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与改善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组合物、其制法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198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防与改善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组合物、其制法及应用,所述的组合物包括如下原料组分:地龙提取物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防与改善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组合物、其制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
,具体涉及一种预防与改善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组合物、其制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微循环是沟通全身组织细胞和保证血流量的重要通道,且与组织细胞直接接触进行物质交换,向各组织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带走代谢产物。当微循环发生障碍时,如淋巴和血管腔狭窄、血流减速或形成血栓,就会导致局部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因而引起机体衰老、免疫功能失调及疾病的发生。微循环障碍几乎与各个系统疾病都存在着密切关系,好发于脑中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急性胰腺炎、突发性耳聋等疾病。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合理、高热量、过度过量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人体营养不均衡,进而引发血脂异常。当人体有血脂异常症发生时,血液内成分比例出现失调,血液粘稠度升高,血液循环流经动脉毛细血管处时,流速必然减缓,当血流驱动力不足以克服血流阻力时,自然发展为流不动而逐步形成阻塞,造成了我们体内的微循环障碍。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机能的退化,毛细血管迂曲、扭转程度增加,老年人尤其70岁以后,毛细血管急剧迂曲,毛细血管呈多角形、筛网状分布,呈现出动脉系统逐渐硬化、静脉系统逐渐瘀滞、血流逐渐缓慢的微循环障碍形态及流态。因此,控制引起微循环障碍的危险因素,降低微循环障碍的发生风险与危害,是至关重要的。
[0003]微循环障碍往往在疾病发生的早期出现,甚至在疾病尚未出现任何症状前,微循环就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或结构障碍。在炎症反应、代谢障碍等病理情况下,可出现微血管结构和毛细血管密度的异常改变,进而引发微循环障碍,通常微循环障碍分为结构障碍和功能障碍两大类。微循环结构障碍主要表现为微血管密度下降、微血管畸形、管壁增厚以及管腔狭窄等。微循环功能障碍是指微血管的血流灌注量减少或无灌注。内皮是血液和血管之间有选择的渗透屏障,可以维持血管张力和结构,且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血管内皮结构正常是维持微循环功能的前提,血管内皮主要是产生松弛因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的底物L

精氨酸在维持血管内皮功能中有重要作用。过多的活性氧类可以抑制一氧化氮的活性,使血管壁依赖的一氧化氮免疫保护功能(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白细胞黏附和迁移,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等)受损,从而损伤血管内皮。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水平升高也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微循环障碍。小动脉和微动脉中胶原蛋白(尤其是胶原蛋白Ⅲ型)的增加可以诱发微血管结构的改变,且可溶性内皮糖蛋白与毛细血管稀疏之间的特异性分级紧密相关。目前治疗微循环障碍的产品多集中在药物上,用于改善微循环障碍引起的相关疾病,忽略了出现疾病前引起微循环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与结构障碍的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炎症因子与氧化应激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与改善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组合物、其制法及
应用,所述的组合物通过采用地龙提取物、枸杞子提取物、人参提取物、杜仲叶提取物、桑叶提取物、葛根提取物为原料并进行适合的重量配比,使得各组分协同作用,从维持血管内张力和结构,修复损伤的内皮细胞,减少炎症介质释放,调节血液流变性,抗氧化以及增强免疫等多个方面共同作用,可较好的控制引起微循环障碍的多种危险因素,有效预防与改善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
[0005]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防与改善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组合物,包括如下原料组分:地龙提取物30

50份、枸杞子提取物4

12份、人参提取物10

20份、杜仲叶提取物8

20份、桑叶提取物7

11份、葛根提取物7

21份。
[0007]优选的,所述预防与改善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组合物,包括如下原料组分:地龙提取物35

45份、枸杞子提取物6

10份、人参提取物12

16份、杜仲叶提取物10

16份、桑叶提取物8

10份、葛根提取物13

19份。
[0008]优选的,所述预防与改善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组合物,包括如下原料组分:地龙提取物40份、枸杞子提取物8份、人参提取物14份、杜仲叶提取物12份、桑叶提取物9份、葛根提取物17份。
[0009]优选的,所述地龙提取物的蛋白含量不低于26%;所述人参提取物的人参皂苷含量为2.5

