耳内侧面与所述侧平面部接触以引导自身落位,所述弹簧座凸台内侧卡接有柱塞大端;所述滚轮接触设有凸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泵的挺柱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柱体设有外圆柱面,所述外圆柱面进行DLC涂层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泵的挺柱体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锋奚阳潘慧解芳于春朝白阳董圣岳
申请(专利权)人:钧风电控科技泰州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