3%、多糖含量为10

12%;所述杜仲叶提取物的绿原酸含量为3.9

4.2%;所述葛根提取物的葛根素含量为10

12%。
[0010]优选的,所述地龙提取物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取地龙,依次经干燥、粉碎、过筛后,得地龙粉;向地龙粉中加入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所述的地龙粉与磷酸盐缓冲液的重量比为1:10

20,于4℃冷浸12

14h,过滤,滤液中加入无水乙醇,滤液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3,于4℃静置12h,过滤,滤渣干燥后,即得。
[0011]优选的,所述枸杞子提取物、人参提取物、桑叶提取物、葛根提取物分别为枸杞子、人参、桑叶以及葛根的水提取物,所述的杜仲叶提取物为杜仲叶的醇提取物。
[0012]优选的,所述枸杞子提取物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取枸杞子,依次经干燥、粉碎、过筛后,得枸杞子粉;向枸杞子粉中加入水,所述的枸杞子粉与水的重量比为1:30

40,80℃提取40

60min,得提取液;将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0.8

1.1,得浓缩液;向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所述的浓缩液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3

5,于4℃静置12h,过滤取上清,经冷冻干燥、过筛后,即得;
[0013]和/或,所述人参提取物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取人参,依次经干燥、粉碎、过筛后,得人参粉;向人参粉中加入水,所述的人参粉与水的重量比为1:15

20,然后于沸水浴中提取1

2h,得提取液,经过滤、浓缩、冷冻干燥、过筛后,即得;
[0014]和/或,所述杜仲叶提取物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取杜仲叶,依次经干燥、粉碎、过筛后,得杜仲叶粉;向杜仲叶粉中加入浓度为50%v/v的乙醇,所述的杜仲叶粉与乙醇的重量比为1:10

12,然后于80

90℃提取1

2h,得提取液,经过滤、浓缩、冷冻干燥、过筛后,即得;
[0015]和/或,所述桑叶提取物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取新鲜桑叶,依次经干燥、粉碎、过筛后,得桑叶粉;向桑叶粉中加入水,所述的桑叶粉与水的重量比为1:10

15,然后60℃超声波提取0.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与改善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原料组分:地龙提取物30

50份、枸杞子提取物4

12份、人参提取物10

20份、杜仲叶提取物8

20份、桑叶提取物7

11份、葛根提取物7

21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防与改善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原料组分:地龙提取物35

45份、枸杞子提取物6

10份、人参提取物12

16份、杜仲叶提取物10

16份、桑叶提取物8

10份、葛根提取物13

19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防与改善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原料组分:地龙提取物40份、枸杞子提取物8份、人参提取物14份、杜仲叶提取物12份、桑叶提取物9份、葛根提取物17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防与改善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龙提取物的蛋白含量不低于26%;所述人参提取物的人参皂苷含量为2.5

3%、多糖含量为10

12%;所述杜仲叶提取物的绿原酸含量为3.9

4.2%;所述葛根提取物的葛根素含量为10

12%。5.根据权利要求1

4之一所述预防与改善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龙提取物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取地龙,依次经干燥、粉碎、过筛后,得地龙粉;向地龙粉中加入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所述的地龙粉与磷酸盐缓冲液的重量比为1:10

20,于4℃冷浸12

14h,过滤,滤液中加入无水乙醇,滤液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3,于4℃静置12h,过滤,滤渣干燥后,即得。6.根据权利要求1

4之一所述预防与改善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枸杞子提取物、人参提取物、桑叶提取物、葛根提取物分别为枸杞子、人参、桑叶以及葛根的水提取物,所述的杜仲叶提取物为杜仲叶的醇提取物。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预防与改善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枸杞子提取物按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砥砥田鑫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磐康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